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收入瓦尔特 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 尼埃普斯(Nic phore Ni pce)、欧仁 阿特热(Eug 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一、阐释决定性瞬间理论,包括对新闻报道、主题、构图、技术等的看法。 二、回顾自己在苏联、中国、古巴游历中的所见及拍摄活动。 三、与雕塑家、画家、电影导演、摄影家的友谊及对他们的评价。
本书是摄影零基础入门与提高系列的索尼微单 7系列摄影与摄像篇。本书从用户的角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索尼微单的使用和拍摄技巧。本书主要内容包括SONY 系列相机重点功能的设定,各种曝光模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对焦原理与操作,测光与曝光技法,照片虚实与画质的控制技巧,白平衡、色温与色彩空间基础理论,镜头的选择与使用技巧,摄影的实用附件,让照片好看的构图与用光技法,视频类型与视听语言,认识视频镜头语言,以及索尼微单相机拍摄视频操作步骤等。 本书内容系统,配图精美,文字通俗易懂,将索尼微单相机摄影与摄像的原理知识和方法技巧融入具体案例中,适合索尼微单相机用户及摄影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黑白摄影:52个任务清单》是一本可以塞进背包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为你提供了一份任务清单,启发你在摄影中融入更多的创意。书中以一年为期,每周提出一项任务和想法,帮助你构思和创作出富有冲击力的黑白摄影作品。无论是拍摄壮阔的风景,还是精巧的细节,书中的每项任务都旨在引导你以黑白的视角来“观看”这个世界,通过形状、纹理和光影来传达主题的本质,并创作出具有永恒魅力的黑白影像作品。
任务清单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聚焦和“拆分”摄影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会教你、激励你、引导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街头摄影师。这也是本书的目的。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你会看到一些关于任务的想法、建议、创意及大量的实践方法,这些会让你的街头摄影更上一层楼。同时,它们也会开阔你的眼界,向你展示新的方法,教你新的技术,让你跳出瓶颈。
本书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16个学习单元,内容涵盖从相机的基础知识和新闻摄影的前沿应用。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书从镜头到光圈到构图完成对 工具 的庖丁解牛过程,一步步解构 工 者手中的相机,夯实其新闻摄影基础。体现了从零开始,从易到难的认识学习过程。在后面的新闻摄影部分,本书着重于对典型案例的解析,对拍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注重实践与实用。启发读者深入现实、观察社会,用手中的镜头反映火热的生活,拒绝平庸与沉闷,提倡耳目一新与眼前一亮的 读图时代 新闻图片理念。
《明室》一书是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
《视觉的暧昧:来自图像世界的随笔》是视觉文化研究学者段炼多年来关于艺术和文化的图文随笔合集。身为艺术教育领域的老师,作者关注教育、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见闻和思考。这部关于艺术和文化生活的随笔集,以视觉经验来记述作者在北美、西欧、中国三地的生活、行旅、见闻和思考,力图贯通文字与图像,以求相辅相成,见证个人所亲历的图片世界。顺着这一脉络,本书组织了读画和心路等相关题目,以随笔写作来探究内心历程。 写在前面的话 『影像阅读』文丛编辑部 北四十二条48号,中国摄影出版社所在地,“影像阅读”文丛在此诞生。 出版计划中这一系列谈论影像的书,其作者都是那些一线人员, 包括摄影师、学者、策展人、编辑、收藏者等等,他们来自海内外,话题多元、发散。所思所想所感,所有话题力求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给不了观念,那
生活与风景,原本就在那里,完满的结果人人艳羡,却不知摄影家追寻的过程如何曲折有致。 书中,细腻优雅的笔调,富有诗意的诠释,悦图者江南才女唐悦之与摄影家李少白开始了一场富有艺术哲理的对话。 悦图者与摄影家构建出的时空对话,以及悦图者内心对作品生出的凝思顿悟……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
如何能够把眼睛看到的美好景物固定住,是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这一梦想,被法国人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实现了。法国政府在距今160多年前的183 9年8月19日,在法兰西学院正式宣布了摄影术的诞生。 旅法中国摄影家吴钢先生,15年来潜心于研究摄影发展历史,发表过许多介绍摄影发明家和古典摄影器材的文章。更于2000年,组织策划了法国摄影博物馆珍藏的古老照相机在北京展出。这些100多年前的老爷照相机,是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法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当中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吴钢先生,在职业摄影的繁忙工作之余,写出了这本介绍摄影历史的书籍《摄影史话》,其中,介绍了摄影术发明之前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对摄影光学和化学方面的初步探索,也着重介绍了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尼埃普斯和达盖尔的故事,以及他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历来重视教材的编写。在此之前,已经先后出版了四代摄影教材,从*初的函授月刊、随后的全套五本的摄影教材,到2000年出版的全套八本的摄影教材和2005年出版的全套六本的摄影教材。每代教材均由本院组织摄影界专家、学者编写,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合摄影教学以及自学的要求,广受学员和摄影爱好者好评。摄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它与摄影器材的发展密切相连,又对社会现实有着直接的关照,因此,与时俱进的原则始终贯穿学院教材的建设,同时,理论与实践结合、美学与技法并重是其指导思想。
要在数以万计的网店店铺中脱颖而出,精美、优异、丰富的商品样照是一个必要条件。本书为广大网店店主提供了一个获得高品质商品样照的捷径。书中介绍了基本的摄影器材、拍摄技法、构图与用光、后期制作知识,并以拍摄案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服装鞋包、珠宝首饰与化妆品、食品果蔬与饮料、家电日用品的拍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