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细菌卷》实际内容包括植物病原细菌和植原体两部分,系统介绍了43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4种植原体(包括1种螺原体)的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检验检疫方法等。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细菌卷》反映了相关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新研究进展,对于开展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细菌卷》实际内容包括植物病原细菌和植原体两部分,系统介绍了43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4种植原体(包括1种螺原体)的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检验检疫方法等。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细菌卷》反映了相关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新研究进展,对于开展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文集主要介绍云锦凤教授从事牧草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牧草育种应用研究和新品种创制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文集包括序和纪实,主要内容分为科学研究、学会建设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他等内容,重点收录了云锦凤教授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专著及会议讲话。云锦凤教授学术成果丰硕,其中科学研究领域分为中国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研究、草种质资源研究、牧草育种研究和人工草地建设与草种应用研究四部分,文集重点体现云锦凤教授在学术上的贡献。
《常见杂草识别图谱》内容包括了酢浆草科、栊牛苗儿科、蒺藜科、远志科、火戟科、风仙花科、锦葵科、堇菜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菱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伞形科、报春花科、夹竹桃科、萝蘑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车前科、茜草科、败酱科、桔梗科等等。
《绿色发展的探索与践行》是为了纪念李智勇先生的文集,内容丰富,思想深遂,涉及到林业科技、人工林业、林业经济与政策、城市林业、竹藤产业、生态文化等诸多学术领域,融全球性、科学性、前瞻性于一体,是一部宣传林业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的巨著。对激励新一代林草战线广大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全社会对林草事业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促进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是集作者数十年实践经验及观察记录的资料编写而成的。该书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园林植物常见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保护利用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以及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以图文对照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危害园林植物的常见病害229种、常见虫害304种,以及天敌昆虫34种,共1500多幅原色和生态彩色图片,涉及园林植物近700种。 本书为园林绿化工作技术人员的重要工具书,资料翔实,技术可靠,实用性强,图文并茂。特别在防治方法上,力求生态、经济、环保,尽量采用栽培技术管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在化学防治中,多选用新型、高效、经济、安全的农药。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种检索和索引,为读者提
本书主要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玉米生产者带来借鉴和参考。本书共分5章。第一章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实例,概括介绍了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留下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创新思路和研究设计,这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
本书从当前国内外450多种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中精选出209个,其中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188年,杀线虫剂21个。这些品种主要选自我国生产或进口的农药品种和我国未生产亦没有进口的国外重要品种以及在开发中的新品种(内容收集至2005年11月);还收集了常见的混剂品种29个。国外曾生产但停产且国内从未使用的老品种或应用前景欠佳或对环境不太友好或抗性严重的品种等均未收入。 本书内容涉及农作物重要病害、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分析、作用机理)、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治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概况/专利与登记(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申请日期及该专利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还有该品种登记与行政保护情况)、合成方
《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是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的精选论文集,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编写而成。中国茶器具生产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方式,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茶器具,成为中华茶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所收录论文以“中国茶器具”为主题,具体内容涉及中国茶器具的历史沿革、光荣传统和文化特点,中国茶器具在促进茶产业、打造茶品牌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器具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论述全面,有利于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推动中国茶器具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美好茶生活。
《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是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的精选论文集,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编写而成。中国茶器具生产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方式,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茶器具,成为中华茶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所收录论文以“中国茶器具”为主题,具体内容涉及中国茶器具的历史沿革、光荣传统和文化特点,中国茶器具在促进茶产业、打造茶品牌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器具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论述全面,有利于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推动中国茶器具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美好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