本书主要研究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实现技术与制造模式。从制造设备层、制造系统层和社会制造资源层的可重构方法与技术入手,研究敏捷制造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及实施工具。主要内容包括:(1)敏捷制造的基本原理、结构体系、支持技术及实施策略;(2)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的建立原则及评价体系;(3)制造系统的可重组设计的方法、原理及全寿命周期评价;(4)虚拟制造的建模、方针与决策规划技术等。
本书是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铸件缺陷手册。全书共有四篇,19章。篇总论,共有3章,全面综述缺陷分类,科学的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学的应用,和缺陷的研究。第二篇砂型铸造铸件缺陷形成机理和对策,共有10章,以缺陷形成机理为重点,阐明多发性缺陷,如气孔、缩孔、缩松、缩陷、裂纹、粘砂、夹砂等缺陷理论。介绍了砂型铸造铸件缺陷86种及其相应的防止对策,并有缺陷治愈实例,它能起到启迪、引证和借鉴作用。第三篇特种铸造铸件缺陷,共有5章,几乎包罗了目前已有的特种铸造方法的主要铸件缺陷,共计84种及其相应的防治对策。第四篇铸件缺陷修补,介绍了主要的缺陷修补方法及其特点。 本手册可供从事铸造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用作高等院校、中等技术学校铸造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标准汇编(锻压卷下)》介绍了:机械工业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交货和验收的技术依据,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保障,是企业获得 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广和应用标准化技术,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控制产品制造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规模经济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先进的制造加工工艺是造就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机械加工工艺的保障。为推进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标准的贯彻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和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机械制造工艺中锻压专业的标准文本按类别进行了系统汇编,出版了《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标准汇编 锻压卷》。 本卷收集了截至2008年底批准发布的现行标准
本书密切结合载人航天工程,从交会对接基本轨道原理与姿态运动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动力学模型、交会对接的飞行策略、导引与控制规律、发射窗口等问题,全面完整地绐出了工程实用的理论模型和工程仿真算例。主要内客包括:交会运动理论;远程段变轨、调相与导航过渡段设计;近程段制导与轨迹控制;最终逼近段的相对状态测定、估计与控制;联接机构与联接动力学;对接后的分离与轨道转移;交会飞行程序设计与发射时间选择。 本书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一本教材和科技参考书,主要读者对象为载人航天设计师以及高校航天专业研究生。
《手册》分两篇,即:模具设计篇和模具制造工艺篇。根据出版社要求,模具设计篇的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冲模,各种类型的塑料成型模具、压力铸造成型模具、锻造成型模具和不同类型的橡胶模等模具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法与计算、设计程序与设计实例,以及相应的设计资料。模具制造篇的内容包括:模具零件加工与装配精度和质量,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凸模与凹模成形加工工艺技术,模具成型零件表面的精饰加工和表面强化工艺技术,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以及模具装配、试模、保养与维修等工艺技术。
面向未来20年铸造成形技术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发展环境、技术研发、市场实现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制约铸造成形技术产业发展并必须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确定了行业未来研发的目标、应用前景和市场定位;按照时间序列给出了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重点、技术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要素,提出了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任务目标。
复合加工是同时采用多种加工方法的复合作用,利用多种能量形式的综合作用实现对工件材料的去除,其中包括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复合、特种加工与特种加工的复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复合加工技术,包括化学机械复合加工、磁场辅助研抛加工、切削复合加工、磨削复合加工、放电复合加工和电火花放电复合表面强化等,重点介绍技术原理、工艺、设备和应用等。 本书适用于机械制造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机械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本书以算图的形式表达了常用机械加工过程中各种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和主要物理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车削、铣削、磨削、镗削、钻削、拉削,铸造、锻造,焊接、切割和电加工,冲裁、冲压、弯曲,挤压、旋压,钣金加工,热处理,机械加工刀具等内容。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图幅大小一致,并将物理参数的求解方法、求解公式、例题,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说明揉入算图之中,简洁明了,使用方便。本书可供机械制造领域生产、科研、设计、开发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针对数控维修入门者的特点,围绕FANUC 0iD系统的结构原理、伺服系统、连接部件、参数设定、数据传输、报警、维护等,以彩色图解的形式,合理安排讲解顺序,详解数控维修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书中的彩色图片均为实际数控系统软件界面截屏或硬件实物照片,读者可以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学,从而迅速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尽快独立操作,胜任实际维修工作。 本书在关键操作步骤处设置,读者扫描可以在网站观看实际操作视频,从而使学习更加简单、直观、便捷。
本书共分3篇16章,分别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综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大发展方向与支撑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战略指导组成。本书主要剖析外科技与产业发展状况,探讨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科技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现行的相关产业政策、未来规划等,结合我国产业状况、优势和国外技术发展前沿,提出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
本书介绍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的概念内涵、技术特点、工程应用及发展方向,系统地构建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体系,阐述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的典型工程应用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再制造性设计与评价技术、再制造拆装技术与工艺、再制造清洗技术及工艺与检测技术、表面再制造加工技术与工艺、再制造机械加工技术与工艺、再制造产品试验和涂装技术与工艺、先进再制造工程管理技术与方法、智能化再制造技术等,对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再制造、资源化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机械维修、再制造、资源化等专业的教材
本书是为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专业核心教材。内容涉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常用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等。 全书共分九章。到四章讲述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提高零件表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途径;第五章介绍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保障精度的措施以及与机床相配的常用刀具;第六至八章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加工工艺及装配方法;第九章为夹具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此外,每章还配有思考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面向生产实际,详细介绍了Unigraphics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及操作技能,主要介绍Mold Wizard模块和Unigraphics CAM。为了方便学习理解Mold Wizard设计模具内容,篇主要介绍模具设计基础知识,让没有注塑模具基础的读者了解掌握如何设计注塑模具;第2篇介绍如何用Mold Wizard设计模具;第3篇先介绍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再介绍如何用Unigraphics CAM编制模具零件加工程序。本书把注塑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基础知识与Unigraphics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许多具体实例演示模具设计和编程,读者可以直接调用光盘中的文件来模仿练习,内容丰富,易学易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Unigraphics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注塑模具专业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