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上载体的惯性导航系统》叙述了用于海上运动载体的几类惯性导航系统(半解析式、几何式、解析式及捷联式)的设计原理。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仪表组成。首次关注激光陀螺仪及其在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不同惯性元件的误差特性,结合各元件的实际误差模型重点分析了各类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书中还介绍了用于高纬度地区(如:极区)的惯性导航系统设计时导航坐标系的选择问题。特别给出了转子采用非接触支承的不可控陀螺仪(如:静电陀螺仪)的漂移特点,分析了基于这种陀螺仪设计的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原理。 《用于海上载体的惯性导航系统》既可供从事船用惯性导航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适合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共分八章。章介绍了舰艇振动的一般概念、舰艇振动的危害以及振动发生的一般原因和振动学分类。第2章、第3章、第4章简要介绍了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的线性微幅振动理论,它是振动学的基础理论,包含了研究舰艇振动问题必需的理论基础。第5章对舰艇总振动进行了介绍,包括舰艇总振动的有关概念、振动特点、舰艇总振动计算分析理论和计算分析方法。第5章除介绍经典的舰艇总振动分析理论外,还介绍了当前舰艇振动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进展以及工程应用,有适合于工程应用的经验公式、可供工程应用借鉴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总振动分析算例。第6章介绍了舰艇的局部振动,阐述了舰艇局部振动的概念以及典型的局部结构振动、局部振动分析计算理论和方法。第7章对引起舰艇振动的激励进行了叙述。第8章介绍了对舰艇振动进行评价的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因此大江大河都是呈东西走向。黄河、济水、淮河、长江古代称之为四渎。四渎中的济水、淮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的中下游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人烟聚集之地。古代运输粮食和大宗货物,主要靠水运,东西向的水运交通可以利用自然江河,但是南北向的水运交通因没有河道而无法进行,于是人们设法在相邻的自然河道之间开挖人工河道,使两条自然河道相通,这人工河道就是运河。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对运河的释义“人工开凿的航运渠道”和《现代汉语词典》对运河的释义“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可知所谓运河,必须具备人工开挖和可以航运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人工挖成的灌溉渠道不属于运河。用于航运的自然河道也不能称为运河。 本书介绍了上起商朝下迄清末各朝代开凿和治理运河以及我国运河开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