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非常关心和重视林业,留下了许多关于林业问题的文稿。这些文稿所包含的重要思想,对于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在纪 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 《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是在原林业部一九九三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论林业》摘编本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全书共收入自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六 七年间毛泽东关于林业问题的文稿五十八篇,其中包括一些调查报告、文章、讲话、谈话的节录和有关按语、批示、信函等,一部分文稿为首次公开发表。 收入本书的每篇文稿,都在文末加尾注注明了刊印根据,对文稿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事件等作了简要注释
本书是在深入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的,资料翔实。先后有70多位同志参与工和,分成15个考察组,专业涉及保护区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必的本底。在此基础上,本书的作者们分工协作,全面地分析了岑王老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展望、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等三个方面。除生物多样性本身的情况在本书得到比较充分的描述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的状况也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后者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并附有大量的图表,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编著者们都是活跃在自然保护线的同志,实践经验丰富,又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
萱草花似百合叶如兰,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中国传统十大吉祥植物”的美誉,自古便广受人们喜爱。西晋夏侯湛赞美萱草“体柔性刚,蕙洁兰芳”“烛若丹霞”“哗若芙蓉”;三国曹植描述萱草“既晔且贞”“绿叶丹华”;南朝(梁)徐逸在《萱草花赋》中称赞萱草“华而不艳,雅而不质”,有“何众芳之能匹”的高沽清俊的品格。 现代的萱草品种与原生种相比,生物学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花的颜色由原来单一的橙黄色、黄色,发展到目前除了纯白、纯黑和纯蓝色外的所有色系;不同颜色的花心、花环、花边出现后,使花的色彩更加丰富;从花径上来看,从2cm的小花品种到12cm的大花品种,再到20cm以上的特大花品种已不再罕见。花型上,在常规的圆形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蜘蛛型、异型等新的花型。甚至出现了再次开花、多次开花及持续开花的品种。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名录》内容包括核用银杏资源、叶用银杏资源、材用银杏资源、观赏银杏资源、雄株银杏资源、特异银杏资源、银杏古树资源以及银杏古群落名录等。全书以表格的形式编排,便于大家翻阅检索。作者用了20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全面详实,是难得的银杏资源名录集成,具有较高的资料性和收藏价值。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省院合作项目——“浙江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研究”,汇集国内10多位知名专家,历时两年,数易其稿,编撰成《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一书,由蔡登谷主编。以森林文化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浙江实际,从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历史渊源与比较借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森林文化与民俗文化、资源禀赋与发展模式、保障体系与对策建议等诸多层面,全面系统地作了科学翔实的论述与解读,无疑助推了浙江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其创新之处在于“志在,贵在集成、亮在提升、重在实践”。
《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终于付柞印刷出版了,我们既有 种如释重负之感,有时也有一种丑媳见公婆之虑。 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林业专业,业余时间义比较喜欢攝影,对植物分类也比较感兴趣,而工作在塞罕坝林场又为我们广大攝影爱好者提供了展身手的平台。编辑出版一部图文并茂、以图为上,能够满足广大普通读者及生物爱好者阅读需求的彩色野生植物图谱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 2007年向总场领导提出这个设想时,他们均表示鼎力支持井为此购置了比较专业的数码相机。于是摄影由兴趣爱好变成了一项业务工作考核指标。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早出晚归,开始了野外拍摄工作。为了拍攝野生植物的理想状态,日出后、起风前是的拍摄时机,围此露水湿至膝盖就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拍摄黄花胭脂花等特韦的少见植物。专程驱车]00余里的事也吋有发生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陕西秦岭站(2006-2008)》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600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300千米,既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又是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生物区系独特,植被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开展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和研究的理想场所。早在1980年,林业部便在秦岭中段南坡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区建立了“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依托单位为西北林学院。2006年11月15日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至今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秦岭生态站已发展成为集监测、研究、教学、试验和示范为一体、与国际接轨的科教平台。
《林木栽培技术》以森林培育为主线,紧密结合林业工作站实际工作,侧重知识应用和技能操作,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还包括造林整地环境保护措施、穴盘育苗、乡土树种和国外优育树种、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物质能源、非规划林地造林等现代科技知识。
为了便于系统了解惠安县洛阳江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和开展科研的情况,把一些科研成果和有关的资料汇编成此书(因各研究时间不同,所研究范围各有侧重,在文章叙述中会有些差异,为了方便阅读、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在整理《中国惠安洛阳江红树林》时尽量保持了原文),仅供参考。
《中林联林业智库丛书·北方育林新探索:中、欧专家森林经营对话》通过北方森林的典型现场讨论,经过整理,并配以各个现场森林状况的彩色图片,形象地解说北方森林经营技术问题,本书开展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针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现场,开展讨论。书中蕴含了大量进的森林经营理念、观点和技术,全书结构清晰,形式新颖,图文并茂。
施肥量1 确定施肥量的依据根据油茶营养元素循环研究,以综合经营措施亩产茶油33.9千克为例,对它的营养元素动态分析,油茶林木及其林下木、灌丛、土壤构成一个。降水、尘埃为输入的养分,地表径流、渗漏及果实输岀为该的养分输出。两者比较表眀:该每年氮的输入较输出多0.24千克/亩,这时氮处于积累过程;每年磷和钾的输出较输入多0.17千克/亩、1.47千克/亩,这时磷、钾处于亏损状态,若该油茶林要保持稳产则还需要施磷、钾肥,如再要提高该油茶林的产量,就氮、磷、钾都要施。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油茶林的持续增产。2 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制定高产、稳定、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油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又是油茶栽培管理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1)
本书内容包括:木材基本知识,木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性能介绍,木材加工的器具和设备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家具等木制品的制作工艺和涂饰工艺及质量检测手段等。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书的特色。本书是林学、木材加工专业人员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