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亲笔自传。撼动人心的自我剖白,天才艺术家的救赎之路。 1929年出生于传统日本旧式家庭,10岁开始创作,28岁前往美国独自闯荡,先在纽约立足,然后蜚声国际。本书坦诚叙述了她的成长经历、艺术理念、罗曼史、精神疾病史,豪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爱恨、偏见、执念、私欲,展现了其充满传奇、强烈而鲜明的一生。 我在母亲的子宫里便已绝望,是艺术救了我!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 的起源地,持续于14世纪 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开 启了一个理性与文明的新 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 术家与学者将中世纪看作 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们从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寻找 灵感,使这个失去了的黄 金时代再现光辉。意大利 中部的佛罗伦萨是一座至 关重要的城市,它记录和 留存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多 数艺术家的活动足迹,比 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吉贝尔蒂的 天堂之门 ,以及无处不在的壁画和 雕塑等。实际上,讲述佛 罗伦萨的书籍已经很多, 这本书选取的角度是佛罗 伦萨画派。在佛罗伦萨画 派以前,中世纪的宗教绘 画大多数是刻板、浓重的 哥特风格和拜占庭风格, 这是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性 画风,强调神性,而缺乏 人的感情,佛罗伦萨的画 家致力于用人性的温情改 变这种僵化的风格,为中 世纪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修订本)延续原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变:一是增设了“第五篇:美术核心素养新语”,分为“上篇:大家新谈”和“下篇:博士微谈”。增加了尹少淳、胡知凡、周凤甫、王大根、兰岗等美术课标组专家在重要学术研讨中的授课课件;二是对“核心素养”与“美术核心素养”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包括期刊文献、报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含译著),有利于对美术核心素养有深入探究兴趣的硕士、博士等研究者和一线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写作需要,按图索骥,进行参阅。三是在形式上增加了书签,上有主编寄语“核心素养,大道行焉”。此外,加入融媒体技术,除了访谈录音外,还增加了视频资源:一线优秀教师如魏瑞江、徐军、唐笑等的精彩教学片段和尹少淳的精彩讲座视频片段。
本稿为《中国绘画名品》系列之《王冕墨梅图》。本稿选取他存世的两幅《墨梅图》代表作,王冕身处贫困境地多年,对异族压迫、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很深的体会,因此遍种梅花,吟诗言志,画梅抒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并非植物,而是一位逸世高人,被赋予高风亮节和坚贞不渝的人格内涵。
贝蒂·艾德华的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所教授的绘画法,让上百万人学会了画画。现在,贝蒂·艾德华运用同样的绘画法带领大家从黑白素描进入色彩绘画的世界。《像艺术家一样思考Ⅲ:贝蒂的色彩》提供五天学会使用色彩的技法:运用详细的配色步骤图解,一步一步地由简单的色彩搭配到具挑战性的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与创意,让读者了解色彩的基本结构,包括如何欣赏我们看到的色彩。书中妙趣横生的色彩逸事贯穿始终,在阅读、欣赏美妙的色彩中,可以轻松掌握色彩的各种配色技巧及它要传达的意义。是绘画者、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推荐工具书。贝蒂·艾德华的色彩绘画书,让你五天学会使用色彩!★了解颜色的基本构造★了解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色彩如何彼此影响★如何操作色彩深浅、明暗★如何平衡各种色彩、使色彩和谐★如何运用
别人仅仅把我当成具象画家,其实,在我写生的过程中有日记,有电影,它们和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痕迹。艺术是有的,在这段被的时间内,一切皆为艺术。 2013年我游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画了一批画,每张画都由两块画布组成,中间是一公分的距离,暗示无法愈合的巴以关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理想总是有些距离,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这些距离。索性这本书就叫“一公分”吧。但愿这一公分的距离给我们更多的猜想,更多的努力,充实这短暂的虚幻人生。 ——刘小东 本书收录刘小东十年来的绘画日记,起于《十八罗汉》,止于《向南飞》,如作者自己所说:“绘画不仅仅是图像,它更是手感留下的痕迹。”日记亦为此类“痕迹”之一种,它记下了金门海边无名酒馆的黑社会,也记下了三峡库区拆迁过程
当代艺术理论主将丹托认为艺术不应仅是描绘生活事物,而应是对生活的反思,是真与善的表达。确然,艺术是艺术家基于个体观念,通过深沉的反思,在当下把握中,呈现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真诚的理解、观察和记录。我们称之为艺术的态度。 艺术家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世上。个体以经验的方式体验着这个世界,经验导致了个体观念的出现。故而对艺术个体而言,世界只有进入经验,才真正存在。日常生活看似繁琐而平凡,却是构成个体经验的主要来源。个人日常生活的差异,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艺术家个体观念的形成,凸显着艺术家个体生命的价值。 世界呈现在个体中,个体包含在世界内。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就是对生存本身的理解,艺术品则是理解的记录。尊重艺术,就是尊重个体经验,尊重个体观念。个体的丰富性架构出充满活力的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朱耷作品》由文浩选编,供读者朋友们阅读欣赏。朱耷一生对明朝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朝合作。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其山水画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可见他寄情于画,对明王朝充满眷恋。 朱耷的画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构图疏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韵。章法结构也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是以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国书画经典作品为收录对象,展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些作品大多为手卷,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和丰厚的艺术内涵,其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可替代。《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以精装折页的形式出版,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为明代大画家仇英绘。《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朝中期苏州繁荣的景象。
《故乡,心里的风景》共收录原田泰治222幅绘画作品。原田泰治访遍日本47个州道府县,用画笔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故乡”。驶过花丛的轨道车、运河边的石造仓库群、乡村里的烧炭人、海边的曲屋、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无论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还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建筑,在原田泰治的画中都可以找到。在他那朴素自然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
萧朗,名印钵,字朗,以字行,别署萍香阁主人,男,汉族,北京市人。早年师从王雪涛学画,并得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人教益,40年代起先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校、广西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擅花鸟,多属小写意画法,取材广泛,尤喜画鸡及各种草虫,笔墨简练,意态生动,画风秀润静雅,1938年曾于画友在北京举办联合画展,后有作品多次入选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多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收藏。著述有:《怎样画写牡丹》、《怎样画写意草虫》、《花鸟画技法问答》《萧朗课徒画稿》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印鉴:萧朗、萧朗之印。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更是中国文人想象力的源泉。 屈原作楚辞,开了文人诗先河,诗歌的文学性大大提升。屈原的诗歌中除了铮铮铁骨、忠贞气节,还充满了浪漫和梦想,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构成了屈原创作的楚辞的基调。楚辞中明媚华丽的词藻、瑰丽无边的想象、跳跃明快的节奏,都让它成为了中国诗歌史的高峰,文学史上珍贵而璀璨的宝石。 由陈丝雨绘制的《楚辞观》,是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楚辞》典藏套装中的重要一本。陈丝雨用富有现代风格的插图,在保留原著神髓的同时,以绵密的线条、瑰丽的想象、炫目的色彩重新演绎了楚辞中动人的故事、汪洋恣肆的幻想与瑰丽迷人的传说,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初'四王'遭遇尊崇与诋毁两个极端,这是美术史上的一桩公案,但也为现当代研究'四王'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在'革王画的命'的挞伐鞭声之下,温肇桐先生在1945年第一个对'四王'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蔡星仪先生发表《'四王'论辩》,成为新时期对'四王'绘画进行正确分析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举办'四王'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集大成之特色,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四王'的绘画艺术,其后的研究在沿袭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综观近十年有关'四王'的研究,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成为不可忽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