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因官至右军将军,故世又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家,有“书圣”之誉。擅长楷、行、草诸体,尤其是他的行书,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将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开创出一种妍美流便的新体,为后世立极,历代书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
《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具体分九个章节:文字;书籍;书道;宋以前的绘画;宋以后的绘画;文学的变迁;小说与戏曲;史学的变迁;经学的变迁。
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他的立身处世,耿介正直,兼备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品德与现代精神,堪称典范。《这难得的世间》广泛辑集了傅雷毕生著述,包括小说散文创作、文艺评论、著译序跋、美术论著、音乐论著等,纵观《这难得的世间》,不但能于此理解傅雷全人,更足以知人论世,认识一代知识精英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违合参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容低估。
《簪花仕女图》,长卷,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卷上共绘有六位贵妇,她们衣着华丽,神情安详,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人物的安排体现了当时的等级次序,其中四位妇女体格较大,另外两位体型较小者应当是侍女。画中施以华树和假山点景,还配有两只仙鹤与小狗,描绘得生动传神,丰富了画面表现力。 此画是周昉的代表作,用笔上仍属于吴道子一路的铁线描,但又比铁线描 加生动活泼。人物形象和动态的刻画上均呈现了人物的特点,体现了画家的良苦用心。每位女性的妆容、衣纹等的刻画都十分精准到位,相当逼真。并且能将生活在狭小宫室的无聊烦闷通过人物的精神面貌传递出来。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工笔人物画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由历代名家册页丛书编委会主编的《王履/历代名家册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高清图版,集中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山水、花鸟、人物册页作品,本图书为历代名家册页——王履,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历代名家册页”丛书的作者是由“历代名家册页”丛书编委会组成的,由全国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及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编审等人员组成,具体为韩亚明、吴大红、杨瑾楠、金纳、姚依群、黄秋桃、翁志丹等人员。
马远绘的《西园雅集图》描写的是宋代文人雅集欢聚谈艺、吟诗作赋的情景。其构图别具一格,把各种物象景色集中于画面的一角,这种章法打破了历来“全景山水”的构图模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马一角”的艺术风采。其所绘人物情致生动,画面景象参差深邃,用笔锋利,刚健结实,使得画面生气弥漫。作者以这种构图方式来描写“西园雅集”,更加烘托出宋代文人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境界。
本套白描范本为大图范本系列的白描延伸系列丛书。本次选取了国画白描临习时基础入门的法海寺与永乐宫经典造像的白描线稿,线条功底深厚劲道,以高清大图全幅展示的方式展现出来,精准清晰。同时还配有原壁画彩色大图,方便读者参考原作借鉴。同时该书还可用于临摹填色,超大篇幅,方便读者使用。
杨东胜主编梁师闵绘的《芦汀密雪图/东方画谱》为梁师闵的传世孤品,描绘了寒冬密雪中的湖岸汀渚。图中坡石竹枝己被白雪覆盖,一簇簇干枯的芦草在阴沉晦暗的背景下瑟瑟隐现。荒凉之中,一池湖水尚未封冻,两只??在沙洲上相互依偎,一对鸳鸯于寒波中嬉戏游玩,与漫天密雪的荒寒景色形成对比,充满诗意。整幅作品用笔细润,皴法简括,水墨为主,略施赭色,大量的留白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特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的汀渚雪景。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 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文人画的真性”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了徐渭的墨戏。
项圣谟(1598—1658),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别号松涛散仙、存存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孙。善树石、屋宇、花卉、人物,有宋人神韵,山水尤得元人韵致,设色明丽,风格清隽。论者谓士气、作家二者兼具。此套册页写春桃、石榴、白梅、海棠、兰草、丛菊、芰荷、莲藕等花卉十帧,设色清雅,花容妩媚,以没骨法出之,更题诗画上,笔墨隽秀,尽显文人逸气。
《花弄影集》为周瘦鹃先生随笔集,包括“湖山胜处看梅花”“石公山畔此勾留”“羊城屐印”“静安八景”“灯话”“苏州盆景一席谈”等文章。文笔圆熟,有识有趣。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她东通长安洛阳,西联印度罗马。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称“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敦煌,商贸、 、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东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共荣互鉴。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敦煌较早的成为 传播要地。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来到敦煌,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见千佛影现,以为圣地,所以在莫高窟建了 个洞窟修行。历北凉、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北宋、西夏、蒙元、满清,延续1700年左右的敦煌石窟就是一部中国的 史、文化史和美术史。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有石窟600余个,其中历代壁画共计5万多平方米,彩塑近3000身,内容极为丰富,是 题材的艺术宝库。本次精选5个品种是作者在原洞窟壁画临摹基础上,查证大量研究资料后进行的原画
《中国历代碑帖丛刊》系列,精选三十六种中国书法传世名作,涵盖篆隶、楷书、行草各类书体,底本考究,繁体释文,装帧雅致,印刷精良,另附简介与历代名家集评。在传递中国书法之精粹的同时,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种。
。。。
杨东胜主编、倪瓒绘的《水竹居图/东方画谱》画面描写了平坡远山景色,章法平整,青绿设色。画坡上平行五树,树后茅屋丛篁,隔溪远岫平林。用笔圆润浑厚,略有董巨遗法。此图笔中藏墨,强调中锋含浑,还未形成倪瓒后来似嫩实苍、侧笔拖擦、渴笔疏松、淡墨清逸的自家面貌,但己透露出实处转松、萧疏清逸的艺术取向,富有灵秀静穆的审美情意,总体上属倪瓒早期风格范畴。
此幅作品构图严谨,设色淡雅,描绘了高山耸立,奇峰异岭,草木郁郁葱葱,山下凉亭之中有五名文人雅集之景。茅亭位于溪旁,周遭杂树数株,山壑间若有溪泉涌来。所画山石用皴极,线条细劲。树木姿态各异,参差交错,刻画自然生动。图中人物用笔简括,笔到意足。此画是沈周四十三岁时所作,是一幅写实作品。
杨东胜主编,米友仁绘画的《云山墨戏图/东方画谱》描绘了沿江两岸的云山景色。画面江水蜻蜓,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林木森郁,屋舍隐现。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其“落茄皴”和泼墨的“拖泥带水皴”,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好地表现了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果。明代董其昌曾携此图往游洞庭湖,惊叹米友仁的写生本领,云:“舟次斜阳,篷底一望空阔,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
钱选《八花图》,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钱选的《八花图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 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浓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滞板,细腻而不纤巧。 画法继承宋代院体,勾勒工细,设色淡雅。钱选,元代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等。与赵孟頫、王子中、牟应龙等并称吴兴八俊。钱选以花鸟画成就 为突出。 他的成熟花鸟画,在院画基础上吸取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创造了新的体格。他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见长,这种源于董源的变体山水,开启了元代水墨山水画的先声。
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王鏊六世孙,平生不趋谒权贵。精鉴赏,富收藏。花鸟画赋色明丽,艳而不俗,画风与恽寿平接近,有清雅之趣,故齐名。此套册页设色淡雅,格调清新,所绘花卉草虫有田园之趣,如蝉栖垂柳、蛙唱荷塘等小景,更将鸡冠花、扁豆花、枸杞子等写入画中,情致盎然。
马远绘的《西园雅集图》描写的是宋代文人雅集欢聚谈艺、吟诗作赋的情景。其构图别具一格,把各种物象景色集中于画面的一角,这种章法打破了历来“全景山水”的构图模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马一角”的艺术风采。其所绘人物情致生动,画面景象参差深邃,用笔锋利,刚健结实,使得画面生气弥漫。 作者以这种构图方式来描写“西园雅集”, 加烘托出宋代文人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境界。
《文赋》又称《二陆文赋》。《文赋》为墨迹纸本长卷,全长930.3厘米,高26.7厘米,凡144行,1658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赋》的突出特点是以韵取胜,这也是晋人书法的优选特点。纵观此帖,其用笔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结体顾盼呼应、牝牡相得,行气连贯而富有变化,无不表现一种和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