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作者受雇于横滨正金银行,离开美国纽约前往法国里昂赴任,并在此驻留10个多月。《法兰西物语(彩图版)》所收集的文章,其中包括短篇小说、行记、漫游录,就是为了纪念这期间的印象所留下的。它是作者在银行账本的阴影中,公园里路旁的大树下,欢歌笑语的咖啡厅里,还有在归航航船上的真情记录,加以修改后,冠名为“法兰西物语”。
《泪珠和欢笑》为 纪伯伦全集 第二卷,由已经故世的著名翻译家关偁先生直接从阿拉伯语译出,包括一部散文诗集《泪珠和欢笑》、一部诗集《行列圣歌》,属于纪伯伦早年创作。 纪伯伦的诗歌长于抒情,而他在绘画方面的精湛技艺以及对音乐的深邃理解又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无比绚烂、瑰丽的色彩和空灵、诡谲的韵致,正如译者关偁先生评价的那样: 他的散文诗几近出神入化的地步,因为他从诗歌中撷取了灵魂,从散文中借来了舒展宽松的形式,从绘画中吸取了绚丽的色彩,从音乐中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因此,他的散文诗同时兼备诗美、散文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 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 初生的幼崽总是其貌不扬,革新也莫不如此,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的幼儿。 这些名言警句在《培根随笔》中,俯拾即是。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囊括在《培根随笔》之中。他的随想和笔触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英语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几百年来给予读者莫大的思想开悟和智慧启迪,直到今天依然余音袅袅、韵味悠长。
内容简介: 《坛子》是一本写给大人读的童话集,包括“坛子” “比翼鸟”” “相思花”” “同苦同乐” “涨潮和退潮” “水和火” “樱花树” “人面鸟”等几篇。“坛子”这篇以坛子的口吻,描写了一个物件来到这个世界,会有诸多用途,可他偏偏成了个无用之罐。他愤慨乃至悲哀, 但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后成了传播梵钟声响的千古坛子。这种忍耐的精神让读者不禁唏嘘感动。“比翼鸟”写的是一只只有一个翅膀的比翼鸟的故事。比翼鸟一生必须寻觅带另一只同样是单翅的鸟, 拥有了两只翅膀, 才能翶翔天空。这寓意着爱情不仅要寻找另一半,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承受伴随着心灵结合而来的痛苦。全文类似这样的童话有八篇,从不同的事物, 不同的角度, 以纯真朴实而又不乏精辟深邃的哲理来解读人生, 感召希望。
菲利普·索莱尔斯从一位鲜为人知的艺术家、植物学家吉拉尔·冯·斯彭多克谈起,力图重现百花世界在十八世纪呈现的景象。毋庸置疑,繁花自古有之,但是有关它们的科学阐释和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图案,在十八世纪之时出现在了羊皮纸和丝织品上,其阐释的精确和描绘的细腻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斯彭多克在巴黎植物园曾招收弟子,其中包括著名的皮埃尔-约瑟夫·勒杜特。这些人不仅见证了自然之花的开放,也见证了花之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他们见证了花朵的绽放以及使花延续的功绩。 大革命期间和恐怖时期,他们一直默默无私地进行着天才般的工作。如今他们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综合了美与活力、新鲜与多样性的符号。这便是花的语言。由此产生了部即兴作品。它涵括了诗歌、文学、绘画(甚至包括玄学与神学),其中花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