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 《唐诗杂论》系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杂志上。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唐诗的成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人胜。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
朱自清编著的《朱自清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于1957年出版。全书分6章,一歌谣释名;二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三歌谣的历史;四歌谣的分类;五歌谣的结构;六歌谣的修辞等内容。对中国歌谣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论述,对中国现代歌谣学的建立具有开创意义。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之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印行前就已“各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诸书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问题一一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梁启超先生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此次出版,附录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四篇文字,希望有益于读者。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2卷)》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2卷)》,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列举了秦可卿身上存在着的34个“谜”,并将所有这些“谜”都作了解析。当解开这些“谜”之后,人们发现:原来秦可卿的居室,竟然隐写的是皇后的寝宫!宝玉与可卿仙子的缠绵,竟然隐写着雪芹与黛玉原型竺香玉的恋情!秦可卿如此大规模的殡葬,竟然隐写着香玉皇太后的殡葬葬!……竟然……! 刘心武的《揭秘秦可卿》讲座,在红学爱好者中引起轰动,一些红学家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由于解梦派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重要学派,许多读者希望我们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本书有三篇文章涉及此问题。
本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剖析世界文学常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其精髓。全书通过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将世界文学常识所依托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相融合,使读者不仅能直观地领略名著的精髓,而且还能深入感受名著同社会文化、艺术的内在联系,在全方位接近大师、深层次品读名著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快体验。
本配套教材所选评的作家与作品,面不够宽、量不够大,很难全面反映当代作家与作品的成果,为了给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作家与作品的全貌和社会效应,特参阅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辞典》有关条目,辑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获奖篇目,以供参考。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是一部关于诗歌欣赏与写作的实用指导用书,全书从当代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实际要求出发,系统介绍了诗歌欣赏与写作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诗歌的含义、特点、种类,诗歌的欣赏,诗歌的写作及中外诗歌发展史略等内容;另外,《诗歌的欣赏与写作》还紧密结合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要求,对全国各地高考中诗歌赏析题的命题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诗歌赏析题的解题要点与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诗歌的欣赏与写作》适合广大中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