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林木根系的力学性质是根系固土研究的基础,也是近年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林木根系基本力学性质》基于弹塑性力学、水土保持学、数学、化学等原理和方法,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实验相结合、试验测定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调查分析油松、华北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和榆树的根系形态,构建了这五个树种根系形态的分布模型;通过对林木根系的拉伸实验,揭示了根系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抗拉特性与根系直径、标距和加载速度等方面的联系;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数据的潜在意义,归纳出林木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的综合模型;通过对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测定,揭示根系抗拉特性的内因,建立根系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拉特性间的关系。 《林木根系基本力学性质》可作为科研院所林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系统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和功能效益,并客观分析了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我国总体上依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据此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期待该书的出版,能够为林草工作者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珍惜成就,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严格森林资源监管,强化森林科学经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也希望藉此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实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谱写生机蓬勃、波澜壮阔的篇章!
本书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种源选择、引种、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乃至低效林改造、恢复效应和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相关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本书可供农业、林业、环境、生物、生态工程、海洋等相关学科的学生、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管理与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包括杨树的栽培历史,杨树的经济价值,我国杨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杨树的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杨树的优良品种和苗木繁殖技术,不同生产目的下杨树优良品种的选择,杨树造林丰产栽培技术,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杨树苗木经营等内容。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际。适合苗木生产的农民、园林工人和技术人员、园林爱好者和农业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林业碳汇 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我国部完整翻译出版的国外森林美学经典著作。本书共有13个章节,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章至第八章)可看做森林美欣赏篇。这一部分,除了作为预备知识论述了森林、森林变迁、森林美与民旅传统文化、森林与生态环境以及美学基本理论外,更多的笔墨是从美学角度对森林的景观美和树木美做了归纳分类,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森林美的特点和树木个体美的特点,以增强读者对森林美欣赏的感受或给予读者启迪。后半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则可看做森林美创作(或经营)篇,即增加森林美的手段或经营森林美的方法。后半部除了从森林美学的角度对林地利用、森林区划,道路网设计、作业类型选择、树种选择、轮伐期确定、森林更新,抚育方法以及森林美经营、保护等方面的原则、措施和应用做了具体详尽的叙述外,还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
阳光雨露使物华天宝,嘉树雅风伴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与廊坊的历史相伴而行的还有见证岁月沧桑的古树名木,遍布在全市的东西南北。这些古树把历史变迁和时代脚步融入自己的年轮。可以说,一株古树就是一部史书、一本教材、一篇故事,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化,蕴含着乡愁。既是先人栽培呵护了古树,也是古树庇护和成就了我们的事业。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绿水青山的孕育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辛勤劳作,打造幸福生活,追寻美好梦想。廊坊的古树名木从跨越千年的时光到历经数百载的风雨,从城镇村街到校园院落,无论是*松柏还是桑枣梨槐等,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在不同的方位展示着风采,成为廊坊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廊坊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与希望所在。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