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和诊断了当代中国法治转型时期呈现出来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而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陌生人群治理的风险社会阶段,对现代法治的建构有着客观的需求,尽管如此,我们对现代法治的性质、内部运作的结构与逻辑仍然缺乏合适和本土的“基本理解”。法治建设的困局实质是基本概念的危机。为此,理论上的急务,就是结合中国法治转型的经验,澄清现代法治的内涵。这就需要一套适合观察这种大规模现代社会的理论话语。本书就是引介这种理论范式转化的一次努力。
第三分册主要囊括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侵犯财产案,危害国防利益案的所有罪名,共计77个罪名。具体包括:故意杀人案,故意伤害案,强奸案,拐卖妇女、儿童案,侵犯案,抢劫案,盗窃案,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案等。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人类历史上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作者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本研究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逐一阐释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构成制度,以及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第二分册主要囊括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的所有罪名,共计108个罪名。具体包括:走私假b案、虚报注册资本案、妨害清算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为亲友非法牟利案、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等。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在不同的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官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区别?在英美、西欧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事诉讼当事人、刑事被告以及他们的律师各享有什么权利?在这部启人深思的著作中,一位的法学家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高度原创性的比较分析。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使得迥然相异的程序特征呈现为可辨识的几种模式。
本书作者借鉴国内外知名律所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传统提成制律所的一些弊端和中小律所发展的特殊需要,探索一条提成制律所全面改革之路。作者主张实行无底薪公共计时授薪制,在合伙人之外设立授薪制律师来配合合伙人共同办案,薪酬以小计算,合作关系比较自由。一方面,授薪制律师可以和多位合伙人合作博采众长,取得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合伙人的人力负担相对减轻,事务性工作大量减少,可以更加专注于案件办理工作。无底薪公共计时授薪制是在传统提成制和公司制之外的第三条律所管理之路,它必将带来律所管理和发展的新的繁荣!
《人民法院审判前沿系列》丛书由人民法院分管各业务庭室的副院长奚晓明担任主编,组织各审判业务庭室的法官针对当前审判实践中的疑难和前沿问题,尤其是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未能规定的问题作详细的阐释,并提出指导性的审判业务意见,供全国法院的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参考、学习。《人民法院审判前沿系列:民事审判前沿(辑)》为《人民法院审判前沿系列》的辑。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要的感知,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觉,不管你承认与否,甚至法官与其同胞们所共有的偏见对人们决定是否遵守规则所起的作用都远远大于三段论。法律包含了一个民族许多世纪发展的历史。它不能被当作只包含公理和推论的一本数学书。
本书系全面研究英国有关量刑与刑事司法的原则与问题的专著。对于量刑的基础理论、影响量刑的因素、各种罪犯的量刑、羁押与非羁押量刑、量刑程序以及特别量刑权力等问题予以阐释。尤其对于量刑指导意见的产生机制,上诉法院对于羁押量刑运作方法,少年量刑的框架等进行了批判性探讨,并将犯罪学,统计趋势与刑罚理论等进行结合研究,对法律、指导意见与法院裁判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清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