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是一种艺术。每一座桥都有它特殊的地理、人文、经济和政治等背景,所以每一座桥都是唯一的。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多座桥都不雷同的原因。我觉得,设计这些桥梁的经验应该是有价值的。在这《造桥构思》里,作者特别对每一座桥的设计理念予以解释:为什么菜园坝大桥使用长方形的箱形拱肋而不用钢管,为什么大沽桥的两个拱不对称,为什么嘉悦大桥的人行道放在下层,等等。我希望这些经验对年轻的工程师们能起一点启发的作用。
《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结合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工程实践,描述了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喷射混凝土的组成到施工过程中的详细设计与管理。《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共7章,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喷射混凝土成分、配合比设计与材料特性;在不同类型围岩中的施工方法及喷射混凝土的应用;喷射混凝土衬砌的设计方法;喷射混凝土的数值模拟技术;喷射混凝土在各种类型的地层与特殊条件(如洞门、交叉段等)下的适用性;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的施工管理。
《中国桥谱》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桥梁发展成就的大型历史文献,收录古代桥梁300余座,现代桥梁近千座,集中反映了中国桥梁在建造技术、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上的光辉成就。本书展示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独步世界桥梁建筑舞台的风采,更着重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最后十年中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本书为“桥梁工程丛书”之一。该套丛书最初于2000年由美国CRC出版社作为《桥梁工程师手册》出版,2003年又由CRC出版社分为现在的四本作为丛书出版。该书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全世界桥梁工程师的高度认可和推崇,已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林同炎先生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进的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概念、理论及工程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岩土地震综论、桥梁的地震损伤、动力分析、桥梁结构的非线性分析、钢桥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技术、日本抗震设计实践及桥梁工程中的主动控制等共13章,各章均由在此领域内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的专家和学者撰写,保证了本书的性、先进性及实践性。 本书可作为桥梁工程师的案头工具书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的参考书。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结构物拼接技术》(作者徐强)依托河南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实体工程,针对桥梁检测评价方法、加宽拼接方式和分析方法、桥梁拼接施工方法、涵洞、通道及天桥的改造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书中着重介绍了桥梁拼接的方式、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施工技术,列举了河南省高速公路改造中桥梁拼接设计、施工实例。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涵结构物拼接技术》可作为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沙庆林同志长期从事公路工程科研、设计与施工。《沙庆林院士论文选集》收集了沙庆林同志从1957年~2009年的绝大部分科研学术论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基本反映了他进行理论创新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工程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既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和创造性,又适时指导和引导我国公路路基路面建设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本文集也反映了当前道路工程学的研究成果。 《沙庆林院士论文选集》可作为道路工程领域的在校大学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广东省公路管理部门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旧、危桥改造工程实例,对IH、危桥技术改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全书共分12章,其中第4章主要介绍了广东省内桥梁常用维修加固技术,对11种不同的加固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力学特点、构造要求及施工工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5章到2章分别介绍了空心板梁桥、T梁桥、预应力混凝土T构 挂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双曲拱桥、刚架拱桥、钢筋混凝土中承式拱桥、桥梁下部结构及基础维修加固技术改造。文中列举了大量工程实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公路、铁路和城市建设部门从事桥梁养护、管理与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实施10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图案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并曰趋复杂,人们对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交通标志、标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国家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交通标志、标线国家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起对《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进行了全面修订,历时三年,于2009年出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部分:总则》(GB5768.1 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09)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本书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专著,较全面地介绍交通环境振动问题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的特点、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高速移动荷载引起的地面振动理论解析与数值模拟,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地面列车、地下铁道、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分析与预测,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振动,交通环境振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与防治。本书重点介绍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的分析理论、研究方法、防治措施及工程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交通、铁路、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和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和模型确认》(作者宗周红、任伟新)主要介绍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理论,基于动力、静力和联合静动力的模型修正方法,以及基于响应面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并给出数值模拟算例和实桥应用实例;另外,还着重介绍了基于响应面法的有限元模型确认方法,包括不确定性传递和量化、试验/计算相关性分析、确认准则、模型有效性评估等,并结合实桥健康监测,给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模型确认的实例。《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和模型确认》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类专业学习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参考书,也可供桥梁工程师在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桥梁健康监测、损伤识别和安全评估时参考。
本书以目前主流踏板摩托车为例,详细讲解了摩托车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及检修方法。全书分为踏板摩托车概述,摩托车的使用、保养与检修,常见踏板摩托车豪迈125结构与维修精要,踏板摩托车常见故障诊断及检修技巧,踏板摩托车常见故障检修实例,常见踏板摩托车维修,调整重要数据和常见踏板摩托车电气原理图共七个部分。 全书内容充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是摩托车维修人员的资料。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施工技术》刊载的是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的施工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总投资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000t;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000t。 本施工技术克服了当地春夏温湿多雨、台风频繁、雷暴雾日,冬季气温极低及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潮差大、海水深等困难。从施工测量、桩基础施工、高墩区引桥及边辅墩承台墩身施工、北航道桥主墩承台及索塔施工、北航道桥钢箱梁及斜拉索安装施工、海工混凝土施工及海水造浆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多项创新性的先进技术,如海中栈桥延
道路与机场设施的管理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道路与机场设施性能的描述方法、评价指标、预测方法和模型、决策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及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背景、建立过程和研究结果,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陆路工程(公路、城市道路、铁路、机场、广场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等参考。
本书由美国陆军工程兵(USACE)编著。本书全面阐述了沥青路面当前的进展,包括项目的组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与方法,各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操作和和工艺,集料的存、取方法,热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施工准备,沥青路面摊铺机的工作原理、设备操作和摊铺工艺,熨平控制原理和方法,路面接缝的施工工艺,路面压实工艺,路面施工产生的病害和解决方法。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密切联系实际,着重介绍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我国公路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专业高校师生学习。
桥梁设计是一种艺术。每一座桥都有它特殊的地理、人文、经济和政治等背景,所以每一座桥都是的。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多座桥都不雷同的原因。我觉得,设计这些桥梁的经验应该是有价值的。在这《造桥构思》里,作者特别对每一座桥的设计理念予以解释:为什么菜园坝大桥使用长方形的箱形拱肋而不用钢管,为什么大沽桥的两个拱不对称,为什么嘉悦大桥的人行道放在下层,等等。我希望这些经验对年轻的工程师们能起一点启发的作用。
本书内容为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主要针对道路路基探测,详细论述了有关地质雷达基本理论、数据处理方法、资料解释方法和典型应用。本书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电磁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地质雷达数值模拟算法及道路病害模拟研究,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及分析,地质雷达资料处理,地质雷达资料解释和地质雷达实际应用。本书的取材大多来自科研和工程实践,编写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在理论探讨上尽可能深入浅出,在应用上主要以路基病害探测为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地质、电子信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道路工程、道路养护、雷达系统、矿业工程、隧道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