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解释欧洲近代初期数十万“女巫”被处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针对妇女的战争同时发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5世纪前农民和工人的日常斗争;土地私有化和扩张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机械身体观的兴起;欧洲大陆的大规模猎巫;猎巫策略在美洲的重演与当地妇女的反击。通过回顾这段300年的历史,费代里奇表明:猎巫运动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再生产合理化的过程体现,它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劳动能力和自我所有权提供了必要支撑。换言之,对女性生育和身体的控制(以攻击女巫为代表)是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关键步骤。费代里奇以女性视角对话马克思的原始积累学说和福柯的身体理论,对于传统历史叙事和理论范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本卷为书信卷,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从1856年至1859年的通信,同时也包括马克思与他人、恩格斯与他人的通信以及燕妮与恩格斯的通信等。本卷书信的顺序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宝贵的资料。在通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一家的生活状况,让他从一个哲学家、理论家回归到生活中,而展示给读者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与拮据,在这样的困境中,马克思依然坚持理论的开拓,而这一时期正是《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创作时期,读者能够了解到这不重要的手稿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同时,这些书信也真实呈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恩格斯给予马克思无私的帮助、资助与关照。正因为本卷是书信卷,增加了本卷的可读性和可推广性,不似理论深奥难理解,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阿尔都塞在书中还尤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对哲学的体系性及作为西方传统哲学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和存在论作出历史性考察,并借助伊壁鸠鲁、斯宾诺莎等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和“没有主体的过程”这个唯物主义范畴,解构了人们围绕认识论和存在论提出来的一系列假问题,把它们揭露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理论欺骗。本书及其姊妹篇《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代表阿尔都塞对自己哲学观的最后总结,它们
150余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根据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革命,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起一个在现实中能得以实践的社会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在书中他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而在该书出版150年后的今天,仍旧在被人们反复阅读和研习。日本经济学教授的场昭弘,结合自己在“二战”后数十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经验,对《资本论》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将《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出《 资本论 轻松读》一书,将人们对《资本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本书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新飞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主题,努力探讨传统学术的精华通向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和剖析典型性命题,展现中国智慧的光彩。本书探讨了如下三大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贯通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性;为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所应具有的使命情怀。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作者通过创造性阐释,系统深入而又亲切有味地论述了展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新视角、史学经典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锻造、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在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思想逻辑,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力求全面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它不仅深刻挖掘了以往人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如阶级理论、国家理论、革命理论、民族理论等,而且也深刻挖掘了以往人们重视不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文化理论、政治发展理论等,因而,《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向人们展现了内容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
本教材着眼贯彻*总书记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1篇进行导读。 本教材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夯实读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准确揭示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打牢读者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根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升读者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魅力的同时揭示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使读者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自觉运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
《思考的痕迹:重读马克思的记忆与思考》是从作者发表的260余篇论文中精选出来50篇编辑加工而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的,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路历程及其思想演变,反映了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理论途径。同时,从内容上看,这部著作是一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的专著,涉及到哲学观、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全书分上下册,由50篇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的论文构成。
本书分四大专题:一、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专题研究,二、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专题研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综合研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每一专题选取本年度有较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就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进行概述,以全面、完整地体现本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 新成果和最 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年度完整地选取三十篇左右的论文不同,本书通过提炼核心内容,压缩每篇文章的字数,增加了收录文章的数量,从而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和学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