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中国书法史》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受欢迎连载”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中国书法史》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意象”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
《历代书论名篇解析》选择了自汉代至清末的历代传统名篇33篇,着重从书法的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方面,概括其基本的书学主张,阐释其主要理论贡献,以期体现中国书学总体的发展进程与思想脉络。
孙过庭《书谱》墨迹纸墨精好,神彩焕发,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笔势纵横洒脱,浑然心手相忘,是草书艺术典范。本书是日本二玄社 新装版扩大法书选集 之一,针对初学者需求,自《书谱》卷首摘录一部分易于学习的字集锦成帖,适当放大,适合临摹。
《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为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全卷布局纵横成行,将大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组合在一起,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的成员大多毕业于高等艺术院校、综合大学文史专业,他们对艺术、艺术史和文化史的某些领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部分资深编辑已经成为业界的专家、学者。
李洁冰著的《明清徽州书法文化研究》讲述了: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目前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时期,产生了诸如明初官方推重台阁体、中期吴门书派大兴、个性解放潮流折射书坛、清初董氏书风继续一统天下、金石学兴起、碑学兴盛、众多书印俱佳的书家崛起等独特的书法现象,徽州书法发展轨迹中的主要特征恰恰能与此相佐证。明清时期徽州书法在徽州文化繁盛的背景之下,亦呈现出兴盛局面,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名家辈出,全面参与到整个明清书法发展进程中。明清书法史中诸多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徽籍书家的参与,比如明清台阁体书家詹希元,身兼受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草书大家、鉴藏家及新安画派早期代表等多重身份的书家詹景凤,书画兼宗、于明末清初影响巨大的书家查士标,金石学书家程瑶田以及书印俱佳、同时又是徽州篆刻代表人物的巴慰祖等
《欧阳询楷书·一日一字》分春、夏、秋、冬四册,以每天书写一字的形式,呈现与特定季节或某一季节中的具体节日相关的内容。在选字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的传统典籍和工具书,使所选单字或由单字组成的词与相应的季节相关,并尽量照顾单字之间形体的逻辑关系或者由单字组成的词之间意义的逻辑关系,所选单字组成的词内容健康,催人向上。
《盛世吉金·一九四九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7:宰兽(白匕殳)》:《盛世吉金》丛书是一套铜器铭文书法画册,收录了我国1949年后出土的10件珍贵铜器的铭文拓片。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多铸刻在铜器的内部。铭文始见于商代,铭文内容多与王室事务相关,涉及分封、赏赐、册命、征伐、法律诉讼、土地转让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同时,铭文书法也在中国书法艺术目前占有辉煌的一页,《毛公鼎》、《散氏盘》、《中山王器》等,皆是历来书家取法和临习的重要范本。 此为系列第七册。宰兽簋,1997年征集于陕西扶风县段家乡大同村,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簋为西周中期所制,铭文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臣下的仪式、命辞、程序,是记录西周册命制度最完整的铭文之一,也是研究西周册命制度的重要资料。铭文书法精美,章法自然,笔法富
《梁闻山评书帖广义》可以说是沈尹默书论中内容 为精辟的翘楚之作。尽管它是未竟之作,是迄今所知沈尹默 全面、 系统的书论著作。此书有三大特色,值得研究者们注意:一是对如何用笔的讲解,超出了其他已发表论著的范围;二是评述历代 书法家书写风格,有独到见解;三是对历代书法集的一些逸闻传述,有所考证。这些内容不仅在过去沈尹默类似著作中尚未发现,时至 , 外类似论述中也极为罕见,以目前 外书法研究水平,恐难达到如此程度,故其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均不可小觑。
《书谱》是一座书论的高峰,《续书谱》是另一个的高峰。一个在书学前沿探索,另一个在阐述传播。《书谱》是我国书法目前第一部对书法艺术诸多理论问题展开有系统阐述的书法理论专著。该书在体裁上,受六朝骈体文影响,句多骈偶,隐喻起兴,衔华佩实,质文相耀,阐幽发微,理赡辞畅。在内容上,则涉及书法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发展论等,多有创见,可以说集时代之大成。《续书谱》没有仿照《书谱》,将高深理论问题接着说,而是调转视角,博综前代书论,芟荑杂芜,重构了一个精巧的书法理论叙述构架。这里既涉及书体、历史、渊源,也涉笔法、技术,也涉理论、审美,甚至包含生活应用(书丹)。从最基础的问题“摹书”,到优选端的创作个性化“性情”融入,《续书谱》一一涉及。
本书将沈尹默先生关于书法学习的重要文字汇为一帙,分为四部分。 部分“学书有径”,收录作者较为浅显、引导入门的书法教学文字。第二部分“金针度人”,收录作者略显艰深、理论性强的书法研讨文字。第三部分“序跋文札”,收录作者关于书法的序跋、书信。第四部分“论书诗词”,收录作者有关书法的诗词作品。各部分大略以写作时间排列。沈尹默的论书文字博大精深,本书希冀尽可能呈现其学习书法的历程,以作书法爱好者的入门指南。
江西美术出版社编的《陈师曾全集精选》的精编本,分为花鸟山水图轴、花鸟山水册页、花鸟山水扇面小品、花鸟山水条屏长卷、书法篆刻,内容特色突出,便于读者赏读和学习。《陈师曾全集精选(书法篆刻)》将《陈师曾全集》书法篆刻卷中精品辑入,按楹联、中轴、四屏、长卷及楷行草隶篆划分排列,供书法爱好者临习。
书法是从自然的书写状态中发展而来的一门艺术。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写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之基础。写字以记文为目的,但在写字的过程中产生并总结出来的笔势、笔意,乃至笔法、字法、章法和墨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四九八),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共十行,行二十字。此造像题记为阳文楷书,在历代石刻中独树一帜。书法端谨庄严、宽博雄强。
于明诠著的《自以为是/尤墨书坊》兼具性与可读性,闲窗偶记,妙手偶得,名家哲语,大师幽默,文图并茂,适合轻松休闲阅读。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资料性、启迪性、鉴赏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书籍。全书涉及的书法艺术门类齐全、内容精细、史料翔实。为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画家们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质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