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油、气标准汇编(第3版)》目录中,国家标准年代后加“(××××)”的,表示该标准在××××年进行了确认,但未重新出版。鉴于《电力用油、气标准汇编(第3版)》收录的标准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汇编时对标准中所用计量单位、符号格式等未做改动。 《电力用油、气标准汇编(第3版)》主要供各类火电厂及供电局、所中用油、气检测与监督生产一线人员使用。
《浅层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关键技术》主要依托新疆风城油田、红山嘴油田,系统阐述了浅层稠油超稠油油藏砂体精细刻画与储层构型、开发初期蒸汽吞吐技术、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开发技术、火烧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CO2辅助热采技术及稠油热采工艺技术,阐明了多介质协同驱油机理、火烧高温驱油机理,实现了蒸汽吞吐由单一蒸汽到多介质辅助、由直井到多井型、由单井无序到集团式立体注汽的技术跨越。
《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技术与应用》系统介绍了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的发展、实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内容涉及一维、二维、三维油气运移物理模拟,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物理模拟,显微油气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等油气运移聚集物理模拟技术;散样模型孔渗性测定、临界充注压力测试、致密储层含油气饱和度测试、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组分变化等油气成藏动力学物理模拟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吉林致密油、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前陆冲断带成藏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技术与应用》内容涉及面广,基本反映了我国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的新进展。
《石油产品国家标准汇编2010》收入了截至2010年10月底发布的石油产品国家标准共94项,编排方式按照产品专业分为十大类,为便于使用,每大类按照标准顺序号编排。另外,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在《石油产品国家标准汇编2010》后附有按顺序号编排的石油产品国家标准索引。《石油产品国家标准汇编2010》未收入石油产品行业标准和石油化工产品行业标准部分,这两部分标准另行单独汇编出版。
《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论文(第5集)》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海洋工程工作部2013年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的诸多领域,专业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展现了本行业近年来技术发展的整体实力,可借鉴性强。
本书详细阐述了在规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的多尺度复杂缝网控制的有关理论和工艺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页岩气复杂缝网压裂的内涵、主控因素、现场主体技术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北美典型页岩气区块,包括 Bart、Haynesville、Marcellus 等核心页岩气田的压裂概况和北美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在工程地质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多尺度复杂缝网控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如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的综合方法、多尺度造缝技术、多尺度裂缝分级支撑技术及工艺参数优化、多尺度复杂缝网实施控制技术等,并介绍了一些实施井案例。本书适合从事规页岩气储层压裂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年鉴(2014)》是一部记录中国石油青海油田主要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书中全面、系统地记述了2013年青海油田在油气勘探、油气开发,以及产、输、炼、销、工程技术服务、矿区服务等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客观反映了青海油田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真实记录了青海石油人扎根高原、艰苦奋斗、多找油气,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
《纳微米非均相流体提高油藏采收率理论与技术》以多孔介质中非均相多相流体的界面融进、靶向驱替、微观力作用为基底,有别于均相流体的流动,从非均相多相功能流体体系的构建和流动机理出发,创建了纳微米非均相流体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高难采油田的采收率。主要内容包括:纳微米非均相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途径及实验方法体系、非均相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渗流理论;扩大流场有效动用范围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途径、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宽带压驱等流场扩容引效适配技术;适合难采油田的四类七种纳微米非均相体系、现场应用技术规范;难采油藏非均相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法、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决策方法。
外已发现的致密油藏多数为源储共生,包括源储一体型和源储接触型两种类型。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条湖组凝灰岩油藏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凝灰岩致密油藏成藏机理与勘探特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条湖组凝灰岩致密油藏的源-储之间隔有几百米的火山岩,属于源储分离型的致密油藏类型,具有特殊的成藏机理,凝灰岩自身生烃是奠定微观孔隙含油和润湿性改变的基础,下部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大量供烃和良好储层的配置是凝灰岩致密油藏石油富集的条件。本书系统介绍了条湖组凝灰岩的形成、分布、成储机理、石油充注机理和成藏模式,总结了凝灰岩致密油藏勘探理论和勘探实践。
微乳液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剧增加,主要的应用领域有纳米粒子制备、提高石油采收率、改善柴油燃烧性能、污染控制、食品和制药。本书首先介绍微乳液的概念、相图、制备及表征,重点描述微乳液的性质和应用,阐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本较全面的参考书。
本书收集了近300例润滑油的制备实例,详细地介绍了原料配比、制备方法、原料配伍、产品应用、产品特性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润滑油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业制造行业的相关工艺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石油产品的经销人员等参考使用。
《CO2驱井筒腐蚀与防护技术》主要介绍CO2驱稠油和稀油油藏注入井、采出井管柱腐蚀规律与防护措施研究,阐明CO2驱注采井井筒管柱腐蚀风险和腐蚀主控因素,揭示温度、氯离子、CO2分压、流速对油套管的腐蚀影响规律和机制。通过单剂筛选和多药剂协同测试方法,研制适用于CO2驱注入井的油基环空保护液和水基环空保护液。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制适用于CO2驱采出井的复合缓蚀阻垢配方,从注入井、采出井和现场腐蚀监测几个方面介绍CO2驱井筒防腐工艺及监测方案。《CO2驱井筒腐蚀与防护技术》可为评估CO2驱注采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腐蚀风险提供参考,为CO2驱井筒腐蚀与防护提供多种防护措施和防护方案,为同类工况油气田的安全生产运行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该书由多篇论文构成。为进一步加强计量技术交流,更好地适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对油气计量工作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促进我国油气计量技术发展,中国计量协会石油计量分会(以下简称“石油计量分会”)组织开展了以“国际单位制服务全球贸易计量”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油气计量论坛论文征集活动。 经过专家初审,石油计量分会和石油公司计量主管部门联合评审,共104篇论文入选《中国油气计量论坛论文集(2020)》。其中,获得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9篇、三等奖论文15篇、奖论文75篇。 所收录论文从油气计量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在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油气计量工作的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也充分反映了广大计量工作者为企业精准测量、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方面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和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