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名称、结构式、性质、质量规格、用途、简要制法、安全与防护、包装与贮存等8个主要方面对酸、碱、油脂、羊毛脂及其衍生物、蜡、溶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弹性体、高级醇、淀粉及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氧化剂与还原剂、引发剂、交联剂、终止剂、调节剂、阻聚剂、保护胶体、增稠剂、增黏剂、偶联剂、促进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及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消泡剂、着色剂、填充剂、干燥剂与吸附剂及离子交换剂、工业剂、荧光增白剂、助溶剂、抛射剂、防晒剂、收敛剂、分散剂、阻垢剂、缓蚀剂、防锈剂、催化剂成型助剂等46类、一千余种精细化工产品常用原材料进行了介绍。重点说明了性质及用途。
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玉门油田,是中国早期天然石油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0年,其原油产量占全国的95%,在民族危亡 一滴油一滴血 的战争年代,油田生产的油品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油田被列为 一五 计划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1959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1%,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从20世纪60年代起,油田担负起了 三大四出 (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向全国各油田和炼化企业输送骨干力量和各类设备,被誉为 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
本书主要阐述石油的化学组成 、 性质 、 质量要求及评价方案 , 分析和讨论石油炼制的主要技术 、 基本原理 、 工艺过程 、 影响因素 、 基本计算 、 发展趋势 、 典型设备及炼油厂管理与技术经济等 。 全书共分 3 部分 : 第 1 部分为石油化学 , 包括 1~3 章 ; 第 2 部分为炼油技术及工艺 , 包括 4~11 章 ; 第 3 部分炼油厂管理与技术经济 , 包括 12~14 章 。 按各专业特色和教学时数 , 可根据本科高校和石化企业实际需要 , 把握精讲的重点 。 本书中附有部分习题与思考题 , 供读者参考 。
本书共分六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的消防安全工作的各类问题,包括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的火灾扑救概述、油库和加油加气站基本防火要求、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电气防爆、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的消防措施、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的消防管理、油库和加油加气站的火灾扑救。本书采用实际案例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总结了油库和加油加气站安全管理工作各个阶段容易忽视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科学地提出了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适用于油库和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专职消防人员、保安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日常阅读使用。
本书主要对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探索,主要包括页岩储层基本特征、页岩体积裂缝形成机理、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与施工工艺、压裂材料、页岩气压裂测试技术与压后评估方法、页岩油气压裂新技术和实例分析等内容。本书基本涵盖了当今页岩油气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又有前瞻技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很好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供从事页岩油气水平井压裂技术的研究人员、从事现场作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或作为培训,也可供从事致密油气压裂的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借鉴参考。
《新能源电氢碳协同开发模式》由刘泽洪等编著
《地质导向与旋转导向技术应用及发展》以近年来斯伦贝谢公司钻井与测量技术在中国石油的应用成果为主,内容涵盖了斯伦贝谢公司钻井与测量技术的进展,分为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旋转导向与定向钻井技术、随钻测量与测井测试技术部分,从技术发展背景、技术原理、进展、典型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闸述和总结分析,对促进钻井技术发展和满足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深部钻探系列丛书:深部地热钻井与成井技术》共分为四章。章在总结地热能分布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深部干热岩技术和浅部地源热泵新技术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从钻井技术角度对地热钻井的共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包括钻井结构、施工装备、钻井工艺和成井工艺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书的重点,融合多行业的钻探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对深部地热井中钻井结构的设计方法、设备的选型方法以及钻井快速破岩技术、空气钻进技术、潜孔锤技术、孔底动力马达技术及深部地热井的泥浆、地热井增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列举的实例和对地热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的总结均具有典型性。
《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丛书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编写。内容包括: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初级工、中级工、工和技师及技师的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收集了应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有关内容,都是笔者荆万学多年来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取得的技术成果。以论文或综述的形式出现,未进行分类。其中一小部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而绝大部分内容没有公开发表过。
本书详细阐述了美国SEC储量评估的规则和证实油气储量、储量价值的评估方法,运用大量实例和图表介绍了评估内容和操作方法。全书共分为五章:章汇编和论述了美国SEC油气储量评估准则,第二章系统地介绍了油气储量评估的静态法,第三章运用大量事例分析了油气储量评估的动态法,第四章介绍了油气储量价值的评估方法,第五章汇集了国内外特殊油气藏的储量评估实例。本书在国内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美国SEC油气储量评估准则和方法,是一部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本书可供从事国际油气勘探开发与合作的管理和科技人员、上市油气储量评估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石油院校的师生参考。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阐述了砂岩油田注水、注聚、稠油热采、纯气藏采气等方面的生产动态分析,详细介绍了砂岩油田生产动态分析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及所需基础资料的整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具体生产分析实例。《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可作为采油、地质工人现场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水平井开发技术》(作者孙焕泉)紧密结合胜利油田水平井技术发展及应用实践,在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和产能计算方法研究基础上,重点对水平井开发精细油藏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水平井数值模拟、水平井油藏地质优化设计、水平井钻采工艺配套设计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不同油藏类型、不同井型的水平井单井和水平井整体开发区块为例,对水平井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剖。 《水平井开发技术》既有水平井开发理论和技术,又有实例资料和应用效果,对于从事水平井开发研究、生产管理的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16章,在简述油井试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油井试井的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平井的不稳定试井方法、油井的压降测试技术、油井的压力恢复分析技术、原始地层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的估算方法、天然气裂缝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油井典型曲线拟合的原理、用特殊技术进行流动阶段识别与分析、压力导数在油井试井分析中的应用、大型水力压裂油井的动态分析、钻杆试井方法、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的分析方法、注入井不稳定测试与分析、多层油藏系统的试井方法,以及非均质油藏体系的压力分析方法,并用现场实例进行了说明。 本书可供从事试井、试油、采油、油藏工程和地层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济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盆地,经历了长期的、多旋回的盆地演化历史。各构造旋回之间普遍存在的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界面为潜山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该区古潜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以及太古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变质岩、碎屑岩(非碳酸盐岩)潜山两大类组成。其中碳酸盐岩潜山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单兀之一,前人对此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非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程度较低。《济阳坳陷非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潜山的成山动力学背景;阐述了中生界、上古生界和太古界非碳酸盐岩潜山的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特征及潜山分类,沉积体系类型及烃源岩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深入研究了非碳酸盐岩潜山储盖特征及古潜山油气藏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关系等;探索
马国光、吴晓南、王元春编写的这本《液化天然气技术》力求反映近年来外LNG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本书主要包括天然气净化技术、制冷原理和方法、天然气液化技术、LNG生产主要设备、LNG的储存技术、LNG运输、LNG接收终端、LNG汽化站与加气站、LNG的冷量利用、LNG安全技术。 本书可作为油气储运工程、城市燃气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还可供从事LNG工作的科研、教学、设计和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非常规油气的地质理论及相关技术,重点介绍了连续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评价方法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分类介绍了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页岩气、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火山岩储层油气、变质岩储层油气、重油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的内涵、形成条件、储层特征、聚 集机理、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并对非常规油气的发展前景和勘探开发技术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石油勘探和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供石油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海洋中药物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常用的采集储运方法、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海洋药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历程、的研究进展和外的发展动态。全书一共分为两部分,结合大量外的研究实例,根据科学的分类方法,系统介绍了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海洋微生物及海洋矿物的生物来源、药理作用、化学结构、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临床应用。 本书可作为海洋科学及资源开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以 IEC和美国电气标准为立足点,系统地介绍在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行业中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全过程。 书中各章的顺序按照规划和设计一个项目的一般过程编排,首先介绍估算装置电力消耗和负载,然后介绍如何为负载供电,接下来介绍开发合理的分布式系统的方法,包含各种类型的设备和电机,附录中包含有常用缩略语的详细列表、相关的国际标准、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系数、详细计算的示例、IEEE关于保护和控制设备的编号系统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等。 本书的作者艾伦L.谢尔德拉克博士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曾受雇于多个世界著名的工程公司,担任首席电气工程师、高级电气工程师、多专业项目负责人、顾问以及公司理事等职务,期间开设过发电、配电、仪表设备、控制和安全等主题的讲座。艾伦L.谢尔德拉克博士为英国IEE会员、美国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