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及相关理论问题备受外学界关注。在研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环境危机的历史经验及措施,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目的及要旨。从多学科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主要研究路径。 《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在深化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环境史、边疆史乃至中国环境史、世界环境史领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现阶段提高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的能力、强化西南乃至中国生态恢复及重建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促进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资鉴价值。
《大型流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与深地基础科学进展: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参加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的论文几十篇,主要内容涵盖近年来围绕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开展的科研工作进展及研究成果。
《PM2.5与环境》2011年末我国发生多次大范围雾霾事件,引起外广泛关注,PM2.5概念被迅速广泛传播.这不仅是公众生产、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更是外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本书通过对全国PM2.5外场观测、遥感反演、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以PM2.5浓度水平和理化组成为基础,阐述我国PM2.5的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我国PM2.5污染的管理体系和控制建议,同时深入总结了PM2.5的环境、健康和气候效应。 《PM2.5与环境》针对我国PM2.5的详细介绍。首先,从大气颗粒物及PM2.5的简介入手,描述了PM2.5的粒径分布、来源特征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性质,介绍了国外及我国PM2.5的研究历史及控制标准和污染治理 历史;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综述了PM2.5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和检测手段,理化分析方法,PM2.5的网络监测设计等,及一些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其次,还首次针
《北京城市景观生态与绿色空间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利用北京_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LJCC)图件为基础,以GIS为工具,结合主成分分析、空间变化可视化等新的研究方法,从北京市区域和不同生态分区两个空间尺度,对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探索。 考虑到城市的固有特点,又利用定量遥感宏观、快速、准确的优势,对北京六环以内区域的热岛效应的动态变化做了研究,同时也利用植被指数方法,从植被盖度、植被指数差值分析等方面,对北京市域尺度的宏观生态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高清晰度卫星影像QLtickbird为基础,对五环以内的绿地植被格局进行了分析,最终利用CityGreen软件,对五环以内的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 《
《电磁辐射的风险与规避》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图示,科学地介绍了电磁辐射的产生、影响/危害,即电磁辐射风险。该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电磁辐射的风险与规避》不仅会告诉你许多有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会教你去如何规避电磁辐射风险。因此,非常适合生产和使用电磁技术产品的人员阅读。具体讲既适合从事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微波军工等专业人员,又适合使用电脑、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话等家用电器的人士阅读参考。
气候变化、饮水短缺、耕地沙漠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这些都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当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在本书中,拉兹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全新的“实在地图”,并罗列了个人以及集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机遇和挑战、旨在帮助理解在此巨大的过渡期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工作正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维护员工健康、安全,保持生态环境,不仅是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大石油公司从行为学分析和危害管理的理论人手,把“以人为本、线性管理、风险控制、持续发展”的HSE指导思想融入企业的管理运行之中,联手开发出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HSE管理体系,并逐步被各国石油公司所接受,现已公认为国际石油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共同遵守的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的准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