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山阴道上》将出版增补版,其缘由有三:一是原著已经问世八年,原本就印敷不多,至今渐罄,读者祗能从网上售书店买二手书,所以出版社也需要考虑再版了。二是原著的黑白图版效果不甚佳,对於看惯了当下高清高仿原图印刷物的读者来说,实在是落後於时代了。书法艺术说到底还是视觉艺术,图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故此次在图版品质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三是时隔八年,原著上编中某些研究札记,如今已扩展成论文了。如《 兰亭序 真迹下落考》成论文《文献中所见的 兰亭序 》;《 临河叙 的“多出”文字是谁写的》成论文《 兰亭序 多出 临河叙 文字及其内容之考察》等等。这些年来又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或札记,如《唐人书仪与王羲之尺牍之关系》等论文,《略说 平安帖 》《 大报帖 与 妹至帖 的并案考察》等札记。此外,还收录了一些旧文如《评徐先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朱关田先生为唐代书法史研究的专家,其颜真卿研究的成果、卓见为学术界所关注。《思微室颜真卿研究》布置谨严,援据精切,既有颜真卿书法评传、年谱、书迹著录考略、著述考等,又旁及颜真卿世系、亲友、同僚以及同时代的书法艺术家等,对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作出了铁板之注脚。
《书法传统与现代审美》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的书学文章集,本书分为“思想理念“展览评审”“散云论书”“临摹创作”四个部分,凝聚了张旭光先生30多年在书法教学、评审、创作上的成果。张旭光先生倡导“重读经典”,主张“以现代审美意识开掘书法传统的现代洪流,使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头之上,既古又新,走向未来”,提出了“到位与味道”“发展新帖学”“激活唐楷”“唤醒大草”等一些重要观点,对当代书法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实用性、指导性、思想性强,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参赛者的重要参考读物。
《集王圣教序碑》这个纪念性的作品,经过复杂而富有戏剧性的演进,逐步蜕变成一个无可争议、可以代表王字书法 成就的经典之一。然而并不像人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集王圣教序碑》从问世的那天起就是一件王字的书法名品。这个过程与传为王羲之书迹的另一经典《兰亭序》的遭遇恰恰相反。本书的目标是按照《集王圣教序碑》生成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再现该碑由 经典到书法名典的道路。这会帮助我们正确了解在王羲之经典化的过程中,《集王圣教序碑》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 ——罗丰本书为考古学者罗丰对“行世法书 石刻”《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由唐至清人们“以王羲之的名义”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 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书法和碑文内容的关系;从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角
《日本书道史》是作者长期于中日两国讲授书法,并从事相关文化研究之成果。全书以30万字篇幅,对日本书法发展历程及相关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并配以日本历代著名书家高清作品图80余幅,是追溯中日书法文化渊源,了解日本书法发展嬗变及中日书法交流的重要著作。同时,亦可为于更广阔视野中审视中国书法精神内核、风格流变、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在书法目前,《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前者称为“小爨”后者称为“大爨”。《爨龙颜碑》书法雄强茂美,结体以方整为主,但转折外已使用圆转笔法,而不像《爨宝子碑》那样如矩形的折角,更具有楷书的特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推其为“神品第一”“古今楷法第一”“隶楷极则”。二爨书法笔刀道劲,像刀斧击凿而成,是研究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重要文献。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写和创作经验,分别从多种角度剖析讲解临写技巧。从它们的用笔、结体、点画、横画、撇画、捺画、竖画、折画、章法及大小“二爨”之联系和比较;怎样临摹、欣赏大小“二爨”的一本技法精讲导学教程。较好的再现了作者祖辈留下的清末《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品像较好的三张高清拓片,是书法爱好者的不错范本,能极大的提高书法作者的艺术
《湖北书法史(上下)(精)/荆楚文库》为“荆楚文库·研究编”之一种,系地方专题史类著作。该书以湖北域内书家、书法作品、书法思想、书法著作、书法活动、民间书法、金石简牍遗存,以及域外重要宦鄂、旅鄂书家及相关活动、作品为研究对象,上起石器时代刻画符号,下迄清代书法,体例严谨,首尾完整,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湖北古代书法发展的轨迹和基本面貌,在省域书法研究领域属开创性作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该著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该著于2005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后学界争相购买,少量后一书难求。现由作者结合近十年创作与研究成果修订,增补了大量资料,提出了更新更完善的观点。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2》由张旭光书。张旭光的书作极重墨法。书法队了在结体、章法、运笔上表达书法家的某种思想外,更多地要考虑在黑色变化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感起伏和心理状态。张旭光悉心研究林老,心摹手追,常用浓墨挥毫,由浓及淡,而至虚白,特别注意虚实相生,采用了音乐中的韵律感,故呈现出生动气象。
本书在广泛占有战国楚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图像、表格加文字的形式,对楚简书法的笔法系统、结构法则、时代风尚、地域特点和书手的个性风格等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研究,进而阐明楚简书风兴盛的原因及其对秦汉隶书和草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楚地巫、道之风盛行,大篆金文解体加速,促使楚简书法在战国五系文字书法中形成了华藻奇诡、浪漫多姿的独特面貌。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纠正先秦书法局限于铭刻文字而无墨迹的片面认识,同进也将为楚简书法创造性转换提供鲜活的参考范例和学理依据。
《书法史鉴》探讨了书法史与书法艺术传统;总结、评价了古人堆书法的理解和阐释;以书体演进的线索系挂作品,概括说明了前期书法史,梳理了后期书法史等内容。
《汉代简版草书字编》所收草字以简牍为主,酌收少量砖文,共收字头约1400个。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中国书法大事年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涵盖的历史时段长。从新石器时代有契刻符号的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1911年,前后约九千年间中国书法史上的各种大事,皆罗列其中。 二是覆盖领域广,注意新材料收集。除系入与书法发展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大事,对文学、文字学、金石学、书籍史、工具材料史,尤其是新见的甲金、简帛、碑版等,皆广为采撷,适当收录。对不同历史时期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也注意收录相关事件。 三是内容编撰上详明有序。各历史时期、世系或纪年,前置时事及文化诸事。后置书法史大事,次序一般为书法家、书法事件、书学著述、书法作品及流传递藏等,冠以“△”号分列。对年、月跨度较大的史事,一般系于起始之年或终结之年,略述其后或其前情况;其重大者分别系入相关年、月。人物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