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又是一本实验教材。书中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对近年来国际上所采用的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分19章,主要内容有实验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生物显微镜技术、洗涤与技术、培养基类别与制备、样品采集和保存处理、微生物接种和纯培养技术、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根圈微生物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传统分类鉴定、土壤微生物的现代分类方法、土壤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与选育、土壤微生物原位观察和鉴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强度测定、土壤酶活性测定以及数据生物统计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土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农业化学、农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
本书阐述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生产高投入、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不明确,排放不清晰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全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2个监测点,覆盖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在长期研究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旱地、水稻田、放牧草地、畜禽养殖等4个方面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技术规程;总结集成了40项左右在保持产量(生物量)基础上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并对每项技术进行了固碳减排效应的评估。提出了农业固碳减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农业源固碳减排的潜力。
这次会计共收到中英文论文418篇,接收359篇。本书仅收录了其中的80篇中文论文,主要涉及3S技术、虚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农村信息化技术、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农村信息化实践以及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等方面。
本书主要收录整理自1980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全国蚕桑品种鉴定试验网点,至2020年的40余年里,我国蚕桑品种审定制度、审定机构、审定标准和鉴定方法发展演变的历程,特别是蚕桑品种历年鉴定试验成绩的数据与品种评价史料;收集了蚕桑品种国家鉴定试验方法和审定标准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蚕桑品种国家鉴定和审定活动的图片资料,以期为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蚕桑育种专业人员和品种鉴定工作者提供史料和参考。 全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审定制度与审定机构,介绍了蚕桑品种国家审定制度的建立、审定机构和审定标准及其变化历程;第二章试验组织与方法,介绍了蚕桑品种国家鉴定试验的组织和试验方法,列出了历年鉴定试验承担单位和主要人员,以及试验点的变动情况;第三章蚕品种试验成绩与审定结果,收录了1981—1989年、1990—2002年和2010
肉牛业被称为我国农业中的朝阳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势头强劲。然而,疾病问题是阻碍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老病如口蹄疫时有发生,新病如牛支原体肺炎迅速漫延;另一类疾病称为人兽共患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