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认证审核概论》共两篇。基础篇包括章~第五章,内容包括认证与认可管理、森林及其经营管理、森林认证概述、我国森林认证简况、森林认证审核概述;专业篇包括第六章~第十章,内容包括森林认证政策规范、森林经营认证标准、产销监管链认证标准、森林经营认证审核、产销监管链认证审核。 《森林认证审核概论》可供森林经营单位、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森林认证培训机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借鉴。
《松树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超低温冻存技术》的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合子胚发生与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异同点,阐述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概念、原理,指出通过研究合子胚发生途径改进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的方向;同时,介绍松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历程。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松树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的主要操作环节,从体细胞胚胎室的建设、外植体采集,到体细胞胚胎诱导、增殖、成熟、萌发与植株再生等。第三部分围绕体细胞胚胎的超低温冻存技术,详细介绍超低温冻存的生物学原理、技术原理及主要研究进展,并提供了针叶树种胚性细胞冻存与解冻的具体操作步骤。第四部分主要以松树为例,介绍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在新品系选育、苗木扩繁、遗传转化、胚拯救及药用蛋白质生产上的应用实例与前景。 《松树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超低温冻存
科学技术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准。科技水平高则国力强盛,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军事诸方面均会占据优势;而科技水平低则国力弱,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舞台上处于劣势。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己为世界各国寻求高速发展时所共识。我国将“科教兴国”作为国策也表明了政府对提高科技水平的决心。博士研究生朝气蓬勃,正处于创新思维能力最为活跃的黄金年龄,同时也是我国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他们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高校、一个科研院所乃至我国科研的整体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全国百
本书系统总结了全球自然遗产保护活动,包括国家公园、世界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称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开展情况,总结了它们在地质遗迹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本书还着重对地质遗迹学科分类进行了探索,就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问题,剖析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展示了自然遗产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一处范例。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在《树的力量》中,格雷琴·戴利从生态学家的视角介绍了地球上树的生命活动,树的根、茎、叶作用等树的基本植物学知识,还阐述了树与生态系统能量流、物质流的关系,以及树在驱动生物圈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循环和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解释了树与自然环境、树与树、树与动物和微生物、树与人类的关系。她告诉我们,树塑造了人类的进化路径、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草坪和草坪草的分类,草坪建植、养护、管理,草坪病、虫、杂草危害及其防治,园林绿地草坪的建植和养护等,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本书不仅可作为零起点读者的就业培训用书,还可以作为园林技术工人的自学读物,也可作为各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培训用书和各高职学院的学生实习指导用书。
本书以遥感长时序数据为基础,以GIS为建模平台,构建林业生态工程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大尺度、长时序林业生态工程的科学、客观、完整评价。并以三北防护林阶段(分析区间为1981~2000年)为例,全面实施了该评价方法体系,其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验证了该方法体系理论的合理性、逻辑的自洽性和实际的可行性。 本书适于林业工程部门的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阅读。
你离大自然有多远的距离? 就是这本书的距离。 本书是一座连接你与自然的桥梁,告诉你身边花草树木的名字,从此,对它们来说,你不再是路人。 这是市面上本将城市花草树木与野外花草树木汇集成一册的书,让你不管身处何地,都能在书中找到所见植物。而且,查询方法简单易行,根据花的形状、叶片的形状,按图索骥即可。当你知道叫出它们名字的时候,满足感和骄傲便会油然而生! 这只是步,第二步就是要像古人学习,不仅相识,还要知道它们能否充饥,能否治病。人与花草树木相依相生,只是现代人逐渐与它们远离…… 大自然是伟大的,所谓: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 回归自然,是一种信仰!
《重庆古树名木》图文并茂,精选拔萃地向读者介绍我市部分古树名木的风姿。筛选出的159株古树名木,隶属49科、73属、92种;不古老苍劲、雄伟壮观的古树,亦有树龄虽不大,却是珍奇稀有或名人手植,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木。这是一部融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史料性于一体的文献,既是一部面向社会的科普读物,又是一部基层林业、环保和园林工作者的工具书;既是一部重庆森林旅游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是向全市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教育的好教材。
我国有名扬四海的红木家具及红木工艺美术品,但对红木的真伪界定一直没有鉴别的依据。对厂商、执法部门和消费者来讲,都是处于无法可依,无据可查的境地。有鉴于此,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学者经过三年的研究,出台了《红木》国家标准。由杨家驹编写的这本《中国红木:红木国家标准简介及诠释》将告诉您:红木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树种及木材名称是如何确定的?材质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真假红木如何判别?
贾治邦编著的《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集林业多个学科于一体,对林学专业主要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介绍。其内容涵盖林业工作综论、集体林杖制度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管理、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教育 法制、机关“两建”工作等内容。
《湖北林业生态建设与造林模式》主要内容简介:当前,我国正处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林业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
本教材在继承传统生态学主干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森林生态学自身特点,重点介绍森林分布、森林演替、群落分类和植被分区等问题。针对生态学在宏观和微观方向的发展趋势,侧重生态学分支学科的进展和前沿领域,使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等贯穿于相应的章节中。本书吸收了出版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有关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教材的优点,丰富了教材的内容,跟踪世界前沿领域,提高了教材的学术水平和系统性。 本书可供林学、农学、生态、环境、游憩、水保及园林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技人员、环境保护和林业行政和资源管理人员使用。
作者在继承和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园林栽培养护学的知识。 全书共分8章,内容涉及: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树木土、肥、水管理,园林树木的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专类园中主栽树木的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前6章系统的分别介绍了树木栽植与养护的理论和技术,第7章安排了综合知识的运用,第8章为了给读者以全面的知识,重点地介绍了园林树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本书文字精练,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在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供园林、景观、观赏园艺、林学等专业的学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的科研、生产工作者及广大自学者使用与参考。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分析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森林群落内树木种群的空间格局,检验了环境控制模型对当前植物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同时,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水曲柳、东北红豆杉为模式树种,分析了雌雄异株树种重要种群特征——种群性比格局,研究了雌雄异株树种参与的树种共存机制以及不同性别个体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
本书为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50多年技术成果的积累与总结,以问答的形式对园林苗木培育和绿化施工技术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参加编写工作的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书中理论内容少而侧重实际应用,不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同时对一些业内容易忽视的问题,如土壤化学方面的知识、关于适地适树的理解、解决盐碱对树木的伤害等,均有论述。 本书可供在生产实践线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的参考用书。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财富,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动作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和资产评估管理的相关知识为辅助,以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形成了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概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知识、森林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整体企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和其他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等九个章节组成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总的框架。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充实和创新,并对个案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中国湿地资源·上海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上海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上海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一书主要依托“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课题成果及论文,同时尽量吸收了近向年来科技发展成就和信息。全书共分四篇,二十六章。篇主要介绍了林木组培苗工厂化技术、工艺流程及如何建立组培苗工厂;其第六章突出介绍了成本低廉的林木组培苗幼态扦插技术,第九章介绍了我国南方与北京共6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第二篇介绍了结构先进、外型美观、造价低廉的育苗大棚和温室设计建造技术及共微机管理系统。第三篇介绍了林木容器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其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我国南北方30个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苗技术;第八章介绍了我国南方主要树种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四篇介绍了与工厂化苗木各作业过程相配套各类机械及设施。 全书既有深刻的理论,更有丰富的实验经验。
刘跃钧、刘饶著的《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是从方竹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学特性、造林、培育、施肥、抚育、园林绿化应用、试验与评价、遗传多样性,笋的营养成分等栽培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治沙造林工程学》系统总结全国沙治兴沙的先进典型,以及我国50余年治沙造林的先进经验。治沙造林作为系统工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生态治沙理论为指导,编写这本《治沙造林工程学》。它对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以及西部大开发:即以生态建设为基础,走生态平衡,再造一个秀美山川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治沙造林工程学》对沙产业发展、绿洲及各种防护林的建设、沙地林草病虫兽害的防治、治沙植物的经济利用,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作为农林大、中专院校师生治沙训练班等参考书。 《治沙造林工程学》还融诗词于专著之中,别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