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本书在吴让之篆刻作品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共收录吴让之篆刻作品字例五千八百四十六个,附吴让之篆刻作品一千四百零四方。本书篆刻字例下附有编号,以对应书后附录的篆刻作品,明确所收字例在原印中的具体位置,方便读者查检。本书的检索方式参照《新华字典》,采用拼音检索及笔画检索两种方式,供不同习惯的读者查阅。
《近代书法林品藻录》是书法名家王家葵先生书法评论作品,以司空图《诗品》为纲目,选出一百二十位1900-1999年间去世的书法家,根据其书法风格,人物性格,职业特点,归为二十四品,每品五人,前有小段序言,叙说甄选其人原由,及对此类特点的说明。接下来,每位书法家单独占一条目,每一条目由开篇、正文、图片三部分组成。开篇采用浅显文言,每一人物之末以“赞”总结;正文则用白话写成,文辞直白,观点鲜明,其内容或研究艺术流派,或介绍作品背景,或谈论相关掌故,但所有内容都与图片呼应;所选书法图例,来源慎重,首先排斥有争议或疑伪的作品,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作。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首次原色全本影印。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皖
《监察法应用一本通》立足于司法实践,以司法流程为主线,遵循法律汇编的思路,从体例化、系统化、实用性的角度,借鉴《刑法应用一本通》的编排体例,将与监察法条文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分类整理,采取置换、分解、重述等手段,以监察法条文为经线,以其他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为纬线,将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党内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监察法图谱。
《中国草书字谱》为书法字谱类工具书,建立首文字13000余字及历代名家草书计5万余字。《中国草书字谱》将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及近代300多位书家所书的有特点的范字汇集在一起,从中遴选的范字集结成书,是收入首文字和范字最多的一本草书字谱,可以说是一部草书字库,也是一部草书字型字典。 《中国草书字谱》共1300多页,编有凡例、“部首索引表”、“笔画检字表”,而且每页都有本页的首文索引,具有查阅便捷的特点。书中还配有《历代碑帖一览表》,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书法工具书。
隋代墓志除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隋代一统南北朝,下启唐代,处在这个过渡时期的书法也有着这时期独特的风貌。由于墓志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资料。近数十年来,墓志出土日多,以陕西西安地区及河南洛阳地区为大宗,其他如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五十余种隋代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八十种,辑为十册。墓志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或以家族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墓志原大裁剪图,少数志盖特殊者亦排有原大图。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本辑汇集了《隋代墓志精粹一: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墓志、王升墓志、乙弗明墓志、郑祁耶墓志、萧妙瑜墓志、张宪卿墓志、张振妻韦氏墓志
本书收录怀素书法作品20种,墨迹有《自叙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佛说四十二章经》《食鱼帖》《苦笋帖》等,拓片有《绿天庵瑞石帖(圣母帖)》《秋兴八首》,另有《大草千字文》等知名传世作品。
《隋代墓志精粹·第2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中国正书大字典》原则上参照《中华大字典》部首编排法编排。《中国正书大字典》採用繁體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中,非“模范”之一“范”的简化字“范”、“范”分列。古碑帖中的異體字,《中国正书大字典》原则上收録在正體首文下,如:“游”、“遊”,《中国正书大字典》原则上收録在“游”字首文下。“徘”,“徘徊”之“徘”;“俳”,“俳優”、“瘖俳”之“俳”,亦可舆“俳”字通。“徘”、“俳”原为两字。古代书家笔下常以“俳”用作“徘徊”之“徘”。《中国正书大字典》则按原帖文義,確定归属。古本《千字文》中“夫唱婦随”,一般均书作“唱”,而清梁同书书作“倡”;《倪宽赞》中“倪”,书作“兒”,《中国正书大字典》按直观方法,收在“倡”,“倪”字首文下。
名碑名帖·完全大观--2-··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西泠印社编的《西泠后四家印谱(精)/西泠印社印谱藏珍系列丛书》西泠四家印谱包括陈豫钟,陈鸿寿,赵之谦,钱松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陈豫钟工书法,喜收藏,通小学,金石学家,篆刻师法丁敬,秦汉。讲究虚实,在繁简中得平衡。陈鸿寿篆刻追秦汉,旁涉丁敬,黄易等人。浑厚扑老,古拙中有神采,赵之琛篆刻师法陈豫钟,又取换衣‘奚冈’陈鸿寿之长。钱松,通金石,工书法,篆刻切中带削,及富金石韵味。
本书以目前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所收录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为纲,对这些技术项目的技术概况、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技术操作方法等内容予以、全面的阐述,还特别就技术操作方法中的器械和药品准备、详细操作步骤、治疗时间及疗程、关键技术环节、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等六个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全书共介绍了30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对应现行国家规定认可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326项,内容丰富、叙述详实、层次清晰、实用性强,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护人员的参考书,也是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基础教材,还可以作为普通群众了解中医药诊疗技术以及求医问药的科普读物。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江门市蓬江区白沙人(明属新会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开明儒心学先河,创“江门学派”,有“圣代真儒”“岭南一人”之美誉。《陈献章书法精品集》此次出版,江门市博物馆倾尽馆藏陈献章作品,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重要博物馆合作,获得陈献章作品数字图档和学术支持。本书收录全国范围内陈献章的书法作品及碑拓130件左右,释文与图片对照,全面呈现陈献章书法艺术,以供读者研究学习,此次出版对大湾区文化建设、传承岭南文化和广府文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具有出版的价值。
《元照英美法词典》共计460 万余字,收入及注释5 万余词条,包含词、词组的一般法律用法,并附图表30 幅、历史文献8 件。“ 精装版” 完整保留了原版内容,并个别勘误。 词典的旨义: “本词典的编撰旨在为中国提供一部以英美法律词书为集萃的新编中文版,其收词自古洎今,尤注意英美法的发展与词典的现代化。” “本词典以自19 世纪以来的英美法词典、百科全书、判例集、法律汇编、各部门法学专著等作为基础资源,并旁及加、澳、新等国法律词书及其法律与法学专著,综合编纂。”( 词典总审订潘汉典教授语) 词典的益处: 1. 通过为不断增长的中美间法律上的理解提供一个机会,这部词典将能促使强有力的、公正的法律制度得到持续发展。 2. 这部词典将为中美法律界提供更紧密联系的基础。例如,这部词典很可能成为两国律师的比较法培训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