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着眼于原子弹试验的工作流程,从押运原子弹部件开始,到原子弹装配、上塔、保温、插雷管直至引爆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受访者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然而,他们却是在这一长长链条各个环节上“操刀”的亲历者。该书是一本没有任何修饰的有关当事人的述说集,用他们自己的亲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还原那一段历史。
《核科学基本原理》是由有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任教期间执笔的西利曼夫人纪念讲座系列第三卷,内容包含由耶鲁大学西利曼基金支持的11个主题讲座,主要讲述放射性科学在1906年及以前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相关科学发现。内容紧凑,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然后重点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蜕变,很后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进一步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全书结构简单,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较强,是放射化学研究的精品之作。
本教材以压水堆、快堆、高温气冷堆和重水堆型核电厂为研究对象(以压水堆型为主),着重论述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发生后20多年来,核安全与反应堆事故分析中的主要课题与重大进展。全书分为两篇共12章。篇是压水堆安全分析,在介绍核反应堆安全基本原则、安全功能基础上,用确定论安全评价法,对压水堆各类设计基准事故进行分析,介绍了事故计算的建模和典型计算程序;分析了严重事故(即超设计基准事故)物理过程与处置对策,进一步阐述了核安全评价中新的系统工程安全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法。第二篇是快堆、高温气冷堆和重水堆的安全分析。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是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核技术学科各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核反应堆、核电厂管理、设计、研究、运行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核反
核电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核电建设管理设计的范围很广。《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管理》写的仅是作者高胜玉个人多年来从事常规电站和核电站建设管理的体会、认识和感想。能为核电建设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
《画说核安全》采用了大量生动逼真的漫画、图片、表格等表现方式,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可读性;三是结构安排合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层层展开,逐步深入,既适应普通社会公众的需求,又可以作为核电工作者的工作参考书籍。通过阅读《画说核安全》,希望广大读者更加了解核电站,了解核安全,支持核电发展,并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的核安全监管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核电事业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系等。
本书主要对第四代核能系统尤其是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介绍。内容包括第四代核能系统概述(发展背景和定义,优选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的经济性)、钠冷快堆基础(发展概况和基本特性,快堆物理,快堆热工流体力学,快堆材料,快堆安全)以及其他五种四代堆(高温/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和气冷快堆)的基本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核电专业学生在第四代核能系统方面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核电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培训的参考书籍。
本书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指南丛书一《BidInvitationSpecificationsforNuclearPowerPlantsAGuidebook》的中译本。原书系由I-AEA核动力处组织有经验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它主要叙述准备建造核电厂的未来业主应如何组织编写招标说明书,以便为参与投标的供货商准备标书提供基础。全书按招标说明书的一般逻辑结构,分成两大部分:部分为业主提供的信息,其中包括邀请书、技术要求、供货与服务范围、本国参与和技术转让、评标准则、合同草本、商业条件等节;第二部分为要求投标商提供的信息,其中除与前者相应部分外,还包括质量保证大纲、培训、工程进度、担保和保证等节。正文后附有IAEA核电厂帐户系统和详细的技术问题调查表。 本书以准备为首座核电厂进行招标的业主机构的经理和高级专家们为主要对象,对于他们的参考指导作用自不待言;同时对于
本书阐述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系统及设备。首先介绍压水堆核电厂的总体情况;然后论述压水堆的本体结构,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热工水力特性和计算方法,二回路热力系统的分析计算方法、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能量转换过程;最后还介绍了轻水堆核电技术的发展新趋势。本书可作为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核电厂设计、运行、管理及安全分析的科技人员参考读物。
近年来,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核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不断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核科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核安全、辐射物理、核聚变、核农学、脉冲技术、辐射防护、放射性废物处理、同位素技术、核燃料元件、压水堆技术、铀矿采冶、熔盐堆、乏燃料处理、加速器、快中子堆、辐射技术应用、铀矿地址、高温气冷堆、核医学等方面的外进展,并比较评述了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性的预研究。
本书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些跨专业、跨领域的边缘性问题,对核安全质保法规文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做了一些较为浅显的解读,其目的是希望将质量保证由少数人的专业,变成大家都能理解和达成共识的东西。同时,《核安全领域质量保证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管理的特点,突出了核安全领域质量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强制性、计划性、实证性和独立性特点。
大型核电站的调试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繁重而又复杂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调试工作组织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影响投产日期和发电成本,而且在大亚湾核电站这种特殊情况下,还会影响到比价期。因此如何在组织管理上,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管理上的落后恰恰又是我们工作的主经弱点,因此从高起点起步,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从人员招聘、培训、授权、上岗到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是在外方的指导下,中外合作进行的。书中介绍的这部分内容可供各级领导参考。 在调试工作方面,书中既介绍了调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度安排,也结合大亚湾核电站的调试。介绍了调试方法、调试结果及其经验总结。内容涉及核岛、常规岛及BOP等各方面,可供核电站调试工作者有关高等学校的师生参考。
核电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核电建设管理设计的范围很广。《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管理》写的仅是作者高胜玉个人多年来从事常规电站和核电站建设管理的体会、认识和感想。能为核电建设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
《辐射剂量学(核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教材)》(主编魏志勇)共15章,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辐射剂量学基础、辐射场、基本辐射剂量学、微剂量学、辐射剂量计及辐射剂量测量方法、辐射防护、内照射剂量学、外照射剂量学、环境辐射剂量学、空间辐射剂量学和非电离辐射剂量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本书内容充实、知识体系完整、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对近年的发展和前沿动态给予适度的介绍和引导,主要的概念同时给出中英文介绍。《辐射剂量学(核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教材)》适合于核技术、核工程、辐射防护、医学物理、放射医学、核医学、环境保护和空间环境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以用作核技术应用领域、航天领域、环境保护、辐射防护、放射治疗、辐射诊断等领域从业的
核爆炸或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在军语中,习惯称做核辐射。核辐射剂量学是以核爆炸早期核辐射与剩余核辐射为对象,战时核辐射监测装备技术要求为特点建立的体系。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试验和核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国际反核与辐射恐怖斗争,拓宽了核辐射剂量学的研究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核辐射剂量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实验辐射剂量学和计算辐射剂量学两个分支。剂量学(Dosimetry)这一术语已经不再局限于用剂量计测量吸收剂量了,而仅仅被限制于“吸收剂量”的简称。 本书以军用核爆炸辐射防护剂量学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上相关的专业书籍已经很少,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尽可能做到兼顾该领域工作者的需要。全书内容共分11章,包括:核辐射剂量学常用的辐射量;核爆炸的辐射场;核辐射对机体和物质的辐射
核电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核电建设管理设计的范围很广。《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管理》写的仅是作者高胜玉个人多年来从事常规电站和核电站建设管理的体会、认识和感想。能为核电建设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
《非电量电测技术(第3版 研究生教学用书)》根据工科非电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测试技术的培养要求,系统地阐述了非电量的电测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测量的基本知识和误差;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实例;信号的放大、滤波、转换等调理电路;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基础;测量系统与计算机的接口及虚拟仪器。《非电量电测技术(第3版 研究生教学用书)》在撰写和内容选取上力求针对工科非电类专业研究生的特点,侧重于应用,并注意反映近年来该领域中的新器件、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非电量电测技术(第3版 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科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检测技术和自动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概述了核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由来与发展,介绍了核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特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核损害民事责任法、核责任保险等。
《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核电厂材料》主要介绍了材料学的基础知识,核电厂材料的功能、性质和堆内及事故工况下的行为,老化管理和失效分析等。其中核岛所用材料包括核燃料、包壳材料、压力容器材料、堆内构件材料、冷却剂材料、慢化剂材料、反射材料、控制材料、屏蔽材料等,在有关章节对常规岛所用的材料也作了简单介绍。对核反应堆的故障和失效分析介绍了一些实例。 《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核电厂材料》是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之一,也可供从事核电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主要讲解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计算。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核燃料、包壳材料、冷却剂及其热物性,反应堆内的释热,反应堆传热,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其温度分布,稳态工况下反应堆流体力学分析,堆芯稳态热工水力设计等。 《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是压水堆核电厂操纵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系列教材之一,也可供从事核电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指南丛书一《BidInvitationSpecificationsforNuclearPowerPlantsAGuidebook》的中译本。原书系由I-AEA核动力处组织有经验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它主要叙述准备建造核电厂的未来业主应如何组织编写招标说明书,以便为参与投标的供货商准备标书提供基础。全书按招标说明书的一般逻辑结构,分成两大部分:部分为业主提供的信息,其中包括邀请书、技术要求、供货与服务范围、本国参与和技术转让、评标准则、合同草本、商业条件等节;第二部分为要求投标商提供的信息,其中除与前者相应部分外,还包括质量保证大纲、培训、工程进度、担保和保证等节。正文后附有IAEA核电厂帐户系统和详细的技术问题调查表。 本书以准备为首座核电厂进行招标的业主机构的经理和高级专家们为主要对象,对于他们的参考指导作用自不待言;同时对于
核燃料后处理是裂变核能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核燃料后处理工程的科学管理、技术细节、尚存问题及研究前沿,核燃料循环概念、各种反应堆乏燃料元件的基本特性、核燃料后处理的任务、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特点、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发展简史,溶剂萃取工艺的化学原理,乏燃料元件的类型、运输、贮存及后处理工艺的基本过程,乏燃料元件的首端处理,铀钚共去污分离循环,钚的净化循环和尾端处理,铀的净化循环和尾端处理,溶剂萃取循环的主要设备,放射性三废的处理与处置,后处理厂的监测手段,辐射防护与核临界安全控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核化工专业、核燃料工程专业及环境保护专业的主干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