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南方生姜高效栽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南方生姜生产的各项关键技术。内容包括:概述,生姜优良品种,生姜露地栽培技术,生姜大棚栽培技术,姜芽栽培技术,生姜病虫害防治技术,生姜贮藏技术等。全书图文配合、通俗易懂,适合南方地区广大姜农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畿辅水利”由来已久,清代雍正年间的这次畿辅水利活动,不只是治河、疏渠、建闸等传统的水利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行“营田”。这次营田并非普通的开荒或开发水利田,而是在京畿一带“大规模”营治产量很高的“水稻田”。在水利和气候等条件都不太佳的北方大量种植水稻,雍正帝是否因人(指怡亲王允祥)设事或~时头脑发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雍正四年至七年,清廷专设营田水利府,统辖京东、京西、京南、天津四局,治河与营田并举,官营与民营齐进,共开发水稻田近六千顷(合当时60万亩)。雍正八年恰亲王去世后,畿辅水利营田活动基本停止。这次营田活动后来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正是本书讨论的核心所在。
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是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绿化在北京甚至尚属首例,科学、客观、定量评估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意义重大。 刘春兰、陈龙、陈操操等编著的这本《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针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并参考相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范,构建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样地调查、环境监测和生态功能实测、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估,重点针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是削减PM2.5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限度发挥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供从事生态与城市环境研究、城市环境管理、生态规划,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
本书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多视角、多层面对农村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包括农村水利特点及发展趋势,国外的经验与启示,水利发展规划思路创新,防洪减灾、灌溉排水、饮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水利水电综合管理,水利科技进步与信息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创建,以及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与研究等,反映了近年来试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全书内容时空观念强、创新意识浓,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水和谐、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本书适合各级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