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了我国自夏商至民国时期灌溉与防洪发展历程,涉及水利规划、工程技术、管理历史沿革。本书记录了我国5000年历史中水利与社会、水利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阐述了中华民族在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中的成就与教训。
本书包括:绪论;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及规划设计;滴灌系统的施工及运行管理;膜下滴灌的实践等内容。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膜下滴灌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设备及工作原理;膜下滴灌系统工程规划设计;膜下滴灌棉花、甜瓜、番茄、葡萄、桃等作物栽培技术等。本项技术创造了高效节水器材世界价格,降低了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的投资成本;本项技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实现了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读者对象:有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农户。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著特征。到目前为止,农业部分三批认定了6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并支持出版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丛书靠前批11本。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丛书拟在已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再选取20个项目进行介绍(书目清单见各册书名及作者)。第二批书目将继承丛书的内容结构与语言特征,以通俗性、科普性的语言,分册介绍各遗产的区域重要性、生态与文化特征与价值、保护与
本书在编写体系上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内容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各类资产的管理和收入、支出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本书力求做到内容充实,简明易懂,突出实用性和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分为三篇十一章,篇灌溉工程,为全书的重点,系统讲述农田灌溉原理、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管道系统以及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等五章;第二篇农田排水工程,包括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技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等三章;第三篇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包括灌排系统管理、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等三章。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外灌溉排水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节水灌溉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体现了水利与农业结合的特色,充实了灌排管理、灌排环境与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现代化技术在灌排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农业工
本书以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为方向,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效率、节水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重点研究了制约现阶段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农作制度,从理论上对我国北方不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形成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模型、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基本原理、节水型种植结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加以探讨,提出了我国北方节水高效种植结构的调整方向;研究建立了节水高效种植模式;提出了主要作物节水、省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和发展了环境友好型早地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构建了节水型农作制度智能决策平台。 本书内容丰富,集技术性、系统性、实用性为一体,力求使读者能对我国节水高效农作制度新学科有较系统的认识。 本书适合从事节水
本书围绕江西省万载县百年鲤陂水利工程及民间管理协会,分析了其兴建的历史背景、长盛不衰和不断发展的深层原因,总结了成功的基本经验、运行方式和对乡村水利建设的理论贡献,从而探讨了农民长久合作的领域范围、基础条件、运行机制和国家政策。 本书以万载山区稻作农业和密切相关的乡村水资源利用活动为逻辑起点,并将之放在中国特别是江西省的历史、地理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论述山区稻作土地利用的发展演变和大量运作水利活动的历史样式、内部知识、技术传统、文化传统、集体智慧和人文精神,以及对其他地域水资源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向读者再现水利在传统农业社会特别是稻作经济中的形成过程、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再现广大村民对水利工程及科学管理组织的渴望与需求,再现广大农民的用水观念、分配和共用水资源的群体行为、村
《农业水资源实时灌溉理论与综合管理系统》可供农业水土工程、水文水资源、管理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为灌区、农田水利等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编者们组织编写了《农村沼气技术与建设》一书,旨在为各级管理干部、基层沼气技术人员以及农村沼气用户发展、利用沼气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为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全书共包括绪论、沼气发酵原理、沼气发酵的生物化学、沼气发酵工艺学、沼气池的设计施工与检查维修及参考资料等五章六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农村沼气建设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实用工艺,并对各地沼气建设的典型经验和相关国家标准等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
《典型农业生态工程及综合评价/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丛书》从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着手,重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复合型生态工程、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工程、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农村庭院生态工程、乡村旅游生态工程、集约化农业生态工程、都市农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作者团队在陕西、山西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果园模式和系统研究及实践,对生态农业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与分析。
《图解玉米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玉米收割机的使用、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等内容。全书共分七章:玉米收割机故障诊断基础、玉米收割机的使用、割台部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剥苞叶与粉碎装置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玉米收割机底盘部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玉米收获机故障诊断案例。
《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全书分三篇,共十九章。篇沼气池建造与沼气利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沼气池建造与沼气工程设计、沼气的热能利用(温室种植、养殖、加工)和沼气气调储藏等;第二篇沼气发酵残留物利用技术,介绍了沼气发酵残留物的成分、沼气发酵残留物做肥料与改良土壤技术、沼液浸种与防治病虫害技术、沼气发酵残留物养猪和养鱼技术、沼气发酵残留物种植食用菌技术以及残留物的商品化开发技术等;第三篇沼气利用模式,介绍了沼气发酵系统与生态农业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本书汇集了中国和联合国的合作项目“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的丰硕成果。主要对目前沼气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工艺选择、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安装和调试运行)等典型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条件的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提供化的技术指导。 可供沼气项目的策划管理人员、沼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农村提灌站的使用与维护(机械篇)》讲述农田排灌机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提灌站的主要设备,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保障。水泵是排灌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村提灌站的使用与维护(机械篇)》着眼于农村提灌站的机械设备,重点对水泵的原理、气蚀常识、选型、型号参数,水泵的安装、故障原因与解决办法,泵的启动、停止、运转及保养以及以水泵为基础的地面排灌机械、喷灌设备、滴灌设备、渗灌设备等方面做一介绍,以便广大农村用户掌握并在生产中得以应用。
本书共分七部分,包括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大豆油脂加工技术、大豆蛋白加工技术、豆奶与豆奶粉加工技术、传统大豆制品现代加工技术、大豆功能因子加工技术、大豆加工制品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农业产业化大豆加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豆加工学的辅助教材,相关专业教师与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收集整理了常用的农牧渔业用电子应用电路,包括温度/湿度控制与检测电路、农牧渔业养殖用电路、农田喷灌与排灌控制电路、农用自动供水与定时器电路及电子驱害、灭害等电路。每个应用电路均详尽地介绍了电路工作原理、元器件选择及制作方法等,具有电路新颖、实用性强、易于制作的特点。 本书既可作为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的关键素材,又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电子爱好者业余制作。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