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权威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专业人士阅读。
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刑法的私塾》面市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和公检法等实践部门人士的好评。部收录的是2010-2013年的案例,第二部收录的是2014-2016年底的案例。第三部收录的是2017-2020年的讨论内容,并删除了与部、第二部重合的部分。
《论法的精神(上、下)》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倾力二十年,跨时代的经典巨著,被黑格尔誉为 一部美妙的著作 。 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反映了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气候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影响。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论述了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等。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生命的尊严 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 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法律社会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 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书为第四版。 全书以 法律多元主义 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 法治 赖以推进的 本土资源 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 国家法与民间法 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本书在国内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法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知识和方法引入
《圆圈正义》: 文章一部分来自作者精选的已发表的短文,另一部分为本书首发。目录经过重新编排,目录全文请见共享目录 圆圈正义 做一个勇敢的法律人 17 在自恋中攀登仇恨的高峰 22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纪念一只越狱未遂的鹦鹉 20 何谓榜样 28 今天是艰难的,但也是精彩的 35 下跪 42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不要轻易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 50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52 律师为什么喜欢为 坏人 做辩护 63 权力为大 各自珍重 州官可以炫权,百姓何以为炫? 67 思想、言论和惩罚的边界 111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见死不救、该当何罪? 72 路边的野草你不能采? 76 生命的尊严 生命的尊严:故意杀人三题 121 无论多么伟大 终有一天谢幕 129 人类的观念会崩溃吗? 在虚无中寻找意义 142 今天,你刷存在感了吗? 25 爱要常觉亏欠 客要一味款待 139 心怀永恒 活
该书阐释了制定法与判例法的适用方法与普通法判例法大体相同,即都采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种方法。所不同的是,在运用类比推理判定本案与先例在案件事实方面的异同的重要性时,普通法判例法所依据的,是先例中阐明的原则或普通法中的基本原则,而阐释制定法的判例法的判断标准则要受到该制定法本身的立法标准的限制。
本书第一版于2017年出版,是《民法总则》颁布后所撰写的一部基础理论著作,涉及民法学说、民法发展史、民事关系、民事主体、权利客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并结合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对其法源、结构设置、条文内容进行梳理、评价,完整展现了《民法总则》的全貌及演进历程,全面分析了《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规范在篇章体例与具体内容上所做的深刻变革。 在结构上,体系严谨,逻辑清晰,详尽阐释了民法基本理论与制度;在内容上,分析比较各家学说之优劣,借鉴吸收德国、日本和等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既有理论碰撞,又有实践指引,是法学学生学习、研究民法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本次修订结合我国《民法典》颁布之后民法领域的发展动态做出诸多调整,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学说以及实
作者基于三十余年的刑事理论研究和辩护经验,又经过八年的撰写、整理和编辑,本书《刑事辩护学》终于问世。 撰写本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等,均为2022年5月31日之前有效的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了中国刑事辩护的产生和发展进程、刑事辩护立法借鉴的外国经验及方向;刑事诉讼各程序及辩护律师在各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刑事辩护的经验。
梁慧星教授致力于民法理论和立法研究,曾参与国家立法,从事教学、培训等工作。《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收集了梁慧星教授所撰写的民法理论研究、立法建议、法典论争、问题解答、判解评论及翻译介绍等文字,汇编成集,分为六卷,卷民法典编纂、民法原理与法学方法;第二卷民法总论;第三卷物权法;第四卷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第五卷民事解答录;第六卷译介、判解、回忆及其他。 《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是对梁慧星教授关于民法学学术文献的编辑整合,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史料价值,将在中国民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书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知识权法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冯晓青教授撰著的个人专著。其以当前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为研究对象,对两办发布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理论探讨、实践对策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是当前我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立法研究、理论与实务研究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即将颁行的背景下,该专著的出版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与战略运作,使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变为知识产权强国。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新兴学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篇幅约42万字。本书读者对象主要包括:高校法律院系师生、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和政策研究部门、律所、中介公司和对知识产权感兴
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地整理出来问世,中外没有先例;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法是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的总和的科学思想构建法学理论体系,中外也没有先例。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和法学著述史上,有一定地位。 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如作者所指出的 从注释法学向学科法学转变、从讲义法学向理论法学转变、从西方法学向马克思主义法学转变。 本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会在人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过程中显现出来。 刘瑞复著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1卷法意识原理)》内容分为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三大部分。本书的重要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的面世,这是国内外没有过的;实现了作者关于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体系化。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或有一定地位,为国内外法学
该书的主要内容是:1.该书认为警察的讯问工作兼具证据获取以及侦查行动的作用,在法庭上需要受到法律的检验,因此警察的讯问并不应当简单地视为语言或者心理科学的范畴,而应当从语言、社会以及法律等不同的层次予以考虑。因而首次提出从 社会语言学 的范畴去规范警察的讯问工作。2.面对当前跨国犯罪日益增多的趋势,翻译在讯问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特别是在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跨境犯罪,警察在讯问中所提到的问题或者搜集的供词会受到法系的影响,作者以 日英 双语作为考察样本,说明了翻译在跨法系犯罪的讯问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差异对于讯问的不同要求和产生的影响。
《刑法学讲义》: 本书是超过800万人关注,引发学法热潮的 法律大V 罗翔教授撰写的一部面对普通读者的刑法普及讲义。 这本书囊括了刑法学所有核心议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原理性质的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写起,结合年来社会热点案例科普讲解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为读者构筑了完整化的刑法学体系。 罗翔教授以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案例与严谨的讲解,告诉读者,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规避风险、维护权益,更能激发读者以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理解各种社会事件和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启发读者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基本制度问题研究》一书依据201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以及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立足于从2003年在中国大地试行社区矫正以来二十年的伟大实践与艰辛探索,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完整的原理性和规范性研究。作为主权国家颁布的世界上部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社区矫正法》之出台并实施,促使我国非监禁性刑事执行制度进入法治化时代,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社区矫正法》出台之后,十分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法律制度问题进行规范化和体系化的专门性梳理与研究。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基本制度的学术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我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培训学院培养模式改革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本论丛配合同等学力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督促同等学力研修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的尝试,学院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习作汇集出版,及时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学术创作,建构探索性学术思维。本论丛包括民商事法律、经济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适用等内容,具体如:论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数据可携权的本土化实践与实务运用的若干问题、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刑民交叉问题、非破产解散情况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司法解决路径、 双碳 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探析、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制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等等。
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地整理出来问世,中外没有先例;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法是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的总和的科学思想构建法学理论体系,中外也没有先例。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和法学著述史上,有一定地位。 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如作者所指出的 从注释法学向学科法学转变、从讲义法学向理论法学转变、从西方法学向马克思主义法学转变。 本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会在人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过程中显现出来。 刘瑞复著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3卷法关系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三卷法关系部分,以*同志提出的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实际,充分注意到国内外法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性成果,是一种理论回应和落实号召的初步探索。本书的重要特点是马克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全书从自然法、法律与政体的关系、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社会因素,全面分析了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的优劣,探究三权分立制的西方国家得以建立与维系的原则。 孟德斯鸠认为在政治体制背后有一套"原则"存在。这套"原则"会驱动人民来支持该政权并为其效力。民主共和的原则为"崇尚德性",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君主制的动力则是"热爱荣誉",对于更高位阶、特权的渴望。专制政体的原则便是"对统治者的恐惧"。
钱端升先生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留下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如《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 德国的政府 》(1934)、《 法国的政府 》(1934)、《 比较宪法 》(1938、合著)、《民国政制史》(1939、合著)、《战后世界之改造》(1943)、《中国的政府与政治》(1950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议会委员会》(英文版)等学术专著。这些成果成为留给后世的巨大学术遗产,《钱端升全集》*次收录了钱端升先生毕生的学术成果与文献资料,可谓集大成之作。钱端升先生为我国政治学和法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先河。如钱端升先生率先运用 法律 形式主义 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研究聚焦于对各国宪法的研究,开启了我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先河。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钱端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 优秀 结题成果, 湖南省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成果。本课题将在界定 民商事习惯 的基础上,以清末变法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活动为中心,梳理相关史料并进行分析。篇 清末变法时期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具体包括:章 清廷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缘起与规则,第二章 湖南民商事习惯调查之过程与运作,第三章 馆藏湖南民事习惯报告书,第四章 《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所载之商业条规和章程,第五章 《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所见之民事习惯;第二篇 北洋政府时期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具体包括:第六章 北洋政府时期民商事习惯调查之重启,第七章 湖南民商事习惯调查成果,第八章 民国大理院司法档案中涉及湖南的民商事习惯;第三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之民商事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正式提出要在中国建设法治政府。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要在2020年建成法治政府。2014年十八大四中全会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世界法制发展史上,由政府自己明确提出要求,并以极为坚强的决心和速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极为罕见的。 《从依法行政到建设法治政府》从作者30余年来有关行政法论文中选择集成,不仅记录了我国法治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我国从依法行政到建设法治政府的伟大历程中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