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科技专家的智慧 历时3年完成的对新中国建国100周年时生物技术与未来农业发展的美好预见,对生物农业技术以及未来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对关心未来农业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人们也是一种很好的参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作为各种农业机械动力源的拖拉机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目前,我国各类拖拉机的年产量约为200万台,社会保有量达2000万台,总动力已经超过2亿千瓦。拖拉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对全面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小城镇建设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准作为生产和贸易的依据,在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减少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出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满足生产企业、检测单位及科研院所对拖拉机标准使用的需求,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曾于2007年11月编辑出版了《拖拉机标准汇编》(上、下),此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国家标准23项。为使原标准汇编更完善,特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发布
随着人口日益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全球面临土地、环保、食品的重大压力,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生态农业涉及种植、肥料、养殖、环保、食品、生态、地理、资源、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诸多学科,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所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如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道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参与。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在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盲目施肥,效果会适得其反,它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农作物病虫害加剧,并会使大量养分流失和挥发,造成水源和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为此,施用什么肥,如何施肥是生态农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中国农村使用沼气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农村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等,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热点,同时也提上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型沼气工程技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在未来低碳社会中实现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减排温室气体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等目标。 在上述因素的驱动下,中国近年来开始建设大中型甚至超大型沼气工程。中国政府为代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补贴了数十亿元资金,但是当时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大多来源于传统沼气池的放大,沼气工程的性能有限。
《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以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为基础,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水利,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与乡村治理》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角度,通过一个个农村实例调查,探讨农村水利与乡村治理在新形势下进行的方式、思路、政策,资料珍贵,论述清晰,是乡村治理与农村水利部门很好的参考书。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分为三篇十一章,篇灌溉工程,为全书的重点,系统讲述农田灌溉原理、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管道系统以及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等五章;第二篇农田排水工程,包括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技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等三章;第三篇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包括灌排系统管理、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等三章。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灌溉排水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节水灌溉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体现了水利与农业结合的特色,充实了灌排管理、灌排环境与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现代化技术在灌排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农
本书共分七部分,包括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大豆油脂加工技术、大豆蛋白加工技术、豆奶与豆奶粉加工技术、传统大豆制品现代加工技术、大豆功能因子加工技术、大豆加工制品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农业产业化大豆加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豆加工学的辅助教材,相关专业教师与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本书在内容设置上考虑农机科研、生产应用的急需,反映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农机研究中所获得的理论方面的成果,并对相关技术的原理、概念以及设计计算作了充分阐述;在内容上注意农艺与农机的紧密结合,反映新的应用研究成果,并重点介绍了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农业机械机构和理论创新的方法。本书理论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鲜明特色,密切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内容丰富,实例涉及面广。 本书可作为从事农机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机专业的本科生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课教材,有助于读者利用学过的基础知识,结合专业,掌握农机问题的分析建模和综合能力,在方法上有利于培养读者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
《气候规则约束下我国气候友好型粮食产业发展研究》主要讲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产生了的消极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在气候规则约束下,我国粮食产业将努力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尤其是,在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持续推进、粮食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展,未来粮食的需求将会呈现刚性增长的大背景下,气候规则约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依据作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全书针对灌溉水肥管理中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研究了喷灌和滴灌条件下水分及氮素的高效利用原理与调控方法。共分十章,章探讨了现代灌溉系统中常见施肥装置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和可调比例式施肥泵的水力性能;第2章对喷灌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性以及水分深层渗漏与氮素淋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第3~5章基于喷灌SPAC系统中能量和水分的监测结果,阐述了喷灌作物冠层截留水量及其消耗机制;第6章探讨了滴灌系统性能田间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第7章介绍了层状土壤滴灌水、氮运移分布规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结果;第8~10章在研究土壤水氮动态和作物生长对滴灌水肥管理的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氮优化管理与调控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农田灌溉、水肥管理等
当前农业存在的危机不仅仅是耕地减少与人口骤增的食物供求危机,还体现在传统耕作的生态与可持续性危机。采用垂直农场式的新型耕作方式,可以数十倍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农业融入都市的发展成为可能。本书围绕垂直农场与垂直农业,进行各项技术原理、构建模式、生产管理等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为农业的空间化立体化垂直化作可实践的指导。
这本《沂蒙农业品牌建设新成果》共分为沂蒙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篇、沂蒙特色农产品区域产业品牌篇、沂蒙优质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篇及附录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创新篇。本书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注重实用性,可供农业品牌创建者、管理者、研究者参考。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陕西佳县古枣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