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东京篇和柏林篇。东京篇以我接受采访的形式开始,柏林篇则是以我向阿部雅世提问开始。我们用这种方式谈论了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爱好。话题看似散漫,却有其隐在的联系。如果您有耐心反复阅读的话,就会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那种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凝聚着人类的沟通与情感的渴望。产品设计中语意传达的研究和应用,便是希望通过符号的价值来满足消费者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需求。产品语意学并非研究产品本身的符号性质,而是希望通过人类文化中的其他符号,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内涵。 芬兰在2002年初发布了其至2005年为止的“工业设计技术计划(The Industrial Design Technology Programme)”,如下图所示,其目的是为了使工业设计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中整合了多样的学科,并指出:那些为成功的主要的跨国公司都是把社会和文化的专项研究融合到它们的全球化开发中去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为破碎,个性化的需求在增加。认识到使用者这一终端的需要,并且产生建立在这
吴佩平、章俊杰编著的《产品设计程序与实践方法(实验性工业设计系列教材)》一共分为四章:章简单介绍了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以及工业设计包含的内容和特点;第二章按照产品设计开发的程序分小节讲解每一个设计流程,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流程;《产品设计程序与实践方法(实验性工业设计系列教材)》的第三章讲述了产品设计开发的思维模式,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实践方法;第四章用实践案例来解析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以及如何具体应用各种思维方法,案例汇集了学生练习、设计竞赛、企业实际设计项目等内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对前两章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具体和深入的理解。对应不同的设计任务,具体的设计程序和适用的思维方法也都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该书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针对学习对象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需要而撰著的。比如说,综合类院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学生初上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和产品设计课程时:综合类院校理工学科的学生初上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和产品设计课程时;专、本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升学考试时;学生毕业在正式公司受聘应试时:专职设计人员作表现技法研究时;业余爱好做表现技法研习时都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