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区杂草识别图册》共收录111科、573属、1246种杂草的彩色形态图片5170余帧。本图册具有图像直观、实用的特点,可供基层广大植保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中国土壤肥 力演变(第2版)》系统论述了中国不同生态气候带 的42个典型农田土壤,在长期不同施肥耕作下的土壤 肥力演变特征。包括黑土、蝼土、黑垆土、褐土、潮 土、灰漠土、灌漠土、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在种 植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和不同轮作方式下,近30 年来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演变规律,土壤pH值 和容重的变化规律,氮磷钾养分的循环与平衡,作物 产量的变化与施肥响应,以及基于长期土壤肥力演变 的培肥技术模式等,对阐明施肥耕作对土壤肥力特性 的作用、建立不同区域合理的培肥技术模式、促进我 国土壤肥力改善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出版之际,恰恰是国际土壤年,“健康土壤 带来健康的生活”。本书是对国际土壤年的一份献礼 。由此再次显示,中国农田土壤长期试验及土壤肥力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包括三部分,部分为基本原理部分,第二部分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总结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
日本农业是亚洲农业的一个分支,也是世界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复苏,日本农业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5年的短短25年间,日本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的过程,日本农业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管理水平上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以邻为鉴可知得失。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近,但日本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这几方面都走在中国的前头,中国在哪些方面可以跨越式发展,哪些方面必须循序渐进?日本的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哪些教训值得汲取以避免走弯路?本书为这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入门的钥匙。还应指出,近些年来,中国对日本的家产品出品增长较快,按中国农产品口市场金额排列,2003年,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
系统排列是一项有效解决人们内心困扰的方法,它的核心主旨就是让每个人发现爱的秘密,了解爱的运作,看清楚自已的内心需求,引导人们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力量:系统排列心理疗法》详尽介绍系统排列解决人们内心问题的方法,细致梳理家庭关系、系统影响,亲情与爱之间的联系,为每个人心灵成长提供有利支持。 《看不见的力量:系统排列心理疗法》融合专业性和普及性特点,适合心理工作者学习并掌握系统排列技术,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力量:系统排列心理疗法》了解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改善心理困扰。
《木薯及其加工利用100问》由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而成。《木薯及其加工利用100问》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木薯产业概况、木薯主要品种、栽培与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农民、农业技术员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硒知识是一片浩瀚海洋,它有着近两百年的积淀,数以万计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点滴贡献。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多数人觉得太深奥,看不懂,也不愿意看。为了传播硒与健康的科学知识,笔者在担任国际硒会议组委会主席和负责国际硒研究学会秘书处工作期间,注意从国际、有关研究报道中搜集了系列鲜活的素材,在这里以30则硒故事的方式刊发,力求形象、有趣,让人们想看、能理解。在此,我们希望传递的理念有两点:一、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多摄入和缺乏都对健康不利,硒补充要依据科学建议,选择合格产品,如果能够通过食物科学定量补充,则更好;硒的健康作用有多个方面,但主要还是应该侧重在矿物质自身的营养方面,同时,硒对于不同人群、不同方面的作用程度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于缺硒人群补充硒后,个体并不是每个方
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又是一本实验教材。书中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对近年来国际上所采用的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分19章,主要内容有实验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生物显微镜技术、洗涤与技术、培养基类别与制备、样品采集和保存处理、微生物接种和纯培养技术、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根圈微生物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传统分类鉴定、土壤微生物的现代分类方法、土壤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与选育、土壤微生物原位观察和鉴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强度测定、土壤酶活性测定以及数据生物统计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土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农业化学、农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
本书总结并选择了天麻、灵芝、北虫草、大球盖菇栽培生产中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主要对生产中普遍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相关新技术亦贯穿其中,其中,很多新技术是从未见诸报端、仅在极个别的咨询中曾经答复过,如天麻的地沟式栽培、富硒灵芝的生产、北虫草的近期新栽培模式以及深加工等,现在我们将之进行归类,使技术问题更加具体化、更加实用化,并且更加方便阅读和查找,而且,我们的语言也继续保持贴近民众、尽量口语化的风格,使本系列书更加接地气,既可满足广大一线生产者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可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查阅,也可作为科研、教学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后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与成因。即从历史数据或调查数据出发,对我国生猪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旨在把握生猪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和地区特征:同时对形成这种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影响机理以及一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价格波动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为基础,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以期为缓解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探求解决对策。
本书介绍了农业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与农业模型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同时提出了作物模型研究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方向。本书设计领域广泛、学科众多,可供气象、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行业及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院校学生参考。
本书精选了71种在外有较高开发前景的食用菌品种,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的科属、别名、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活习性及生产、驯化模式等。每个品种均配有作者多年来搜集整理的食用菌不同生活阶段、栽培方式等的高清特写图片,力求全方位展现食用、药用真菌的真实形态和细节特征。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食用菌生产经营者、业余爱好者、食用菌、微生物专业师生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等进行食用菌鉴别和欣赏。
《浙江省特色农产品立地地质背景研究》是“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以地学与农学交叉形成的农业地质学为基础,从农业地质环境的视角研究浙江省特色农产品的立地地质背景,以及农业地质环境对特色农产品的分布与品质的影响,系统阐述了茶叶、竹笋、柑橘、杨梅、干果等浙江部分特色农产品产地适生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有关富硒土壤与富硒农产品调查研究成果,并结合浙江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及相关区划的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可供地质、地球化学、农业、林业、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以及大专校师生参考。
本教材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全书分部分,共七章。部分从土壤的形成开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水分动态;第二部分基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从自然水循环出发,结合当前农业用水实际,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代农业用水的基本原理和灌溉系统工程;第三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理、方式和保护措施。 本教材可作为农业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农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生产、科研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