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一种休息,它使疲惫的眼球得到滋润;绿色是一种营养,它使劳累的身体得到支撑;绿色是一种安全,它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绿色是一种包容,它使世俗的烦恼消失在树荫中。 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读者认识身边常见的树木。精美、清晰的彩色照片可以使您对每种树木的外貌和局部一目了然。 本书主要介绍树木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明显的外部表态特征的观察,能帮助读者认识最常见的代表性的树种,并掌握一些主要的常见科属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对常见树木的最初认识,就为进一步在一年四季中定位观察它们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区别相似种类提供了可能性。
萱草花似百合叶如兰,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中国传统十大吉祥植物”的美誉,自古便广受人们喜爱。西晋夏侯湛赞美萱草“体柔性刚,蕙洁兰芳”“烛若丹霞”“哗若芙蓉”;三国曹植描述萱草“既晔且贞”“绿叶丹华”;南朝(梁)徐逸在《萱草花赋》中称赞萱草“华而不艳,雅而不质”,有“何众芳之能匹”的高沽清俊的品格。 现代的萱草品种与原生种相比,生物学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花的颜色由原来单一的橙黄色、黄色,发展到目前除了纯白、纯黑和纯蓝色外的所有色系;不同颜色的花心、花环、花边出现后,使花的色彩更加丰富;从花径上来看,从2cm的小花品种到12cm的大花品种,再到20cm以上的特大花品种已不再罕见。花型上,在常规的圆形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蜘蛛型、异型等新的花型。甚至出现了再次开花、多次开花及持续开花的品种。
《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将工业生态学、工程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到森林采运工程的生态学研究中,以提升传统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本著作总结了近10年的生态采运研究进展,阐述了采运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采运工程生态学的研究方向。针对我国南方人工林的采伐运输生产,重点研究推出了南方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按生命周期评价的人工林作业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影响分析、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集中反映了近年来生态采运研究和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大自然中有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植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认知,但是又很想去走近自然,了解植物,那么就从认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树木开始吧!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速查手册,是一本集结了多种树木的图鉴,内容丰富,方便查找。本书按叶形对我们身边常见的多种树木进行分类,如针叶类树、单叶树、复叶树、棕榈树,使读者根据叶形就能快速认识树木。本书的文字简洁、易懂,不仅介绍了树木的外观特点,还讲解了树木的食用价值和功效,更加生活化;图片清晰、直观,从整体到局部,分别有形态图、树干图、叶片图和花朵图,帮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树木。本书所选取的树木大部分生长于街边、公园,因此无论我们是在街边散步,还是去公园里游玩,都可以藉此书翻阅、查找、比对、识别。
森林地表凋落物含水率直接影响林火发生概率及被引燃后的一系列火行为特征,含水率动态变化是当前林火预测预报研究的核心内容。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主要受气象要素的影响,以小时为预测尺度建立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能够减小预测误差,提高精度。本研究综合分析各种单独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对蒙古栎林和红松林内地表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建立含水率预测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的预测模型,并以小时为步长建立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的建设提供方法和可用参数,为建立高精度的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技术和新一代森林火险预报系统提供关键支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013中国林业产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珍贵用材树种资源的培育与我国的林材安全战略、中国林业产业市场化、国家森林标志产品体系建设、木材及林产品国际贸易、中国林产品技术贸易壁垒、林权流转等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2013年的调研报告将诚信专题单列成单元,希望业界人士更加注重企业诚信问题,持续维护林业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