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派代表人物,与华兹华斯、骚塞并称“湖畔诗人”。他的诗想象瑰丽,语言华美,富于玄思。而袁宪军教授的译笔也清丽、典雅,与原作颇为契合。书中,袁宪军教授不仅选译了柯氏《老水手之歌》《忽必烈汗》等名篇,还着力迻译了柯氏精美的叙事诗及富于哲理的诗剧,这对读者更全面、深刻理解诗人无疑是有极大裨益的。
内容提要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仓央嘉措在藏南的山野中长大,向往自由和爱情。他不在乎什么身份地位,扮作俗人模样在拉萨夜晚游乐,享受酒馆里醇美的青稞酒,享受与姑娘们的爱情。他的情诗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从酒肆传到雪域的四面八方。如果仅仅沉溺于情爱,仓央嘉措不会受到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的喜爱。真实的仓央嘉措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西藏流传很广,普通的小摊上都能买到他的诗集——一种藏文刊印的小册子。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由闫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集,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离开,这本书问世。此后七年,这本书以每年近30万册的数量持续畅销。千千万万读者从《我与地坛》阅读史铁生,认识史铁生,怀念史铁生。 当年《我与地坛》发表的时候,韩少功说,即使今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我与地坛》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顾城是一位在当代诗歌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创作是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一。本书由作者的家人选编,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个性的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主要节选作品有:星月的来由·烟囱、对宇宙大声发问、怀念、铭言(二首)、割草谣、找寻、我赞美世界、生命幻想曲、友谊、一代人·巨星、梦想、梦痕、眼睛、石壁、摄、山影、眨眼……
......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 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 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 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
本书为“2015年度诗人”余秀华的诗歌精选,约150余首。这本诗集,不但收入其近两年所写的诗作百首,还收入其过去多年的精选作品数十首。其作品更加成熟,饱含生命的张力和能量。诗人、北大教授臧棣,主持人鲁豫,学者喻国明等倾情推荐。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雨巷》为我们开启了一副江南梅雨季节独有的清丽画卷:眉目中含着淡淡忧伤的姑娘,静寂的小巷, 羞赧的少年,冷雨、氤氲和花香定格在记忆中成为永久的画面。 本书从戴望舒的所有诗作中,精选近百首盛名远扬、极具鉴赏价值、能体现诗人才华的作品,展现他心目中爱与美的天堂;搭配心旷神怡的美图:繁花似锦的庭院、静默深沉的晚霞、湛蓝滂湃的海洋……让人充分领略近代文学史上语言*美的诗人那令人难忘的风采。透过诗人典雅的文笔,仿佛看到悠长的雨巷中,那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从深处款款而来。那清亮溅水的足音如同世间难忘的音符,值得我们一再品读、珍藏。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仓央嘉措在藏南的山野中长大,向往自由和爱情。他不在乎什么身份地位,扮作俗人模样在拉萨夜晚游乐,享受酒馆里醇美的青稞酒,享受与姑娘们的爱情。他的情诗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从酒肆传到雪域的四面八方。如果仅仅沉溺于情爱,仓央嘉措不会受到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的喜爱。真实的仓央嘉措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西藏流传很广,普通的小摊上都能买到他的诗集——一种藏文刊印的小册子。 《仓央嘉措诗传
鲁迅编著的《朝花夕拾:插图本》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
《名家经典诗歌系列:舒婷诗精编》是著名诗人舒婷书写家族历史、回忆个人生活历程的诗集,作者是著名的朦胧诗派诗人。《名家经典诗歌系列:舒婷诗精编》共四辑,收录了她124首诗,包括《致橡树》、《神女峰》、《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安的中国心》《小窗之歌》《会唱歌的鸢尾花》《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野草:插图本》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专享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目前,后起诗人群体的流派与文学史命名一直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诗歌现象。自"朦胧诗"群体的流派命名在诗坛获得约定俗成的认可与流布以来,"第三代诗人"、"后朦胧诗群体"、"知识分子诗人"、"民间诗人"、"60后诗人"(也经常被称为"中间代诗人")、"70后诗人"、"80后诗人"、"90后诗人"等诗歌群体的流派与代际命名,便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我们稍微探究一下,不难发现,在这些诗歌流派与代际命名的背后,体现出后起诗人试图摆脱前辈诗人"影响的焦虑"心态,又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进入文学史的愿望。这反映出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崛起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诗人群体往往会进行代际意义上的自我命名。
《艾青诗选集(全本)》收录了作者艾青大量的诗歌作品,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草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仅收短文二十九篇,据1993年初版完整收录。 作者自序中写到,北京人把值钱的,容易种的花叫“草花”。因本集所收文章短小,一些篇幅较长,有点分量的散文都未入选,但并不影响全集题材之宽泛:游记、风俗、考据、评论,不一而足。全书看似琐碎,有点像北京人所说的“草花”,因名之为《草花集》。
《草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仅收短文二十九篇,据1993年初版完整收录。 作者自序中写到,北京人把值钱的,容易种的花叫“草花”。因本集所收文章短小,一些篇幅较长,有点分量的散文都未入选,但并不影响全集题材之宽泛:游记、风俗、考据、评论,不一而足。全书看似琐碎,有点像北京人所说的“草花”,因名之为《草花集》。
暂无内容简介。。。。。。
目录: 自序 鲜血梅花 古典爱情 往事与刑罚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祖先 ...... 精 彩 页: 鲜血梅花 一 一代宗师阮进武死于两名武林黑道人物之手,已是十五年前的依稀往事。在阮见武之子阮海阔五岁的记忆里,天空飘满了血腥的树叶。 阮进武之妻已经丧失了昔日的俏丽,白发像杂草一样在她的头颅上茁壮成长。经过十五年的风吹雨打,手持一把天下***梅花剑的阮进武,飘荡在武林中的威风如其妻子的俏丽一样荡然无存了。然而在当今一代叱咤江湖的少年英雄里,有关梅花剑的传说却经久不衰。 一旦梅花剑沾满鲜血,只需轻轻一挥,鲜血便如雪花般飘离剑身。只留一滴***盘踞剑上,状若一朵袖珍梅花。梅花剑几代相传,传至阮进武手中,已有七十九朵鲜血梅花。阮进武横行江湖二十年,在剑上增添二十朵梅花。梅花剑一旦出鞘,血光四射。
《我的徒劳是不朽的碑铭——周国平诗集》 “诗是忧伤的,但写诗却是快乐的,哪怕写的是忧伤的诗。”这句话出自周国平译《尼采诗集初版译序》,尽管说的是尼采,但应该也体现周国平本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诠释。周国平,以散文名世并为人们所欣赏。散文之外,周国平还写有大量的诗歌,本书即是其结集。书中收入近三百首诗作,以“忧伤的情欲”、“早年诗文选辑”及“诗歌补编”分立辑目,从中可以体查作者的人生轨迹,可以读到讴歌欢乐健康生活的情趣、针砭不良社会现象的作品,可以感到情浓于每一诗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