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一种边界的艺术。”贝拉·阿赫玛杜琳娜的诗即是一场与边界的长期爱恋,结出了一朵 的玫瑰,花瓣的厚度及其螺旋状的、连续的运动,编织出其诗歌的繁盛样貌。正如这朵玫瑰,阿赫玛杜琳娜的诗是内向、向心的。她始终以个人生活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作品带有突出的自传特征和鲜明的生活印迹。布罗茨基曾感叹价道:“人们不该忌妒在本世纪的俄罗斯写诗的女性,因为在每个拿起笔的人头上,都笼罩着两个巨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和安娜·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杜琳娜罕见地打破了这一禁忌,她的创作不仅与“白银时代”文学传统相接续,而且彰显着丰沛自足的现代意味。时代的光影、日常的琐屑、种种事件和情绪、心灵与理智的冲突,它们在阿赫玛杜琳娜 的崇高诗歌宇宙中被重新锻造、形塑,重新获得血肉与灵性,其中充满对自我的省思,对世人
本书是美国 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谷川的诗》选编了谷川俊太郎一生70余部诗集、童诗的代表作,时间从1952年处女作《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直至2020年新作,跨度长达近70年。除其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外,许多作品迄今是首次在大陆问世,堪称粉丝与文学爱好者的收藏推荐。
《药剂学》(第8版)在上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第7版教材使用调研反馈意见对原有主体框架适度调整,充实更新近年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内容,并根据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已经淘汰的机器设备与工艺进行了删减,补充了与工业化生产相一致的技术内容。同时,对实例进行更新与增补,对知识内容进行文字叙述的精炼和合理的图表化。
印度文明是世上现存的最古老伟大的文明之一,而《博伽梵歌》奠定了这一文明的文学基础--它原是世界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哲理插话,斯瓦米赋予了这部人人喜爱的诗篇以崭新的意义,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传统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意》都会极有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理解《博伽梵歌》,正如至今大多数印度人理解的那样。这本书在国内也多次出版,使读者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文化得以直接接触。
一个疯狂存在者,一个灯塔存在者,一个被删除千次的存在者,一个从地平线深处流放的存在者,一个在地平线深处赌气的存在者,一个从地平线深处呐喊的存在者,一个瘦骨嶙峋的存在者,一个风骨凛然的存在者,一个骄傲的存在者,一个想要存在的存在者,一个在两个对撞时代的搅乳器中沉浮的存在者,一个在良知披靡的毒瓦斯中吐纳的存在者,一个如在头一日的存在者,一个存在者……——亨利·米肖《在等待中》《褶间生活》这部诗集包括《行动自由》《幻象》《米多逊的肖像》《不可名状之地》和《波拉哥拉斯的衰老》,这些作品 于1972年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结集出版。
人们将《鲁拜集》的英译本作者称之为莪默—菲茨杰拉德,即说明了菲茨杰拉德译文的不朽,是这位英国诗人使波斯的、伊壁鸠鲁式的诗人的诗句复活,并流传于世,经久不衰。我国的大文豪郭沫若充满激情而又抑扬顿挫的译文,又为其诗句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雅,楚辞的浪漫,近代新体诗的直白和东方哲人的智慧,更令这本文学名著大放异彩。
乔丽·格雷厄姆是过去半个世纪中美国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普利策诗歌奖、前进诗歌奖等多个奖项的得主。有人认为,她之于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就如同鲍勃·迪伦之于1960年代以后的摇滚:她改变了诗歌艺术的形式,使之能够呈现比以往 为深刻而广阔的内容。她 擅长的是用连续滚动的句子来捕捉人在特定场景中的细微体验,从静止到运动再回到静止,从完整到分裂再回到完整…… 本书是格雷厄姆的诗歌选集,汇集了她曾经出版的十一部诗集和近年新作中的佳作。她在不同的创作阶段都试图做出语言、美学和主题上的突破,不断拓展着诗歌想象力的限度。
本书是美国 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玛丽安·摩尔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独创性、讽刺性幽默、鲜明的形象和严谨的形式而著名。本书在对玛丽安·摩尔的诗歌成就等进行综述研究的同时,将她和毕晓普、史蒂文斯、艾略特等多位现代诗人进行诗歌比较,以期展现玛丽安·摩尔诗歌的特点,进而展示20世纪美国诗歌的演进。书中侧重于对诗歌文本的分析,而相对淡化了学理性研究,具有较高的诗歌理论水平。对普通诗歌读者而言,也是一部诗歌向导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爱情诗集(插图珍藏版)》将莎士比亚的爱情诗汇编成一册,搭配英国传奇艺术家埃里克·吉尔的精美插图,依序收录了四大章:《维纳斯与阿多尼》《十四行诗》《情女怨》和《爱情追寻者》,配以详尽的译者说明与注释,而英诗翻译家曹明伦老师在翻译时除了保持原诗节奏外,还保留了原诗的韵式,让读者真正读懂莎翁情诗的独特韵味。 《维纳斯与阿多尼》是16世纪末相当受欢迎的爱情叙事长诗,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描述爱神维纳斯追求美少年阿多尼,一段女追男热情四溢的浪漫故事;该诗清新明快,音韵优美,比喻精巧,语言瑰丽。《十四行诗》共154首,是莎翁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成熟的标志,其高超艺术水平的一座丰碑;处处激荡着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抨击,对人性解放、个性尊严和社会公平的向往。《情女怨》是一部难得一见
本诗集精选了卡瓦菲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卡瓦菲斯的诗可以分为两类:当代的和历史的。前者表现诗人的生活,反而类似于虚构;后者很多是虚构的,却显得真实可信。卡瓦菲斯像是一位时空漫游者,在历史和现实的缝隙间自在穿行,虚构出自足的家园。他的诗歌因为风格简约,朴素自然,因而显得异常高贵,具有独特的韵味,这源于诗人对各种环境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的心智和灵魂的深刻透视。 译者黄灿然选取了卡瓦菲斯生前私下刊印、校订或认可的全部作品,并增补了其生前部分未刊印的诗歌,较为完整地还原了卡瓦菲斯的创作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