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应急技术手册》是一本指导农业抗灾减灾生产实践的辅助工具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农业灾害应急技术手册》对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最为需要和适宜,可以作为新型农民、基层在岗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员和“一村一名”的培训,也可以作为农业应急管理科普书籍和工具书,为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发挥作用。随着抗灾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以及全社会灾害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增强,湖北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得到更好的保障,湖北农业将在中部崛起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收录了莴苣、生菜、蕹菜、木耳菜常见病虫害80种,其中病害42种,虫害38种。病害部分介绍了发生与危害、症状识别、病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虫害部分介绍了发生与寄主,危害特征、形态识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为了便于正确识别病虫害,书中配有大量的彩色照片。 本书可供农业技术人员、蔬菜种植者、农业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根据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杀虫为主线,全面论述了杀虫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为我国杀虫生物技术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全书共十章,主要介绍内容包括生物防治理论基础、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毒、昆虫病原真菌、微生物代谢产物、植物源杀虫剂、转基因抗虫植物、动物源农药、生物源杀虫增效剂、常用杀虫生物技术等。 本书可以作为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及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害虫防治科研人员、农林害虫防治工作者及农药生产厂家的参考书。
本书对竹子病虫害的防治作了详细介绍。本书收集本书272张,起到了文图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效果,帮助竹农能更真观地辩认各种竹子病虫害。全书共入编害虫75种,病害9种,其中竹笋害虫11种,竹叶害虫61种,竹枝干害虫113种,竹花实害虫1种,竹材害虫2种。本书图文并茂,为满足广大竹农了解竹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为生产绿色、有机竹产品,在生物农药的使用、天敌的保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科学保护天敌,指导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了依据。
综合评价了草地有毒有害草与其他植物的关系,草地有毒有害草化感作用,狼毒对豆科牧草替代防控技术及狼毒对禾本科牧草替代防控技术。研究了狼毒水浸提液、狼毒残体腐解、狼毒根分泌液以及狼毒根际土壤萃取液对受体植物苜蓿的化感作用,明确了狼毒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狼毒根和茎叶对各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对于豆科牧草狼毒根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并且随狼毒根量的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狼毒对豆科牧草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强于禾本科牧草。对草地主要有毒有害草狼毒、乳浆大戟、加拿大蓟、针茅芒刺、小花棘豆、牛心朴、紫茎泽兰、苦豆子、披针叶黄华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草地有毒有害草的合理利用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解决了当前农牧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有毒有害杂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书编辑了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交流的部分论文91篇。本书侧重报道了羧酸酰胺类(CAAs)、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苯并咪唑类剂和二甲酰亚胺类等剂的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进展。是反映了最近重要农作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新技术研究和病原菌的抗药性诊断和检测技术、抗药性分子机制、剂化学合成、生物农药及天然物农药的研究动态,大量报道了一些疑难植物病害和经济作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抗药性及其治理、药效分析、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近两年来中国农药和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的进展。该书对从事植物保护和农药学科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农药开发、生产和经营等科技工作者具有实用和参考价值。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蝗区的分布、演变现状和治理对策,为今后的蝗虫研究、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作者历时5年多时间汇集和分析整理了10余年的研究资料,参考有关文献,编撰了《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治理》一书。 本书总结了中国近50年来蝗灾治理的成绩,展示了近年来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对90年代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分布积、生态状况、发生动态和治理技术所进行的系统论述以及9个省(直辖市)、151个县(市、区)蝗区分布图的绘制编入,在中国境内尚属首次。
本书是在国家规范农药名称和农药市场秩序的形势下,由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家编著的。内容包括:农药通用名称及标签的规范化要求,常用杀虫、杀螨剂的名称规范与使用技术,常用剂的名称规范与使用技术,常用除草剂的名称规范与使用技术,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规范与使用技术;并附有农药有效成分通用名称或关键词目录,农药混配制剂的简化通用名称目录及其有效成分对照,常用农药剂型及代表符号对照表,以便使用者查阅。本书适合农业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药经销人员及广大农民学习使用,亦可供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