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辽宁木本植物81科187属638种6亚种111变种48变型,计803个种及种下单位。另外,本书还收录了数十个栽培品种。其中,野生357种6变种76变种17变型,计456个种及种下单位;栽培281种35变种31变型,计347个种及种下单位。本书是迄今为止东北收录木本植物总量较多的资料。 本书出版价值体现在所收录的植物中,有11科为东北木本植物新纪录,均为栽培;新纪录属30个,其中野生的为黄连木属Pistacia L.,其他均为栽培;新纪录102种19变种5变型,其中,裸子植物4种1变型,被子植物98种15变种4变型。同时,补充完善了引进属或种的中文资料、验证了宽叶胡枝子在东北存在的真实性、红王子锦带的分类地位得到修正,弥补了现有资料的不足之处,体现了对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 本书所收录植物的形态特征都有精炼而准确的描述,95%的种配有原生态照片及分类特征照片,生
《中国湿地资源·西藏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西藏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西藏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是历时3年科研调查编写而成的一本学著作。《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详细记载了呼伦贝尔市湿地野生维管植物375种,每种植物配有拉丁学名、中文名与中文别名以及蒙名,分别从生态型、生活型、基本形态特征(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详细产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每一物种进行描述,且附有必要的彩色图片,并对科内各属作检索表以方便使用。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对呼伦贝尔市湿地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生态类型与生活型统计,并以群系组为单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将呼伦贝尔市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30个群系组,对每个群系组进行详细描述。在第二章的末尾我们按照不同的湿地类型对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农业是用水大户,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农业节水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对于工程节水技术,如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田间工程等。为了全面推进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作者在搜集了外大量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重点对近几年山东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类似地区发展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中作为参考。本书内容包括外水资源和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三部分。
《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由福建省森林资源总站组织,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生老师执笔,针对福建森林情况,选录福建省森林中主要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常见草本植物及部分小种群种共560种,每种均附有彩色图片、简要形态特征描述、省内分布及主要习性用途说明,特点突出,形象直观,携带方便,《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可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林业工作中森林植物种类鉴别之需,也可作为林业院校师生实训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爱好者重要参考用书。
吴章文、周仲珩、何克军、崔晓东主编《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精)》是在对保护区功能区划、保护、科研、宣教、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社区共管及相关的附属工程等项目做了详细的调查,对环境、大气、水质、放射性、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森林小气候、大型真菌、细菌等进行了监测和测定,对区内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对动植物、地质土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该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保护区进一步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分11章,共计7800多道题。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6种题型;各类型试题均按照初、中、高三个等级划分难易程度,以“”号标注,并于每章后给出了参考答案,便于不同层面人员“按需学习”。《题库》可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培训教材、职业技能考试试题主要来源、林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参考书、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科普读物。
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按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对各立地亚区内的分异规律和划分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依据及主导因子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每个立地亚区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立地类型,详细分析其立地条件性状、特征、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立地生产潜力指标作了量化表述。从而丰富了整个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所表达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的一个显著特点。③在整理立地材料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提炼,详述中、小地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营造林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为应用立地类型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要尽可能列出各立地类型分布地区,以便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突出它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