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革命经历了以简单“要素集成”为特征的互联互通、综合集成的联合作战,正在进入以“万物互联”为标志的多源信息融合的网络中心战阶段,未来即将迈向以“数据计算”为支撑的智能化作战阶段。智能化战争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为核心、以“智力对抗”为根本的一种全新的作战形态。本书通过全面分析影响战争的战略因素,深入剖析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影响和作用,洞察和把握未来战争正在向高阶多维迈进的重大趋势,重点阐述了未来智能化战争的核心本质、基本要素以及主要特点,详细构画了未来智能化战争的七种作战样式和典型应用背景,同时简要介绍了智能化技术。本书既可以为专业人士带来启迪和思考,也可为广大普通读者提供未来时代的精神食粮。
《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仿真、网络、统计分析等理论和方法,从我国武器装备管理的实际出发,考虑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不确定性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介绍武器装备项目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进度与费用的联合分析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教材和著作,其中主要包括了作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着重突出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融入了武器装备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还系统介绍了大量的应用案例研究。
由钱杏芳和林瑞雄等编著的《导弹飞行力学》主要内容有: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运动方程组的建立、简化和解算;方案飞行弹道;导引飞行弹道;初始假弹道;导弹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导弹弹体的纵向动态特性分析;滚转导弹弹体动态特性分析;导弹运动的自动稳定性控制。 《导弹飞行力学》为高等院校导弹总体设计、导弹制导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其他与导弹有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针对不同舰载武器系统的特点,介绍了以射击效力分析为主的多种效能分析方法。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效能与效能分析的概念、射击误差分析、射击能力分析、可靠性分析、射击效力分析、综合效能分析等内容;涉及的武器系统有舰炮、导弹、鱼雷、深弹、电子对抗等。 本书可作为武器系统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武器系统效能分析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武器系统分析论证、研究设计等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装备管理、作战使用的部队有关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在数十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外有关文献资料,经总结、提炼加工而成的一本教材。 全书共十章,重点介绍近炸引信的探测原理。其中包括:连续波多普勒、差频定距、调频多普勒、调频比相、脉冲定距、脉冲多普勒、噪声调制、毫米波(调频、比相)、光(激光、红外)、磁、电容和复合体制的探测原理。书中有相当部分是作者及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是其他同类教材中所没有的。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可作为高等院校近炸引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近炸引信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由章~第7章构成了测试基础篇。下篇由第8章~3章构成了火炮射击过程中具体动态参数测试篇。章概论,介绍了火炮动态测试的意义、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等内容;第2章信号分析基础,介绍了测试中常用信号的描述及分析方法;第3章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阐述了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第4章误差估算与数据处理;第5章常用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介绍了传感器基本概念及常用传感器(电阻应变式、压电式、光电式、电感式、电容式、霍耳式)的工作原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测量电路等内容;第6章是计算机测试技术,介绍了计算机测试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及虚拟仪器;第7章是测试系统设计;第8章弹丸飞行速度测试,介绍了3种测速方法的测试原理、所用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第9章压力测试,介
《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以阵列信号普遍具有的空域稀疏性为基本出发点,介绍对阵列信号进行空域稀疏重构,并据此实现高精度阵列测向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为四部分,8章:章和第2章为部分,介绍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基于信号空域稀疏性的阵列处理理论框架;第3章和第4章为第二部分,分别针对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介绍相应的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第5章和第6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在可变构型的阵列中实现信号重构和测向的方法;第7章和第8章为第四部分,介绍在各种阵列观测模型误差条件下,实现误差自校正与信号测向的方法和对误差不敏感的测向方法。 《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主要作为雷达、通信、水声等领域从事阵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等方向的工程、技术、教学科研人员的
李晓松、吕彬、肖振华著的《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评价》以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评价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了体系评价总体思路,建立了体系管理模式评价模型、民营企业融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评价模型、体系建设效益评价模型、体系建设风险评价模型、军民融合度评价模型和体系实现路径评价模型。 《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评价》可作为军事装备学、军事运筹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供科研单位和院校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装备发展论证、装备采购等工作的人员参考。
《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应用》是一部系统论述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同异反理论和技术的专著,构建了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联系数表征,同异反联系数决策、评估、聚类等集对原理和应用技术体系。 《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应用》共9章:首先,建立了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的同异反原理及运用架构,介绍了构成装备试验与评估同异反原理体系的同异反技术体系和同异反方法体系;其次,研究了试验与评估数据的同异反模型构建方法和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雷达及雷达侦察装备等典型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指标的同异反描述模型实例;然后,建立了基于同异反联系数的预测,基于集对势、择近原则或相似原则的决策,基于专家意见的同异反决策,基于评价等级或主值的同异反评估等模型,并通过案例对所提模型的合理
目标威胁评估是对战场信息处理和利用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火力体系优化运用的先决条件,是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必要手段。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陆战场目标威胁评估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陆战目标威胁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建立方法、评估指标的量化原则与量化方法、评估指标的赋权方法、单目标与集群目标威胁度评估与排序方法,并通过评估实例说明了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研究的科研人员、硕士与博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对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感兴趣人群阅读。 本书集作者自己多年来对以陆战场作战目标威胁评估技术的研究心得,并吸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而成。
罗森贝格、德克尔编著的《终点弹道学(精)/国 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的主要论述运动物体与防护结 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内容分为三篇。 篇简单描述了终点弹道学实验室和本领域应 用的主要诊断工具,同时概述了数值模拟常用的几个 材料模型;第二篇主要介绍侵彻力学,讨论不同的弹 /靶组合情况下,发生撞击和侵彻的基本作用过程; 第三篇论述了用以抵抗一些常见威胁的几种装甲设计 概念,以及支撑这些设计概念的工作原理。
《导弹武器系统概论(第2版)》系统介绍了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导弹飞行原理、导弹弹体结构、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引信战斗部系统、弹上电气系统、导弹发射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各类导弹发展历程。为方便读者了解美国、俄罗斯导弹编号方法,查阅专业词汇,书末还提供了美国、俄罗斯导弹编号方式和中、俄、英导弹专业词汇对照表。 《导弹武器系统概论(第2版)》的内容可使阅读者宏观了解并掌握导弹武器系统基本知识,为学习导弹具体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导弹武器系统概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导弹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导弹武器系统论证、研制、使用、管理的人员参阅。
本书综合考虑无控火箭有控火箭和部分新型弹种,较为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了野战火箭的外弹道理论,包括:零攻角时作用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火箭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组、火箭质心弹道求解、火箭刚体运动微分方程组、尾翼式低旋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高速旋转火箭的扰动运动和散布分析、起始扰动机理及优化、特殊情况下的锥摆运动、非制导尾翼火箭的能量控制与气动控制、制导火箭空间运动方程组、远程火箭高空弹道分析、大长细比火箭柔体弹道分析、火箭子母弹弹道分析、火箭末敏弹弹道分析、火箭巡飞弹弹道分析和野战火箭射表编制等内容,可为外弹道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