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手册》详细介绍了活体微生物农药、微生物产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昆虫天敌、昆虫信息素、基因及转基因作物等各种生物农药的相关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制剂、使用技术、注意事项、储存方法及生产厂家等内容。为便于查阅,其中有些品种还列出了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本书重点论述南繁有害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标准、南繁检疫对象、南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方法的基础上,以严重威胁与危害我国南繁基地的几种重要入侵物种为对象,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的特征与特性,针对性地介绍不同入侵物种的快速检测技术;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扩散与传播途径及方式,重点介绍监测技术;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发生与危害特点,论述不同南繁入侵物种的快速诊断技术与监测体系。这些成果为发展南繁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检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为了使世界了解、理解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也为使这种具有独特艺术精神与形式语言的绘画艺术达到审美共享,遴选了十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辑其精作佳构结集成册,旨在为那些要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状态的艺术家及艺术欣赏者与中国近现代画家与绘画之间架设一座审美互动的小桥。
《中国农药发展报告(2018)》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18年农药行业发展有关情况,内容包括概况、农药管理工作、农药登记产品、农药工业发展、农药使用及技术推广、农药国际贸易7个部分,准确地把握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农药管理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围绕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需求,全面阐述了外测土施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测试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区域土壤养分分区与配方肥的设计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总结、评估与队伍建设等技术内容。特别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了区域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肥恒量监控技术,“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和果树等主要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肥料企业农化服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土壤肥料和作物生产领域科技人员参考。
《生物农药手册》详细介绍了活体微生物农药、微生物产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昆虫天敌、昆虫信息素、基因及转基因作物等各种生物农药的相关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制剂、使用技术、注意事项、储存方法及生产厂家等内容。为便于查阅,其中有些品种还列出了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共收录了1975~2005年的木本植物病原物5 440个分类单位,其中根肿菌2个,卵菌41个,真菌4 655个,细菌49个,难培养原核生物56个,病毒56个,线虫328个,螨类132个,寄生植物、藻类121个。寄主植物4 595个分类单位。全书共分五篇。篇,木本植物真核生物病原物。第二篇,木本植物原核生物及其他病原物。本篇完整地列出了各病原物分类单位、真菌不同发育阶段和同种异名的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病害类型、寄生部位;病原新种形态特征,新病害症状;寄主植物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以及地理分布。第三篇,木本植物病原物分类地位。第四篇,参考文献1 234条。第五篇,索引4套,包括寄主植物中文名、病原物中文名、寄主植物一病原物拉丁文名称和病原物拉丁文名称。 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的一部病原学、木本植物病理学相结合的大型工具书
《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主要是为教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研究工作者编写的。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和学的大都是问题的结论。若在程度上了解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也许可以教得更生动和学得更踏实。《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对农业院校师生,有的参考价值。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植物检疫卷方法(上)》收集了截至2011年7月1日批准发布的植物检疫方面行业标准若干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植物检疫卷方法(上)》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编写方法标准、风险分析方法标准、转基因检测方法标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标准、品质检验方法标准、检疫处理方法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
本书为“植物病毒检疫系列丛书”的一本,丛书拟出版18本,包括《植物病毒分类学》《植物病毒血清学》《有害生物快速诊断技术研究》等(具体的分册根据后续整理工作再调整)。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1500多种植物病毒,其中1518种植物病毒、43种类病毒、4种卫星病毒。病毒包括以下7项内容:学名及分类、寄主及病害、分布、传播、病毒粒体、基因组、检疫与防治。类病毒包括以下6项内容:学名及分类、寄主及病害、分布、传播、基因组、检疫与防治。卫星病毒包括以下3项内容:学名及辅助病毒、特性、基因组。本书读者对象为外植保植检工作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相关专业学生。
杨军玉主编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彩色图鉴(精)》分为基础篇和各论篇。基础篇包括植物病害基本知识、昆虫基本知识和农药基本知识。植物病害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病害的症状、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介绍了和蔬菜病害相关的重要病原物种类(属);昆虫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重要的蔬菜害虫种类(目);农药基本知识介绍了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配制方法及农药剂量之间的换算方法。病虫害各论部分对每种病害分别介绍了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对每种害虫分别介绍了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农药各论部分按照杀虫剂、杀螨剂、剂、杀线虫剂等分类,介绍了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每个农药品种介绍了别名(商品名)、登记的剂型、毒性、特点、防治对象以及注意事项。
农田杂草与农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传播病虫害,分泌有毒物质,是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大类生物灾害。在现有防治水平下,我国农田每年杂草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多亿元。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耕作制度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及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我国农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杂草防控难度逐年增加,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