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对于“家”这个承载着生活重量的名词,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定义。在中村好文著蕾克译的《住宅读本(精)》中,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从“住宅设计师”和“居住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理想中的家宅图景。 与一般家居类书籍不同的是,中村好文观察住宅,常常着眼于发生在住宅内外的日常琐事和生活机微。相对于宽阔的居住面积和奢华的装修,他认为温柔的触感、自然的光线、暖洋洋的炉火、一个让心灵休憩的舒适角落、一处让孩子孕育梦想的小天地等,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内心更贴近的元素,才是一座理想住宅最不可或缺的。他更认为:“所谓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还必须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中国建筑史》 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梁先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清晰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著作,中国现代建筑学奠基之作。从上古时期的建筑说起,按时代分章节,直至明清时期,涉及上万年的中国建筑的历史。每个时期分节叙述,包含文献上的建筑活动、实物建筑分析、综述时代建筑特征等。既包含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我实物遗存,也包含那些消失在历史建筑中的优秀建筑。对建筑的解说,不仅涉及艺术特征,尤其涉及其构架、建造,注重建筑构成的解析,注重建筑特征与时代发展的联系与中国民族之联系。是解析中国建筑的专业、实用,更很适合中国人的著作。搭配三百余幅全彩照及作者亲绘图,纵览古今,横跨中外,共赏中国建筑的前世今生。
本书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的“我国18~44岁男性、女性平均身高”为我国人体工程学准则而编著。住宅空间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基于人的身体、认知和文化的特征,通过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实用的居住、生活环境来提高人类生活的便捷性、安全性、效率性和感性的应用学科,人体工程学也被称为人为因素学。若在居住场所的设计阶段没有系统地考虑人为因素,将可能导致生活使用上的不便及空间上的拘谨,还可能导致部分空间区域的功能损失或丧失,甚至是严重的财产及生命损失。一个错误的居住空间或工作场所被制造出来后,纠正和恢复它的合理性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从住宅的空间功能布局,居住者所使用的物品、产品、工具和工作环境的设计阶段即考虑要满足人为的因素。
聚丙烯腈(PAN)是制备碳纤维重要的前驱体,由丙烯腈(AN)和少量共聚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量PAN共聚物是提高碳纤维力学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本书从制备碳纤维用高分子量PAN共聚物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工艺和混合溶剂沉淀聚合工艺,重点研究了各主要聚合反应因素,以及FeCL3和酸配体的引入对PAN聚合产物转化率和黏均分子量的影响规律,阐述了PAN聚合产物化学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碳纤维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理论性研究成果。
本书采用全彩+全图+微视频的全新讲解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电工实用知识和综合技能。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并掌握电路基础、电工仪表的使用、线路敷设、PLC及变频技术等专业知识技能。本书开创了全新的微视频互动学习体验,使微视频教学与传统纸质的图文讲解互为补充。在学习过程中,读者通过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即可打开相应知识技能的微视频,配合图文讲解,轻松完成学习。 本书适合电工相关领域的初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爱好者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023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和期刊的文章,从理论、实践与传播角度,介绍、阐释、解读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进展、热点问题及重大部署,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实践推进与学习宣传提供支撑。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点、功能、应用、检测、选用及代换的自学宝典。 本书采用全彩全图微视频的全新讲解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实用知识及应用与检测代换技能。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功能应用、检测方法和选用代换规则。本书开创了全新的微视频互动学习体验,使微视频教学与传统纸质的图文讲解互为补充。在学习过程中,读者通过扫描相关页面上的二维码,即可打开相应知识技能的微视频,配合图文讲解,轻松完成学习。 本书适合相关领域的初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爱好者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理想空间No.81:湿地规划与设计》内容编排上包括主题论文、专题案例及他山之石三方面内容。其中,主题论文根据湿地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人工湿地公园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水体设计中生态功能提升的若干可能途径;专题案例从湿地规划设计(湿地公园规划和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设计、湿地工程设计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分别就湿地规划设计工作者在宏观规划、微观设计、工程技术层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后在他山之石部分以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作为镜鉴,为未来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