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玉门油田,是中国早期天然石油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0年,其原油产量占全国的95%,在民族危亡 一滴油一滴血 的战争年代,油田生产的油品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油田被列为 一五 计划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1959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1%,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从20世纪60年代起,油田担负起了 三大四出 (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向全国各油田和炼化企业输送骨干力量和各类设备,被誉为 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
本书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依据井下作业工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统一组织编写的《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中的一本。本书包括井下作业工初级工、中级工、工、技师和技师五个级别的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井下作业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用书。
本书是多年来过热蒸汽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全书共分8章,从岩石及流体热物理性质、过热蒸汽热采机理、过热蒸汽装置设计、沿程参数评价、储层热利用效果评价、产能预测方法、开发适应性条件及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过热蒸汽吞吐开发机理和评价方法。本书由徐可强担任主编。
本书简明地介绍了海相地层的特点、突出了海相地层与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藏的成因关系;重点介绍了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天然气的特性,以及对开发工程技术的影响;总结了针对超深海相地层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条件下天然气田开发钻井完井工程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在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天然气开发中试气工艺、采气工艺、增产工艺等方面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最近研究成果介绍了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田集输工艺并重点突出湿气集输技术及混合气体处理工艺技术;书中对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开发工程中的腐蚀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提出了井筒完整性的新概念;结合普光气田的开发实践详细介绍了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田开发条件下的工程安全和环保要求,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天然气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机理研究》主要针对低渗透致密气藏开发所关心的启动压力、应力敏感、可动水、滑脱效应、凝析油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对试井、单井控制储量、生产动态的影响,对低渗透致密气藏井网、采气速度、合理生产压差与配产、废弃压力等也进行了分析总结,介绍了在组分模型中考虑低速非达西对气井动态的影响。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机理研究》不仅可作为高校研究生及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11章,包括:世界石油工业的诞生、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程、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炼油工业的发展历程等。
本教材系列属于中原油田,是我国石油石化系统靠前套立足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在学习地图指导下开发的实战型培训教材。它的特点是: 1.突出培训的实战性和实效性,教材内容强化实际技能操作,淡化理论阐述,理论围绕技能转,无关的理论坚决剔除。 2.培训教材内容的模块化。各章节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分工、依照施工环节或业务模块排序安排,突破传统学科式培训教材的章节格式,突出技能项目特点。 3.重视安全、关爱生命,每章节要求必须有操作要点或注意事项,如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应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相关内容。 该教材系列是培训教材开发的一个新突破,有效摆脱了学科式教材对培训的束缚,培训内容紧贴生产实际,适用于企业组织实施的“短、平、快”技能培训,对于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以炼油化工“三剂”应用技术为主,配以简明原理和工艺技术流程,立足于新颖性和实用性。本书按装置类型分为上篇(炼油)15章和下篇(化工)10章,共25章。每章从装置简明工艺出发,分别从单一品种“三剂”的作用机理、技术要求、制备技术、工业应用、主要生产厂家和安全环保等方面阐述了“三剂”的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炼油化工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人员、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三剂”生产厂商和采购供应商等参考。
《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手册》是2004年版“Handbook of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第三版)”的姊妹篇。本书集中了全球18家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关于21种石油化工产品的53种现行先进生产技术,每种产品的介绍均包括七部分内容:工艺概况,过程化学及热力学,技术前景,物料流程图及详细叙述,产品及副产品规格,废物及排放物,工艺过程的经济评价。本书可供从事化学化工的科研、管理、工艺、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员使用,也适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阅,可为他们提供当今新技术评价及技术特点比较,对规划、设计、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行业人员也将大有裨益。
《长输油气管道施工技术》介绍了针对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各个工序及常用方法,主要包括施工准备、线路交接桩与测量放线、施工进场道路修整、施工作业带清扫(扫线)、防腐管运输与布管、坡口加工(管口清理)等。
《原油稳定装置操作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原油稳定工艺技术、化工机械设备、化工电气和化工仪表的维护保养,以及安全生产及制度规范等。《原油稳定装置操作基础》可作为原油稳定装置操作工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全面地介绍油气地球物理测井中的各种方法原理和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综合解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地层倾角测井、阵列感应、阵列声波、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随钻测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测井资料的典型、快速直观解释、测井资料定量解释、测井资料解释实例等
《工业汽轮机检修技术问答》内容涉及工业汽轮机检修周期与检修内容、工业汽轮机本体检修、调节系统的检修、附属机械及设备的检修、转子动平衡、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以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尽量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采用问答的形式并配以图解。 在编著过程中力求做到结构合理、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覆盖面广、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本书适合从事工业汽轮机操作、检修及维护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田水驱和气驱过程中,井间示踪技术的应用,从示踪剂的选择、制备、分析、示踪测试设计,到资料的录取、解释和矿场应用实例。其中不乏有许多新颖的用法和观点及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本书的翻译出版,为广大油田开发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井间示踪技术的机会,适应了我国当前油田开发应用井间示踪技术的需要。 本书可供油田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工作参考。
《油气藏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油气藏数值模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内容包括油气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油气藏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油气藏渗流微分方程的建立、流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近似方法、井的处理、单相流的数值解法、多相流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油气藏数值模拟的实际应用等。 《油气藏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使用,同时《油气藏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也可供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参考。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描述关键技术》系统介绍了 塔里木盆地深埋、非均质岩溶储层研究的地质背景、 地震勘探难点、地震技术攻关新成果及其应用效果, 重点介绍了全方位高密度采集技术、各向异性偏移和 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岩溶储层定量描述配套技术等前 沿技术。依靠新技术所形成的技术路线,较好地解决 了构造、储层、裂缝及油气研究的关键问题,加快了 塔中、塔北地区勘探整体评价和开发产能建设的进程 。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描述关键技术》适合从事石 油勘探、开发工作的科研及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 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使用。本书由杜金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