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推行的新韵韵书。该书将韵部按汉语拼音排序,查找方便。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1.全面。除正文《中华新韵(十四韵)》以外,本书在附录中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2.准确。本书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佩文韵府》、《诗韵合璧》、《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逐字进行了校订。 3.方便。本书为64开的袖珍本,便于携带;韵部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进行排序,使用方便。
本书是近代中国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华夏文化史上,宋词作为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创造了文学史上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的词牌即为演唱时的调名。宋代是一个群星璀璨、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因此宋词是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本册以宋词代表人物的优秀作品为切入点,引出对于当时人物风貌、社会生活的叙评,能够对读者起到初步普及的作用。
温婉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是这本书*的特点,也是*的看点;作者以细致的解析,细腻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对于《诗经》一书中各地民歌“国风”的阅读感悟,对于读者了解《诗经》、喜爱《诗经》的读者有锦上添花之妙
本书出版于1938年,是现代赋学研究领域中的部汉赋专论,分十章论述了词赋之释义、源流、作用,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文化、风尚等社会状况阐发汉赋的发达、变迁及盛衰之原由,首将汉赋分为摅情类、骋辞类、记事析理类三种。
本书收入敦煌民间无名氏词3首,唐五代李白、张志和、刘禹锡、自居易、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14位作者词40首,两宋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张炎等34位作者词107首,合计150首。本书导读为唐宋词发展概述。正文部分包括作者简介、词作、注释、简析、选评及附录6部分。注释部分不回避疑难字词,而且言必有据。选评部分是从50余种词话(以唐圭璋《词话丛编》为主)、10余种诗话和宋代笔记中遴选出近500条精警、深刻、有助于学习的评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教材,还可用于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供古典诗词爱好者阅读、赏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在历代文化典籍中。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广大青少年学生时力有限,常望而生畏。学生需要阅读经过整理的、撷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书篇,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涵养传统道德,提高语文素养。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整套丛书在充分尊重原选注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需要,规范文字,校订勘误,专为当代学生提供课外自读之用。 丛书原名《学生国学丛书》, 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之子系。(1926年至1948年期间陆续出版) 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丛书名更名为《新编学生国学丛书》。 基
这本《篆书七言唐诗一百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作品线质细而不薄,留而不滞,结字因物赋形,多有新意,字形或长或扁,用笔或方或圆,不拘一格,在谨守小篆篆法的前提下,大胆地用籀、玉箸结字法,强调对比变化,整体基调清新娴雅,如入茂林修竹,悠游闲适,心怡神畅,饶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禅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纵观一千多年来禅宗与中国画的机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作用,长期影响,终使中国画获得了超自然、超社会、超世俗之后的高古、闲逸、清静、婉约的神奇意境,这正是中国画所追求的境界。
被誉称 一代词宗 的夏承焘,其所著《唐宋词欣赏》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教课之暇,为适应广大读者欣赏唐宋词的需要,断断续续写下的评介性的短文,刊载于国内各报刊,直至他80高龄才重加修订出版。被选入的历代名家词,经作者讲解,一些看似前后的词义或意象被贯串起来,读者能够充分感知词的艺术,能 于无字处看出内在的关联和感情的逻辑,从而使词的完整意境再现出来 。 本书作者夏承焘(1900 1986),中国现代著名词学家、诗词作家、教育家,浙江省温州市人。早年喜读诗词,后专攻词学,1930年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国文系教授。解放后历任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杭州大学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其主要著作有:《白石歌曲旁谱辨》、《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在历代文化典籍中。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广大青少年学生时力有限,常望而生畏。学生需要阅读经过整理的、撷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书篇,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涵养传统道德,提高语文素养。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整套丛书在充分尊重原选注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需要,规范文字,校订勘误,专为当代学生提供课外自读之用。 丛书原名《学生国学丛书》, 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之子系。(1926年至1948年期间陆续出版) 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丛书名更名为《新编学生国学丛书》。 基
诗话,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独具特色的一种体式,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是一个诗歌特别兴盛的诗歌王国,因而诗话著作和散见于诸书中的论诗之语亦异常丰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诗歌美学的宝贵财富,是丰富多彩的文学理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研究这笔十分可观的诗学遗产,对建设和发展我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五朝诗话概说》是一本叙述宋辽金元明五朝诗话概况和诗学流派的学术性、知识性普及读物,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文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大学文科学生的学习参考书。这是在我患病以后所出版的本书。但此书初稿却是在我患病之前忙于三部《全编》的审稿、定稿过程中写成的(也是为三部《全编》准备撰写《前言》的需要)。后来我以这份初
李翰著张庆利主编的《蒙求/国学掌上诵读本》是一本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蒙求”一词出自《易经》,原文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其中“蒙”的意思是蒙昧,“童蒙”是指蒙昧无知的儿童。“蒙求”是说学生应主动向老师求学,而非老师耳提面命。 后世人称《蒙求》为“李氏蒙求”,它被奉为“蒙求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