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测深法原理与应用》是关于有源频率域电磁测深和时间域电磁测深的专著,阐述了有源电磁法的理论基础、方法技术。《电磁测深法原理与应用》由六章组成。章介绍了电磁测深理论基础;第2章讨论了频率域电磁测深;第3章讨论了时间域电磁测深;第4章介绍了电磁测深法资料反演解释,对广义逆矩阵反演方法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第5章对电磁法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阐明作者的观点与认识;第6章介绍了电磁场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电磁测深法原理与应用》除阐述一般电磁法探测理论外,更侧重于对探测理论的思考、探测方法的灵活应用。
本书是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核科学技术名词,内容包括: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聚变、辐射物理、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同位素、核探测与核电子学、核测试与分析、铀矿地质、铀矿冶、核燃料与核材料、核化工、辐射防护、核安全、核医学、核农学、核技术工业应用等(含辐射研究)、计算物理、其他,21个一级类目,共7542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之一,具有良好的核燃料增殖与核废料嬗变潜力,拥有突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被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认为是有望率先实现工业示范化的堆型。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是研发和设计关注的重点。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欧盟框架下SESAME项目中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以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了液态金属热工水力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进展。 《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研发和设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航天器运行所处的宇宙空间环境中存在大量射线粒子,这些粒子会在航天器电子器件中产生空间辐射效应,导致电子系统性能下降、状态改变,甚至功能失效,影响航天器使用寿命及在轨可靠运行。航天器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纳米电子器件的空间应用前景广阔。纳米器件趋于物理极限的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对空间辐射效应产生显著影响。本书主要介绍纳米器件空间辐射效应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纳米器件所用材料的辐射损伤微观表征、纳米器件空间辐射效应新机理及可靠性、辐射损伤在纳米电路中的传播机制和加固方法、空间辐射效应重离子模拟试验技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