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央统战部组织力量编写,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专门史丛书》之一,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华文出版社联合出版、华文出版社发行。 全书共12章,52万余字,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变化、重要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特别是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统一战线重要思想和统一战线的新发展、新成果。 本书是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史研究的新成果,是全国党政干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重要的工作用书,也是党史、统战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本书聚焦“美”“实”“效”“协”“共”五个字,深刻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传递鲜明观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不可逆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尖端科技领域地位领先, 美国文化 具有吸引力。不过美国不仅是个的超级大国,也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他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在此之前,为了未雨绸缨,需要早作准备,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为此,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看作关健地区。他列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各五个,对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一一作出分析判断,并就美国对它们的政策提出建议,其中有关中国的评述占有较大篇幅。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谦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海内外关于陈伯达的唯一长篇传记,以70余万字的篇幅,记述了陈伯达85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身为国民党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的关系,他的被捕和出狱,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他如何跃为中共“理论家”、《红旗》总编, 他与毛泽东、江青、康生、林彪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文革”中怎样由江青的同伙变为林彪的盟友…… 本书作者多次直接采访了陈伯达本人,并访问了众多的知情人,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以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现了陈伯达不寻常的
李鹏亲自撰写的这部自传体书籍,时间跨度从1928年至1983年,共55年。全书共16章,48万余字,收入了130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在书中,李鹏除了大篇幅回忆和妻子朱琳相识、相知并共同抚育小鹏、小琳和小勇三个孩子的家庭生活,也记叙了自己和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颖超、李富春等革命元勋交往的经历。 李鹏于1928年10月20日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 他的父亲李硕勋曾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他的母亲赵君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周恩来留法同学赵世炎的妹妹。李鹏的三姨赵世兰则是党内有名望的老大姐之一,连邓颖超、蔡畅等人都称她为“大姐”。 不幸的是,1931年9月,李硕勋在李鹏3岁的时候就为革命牺牲了。 《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一书中,他
张静如教授是中共党史学基础理论的开拓者,是这一研究领域中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共党史学家,其代表性著作《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立足于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要求,结合中共党史研究实践,分析解释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的概念和范畴,涉及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重大学术基础问题,从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与史学方法论角度对党史学科进行了理论阐释,被认为是中共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本书初版于湖南出版社出版1995年7月。
《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的台前幕后,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时国际政治关系与世界格局,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复杂错综的外交斗争淋漓尽致地摆在了读者面前。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还有惟妙惟肖的秘密细节,气势恢弘,视野开阔,内蕴深厚,丰富可读,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掌握“看家本领”》一书由哲学家、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孙正聿教授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真切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