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飞教授《浮生取义》一书的修订版,并附以他研究 的另外两本著作《 与美好生活》和《 作为中国问题》,全面呈现他 研究的 主要内容。这项 研究源于21世纪初费立鹏团队对中国 率的重新测算,发现中国 率属于世界 的之一,却与西方 一般 规律颇为不同。吴飞为了深入研究中国 问题,首先详细梳理了西方 学的哲学基础,形成《 与美好生活》一书,然后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研究,以“过日子”和“做人”解释中国 大多起于家庭纠纷的现象,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正义问题,形成《浮生取义》一书。《 作为中国问题》则是对两项研究中主要思想的简要呈现。这三本书初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国 率也早已降了下来,但人们对“过日子”和“做人”的思考并未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仍然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时评中国》系列因其着眼于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评论写作思维的启发,有助于养成中学生对时事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时政视野,激发他们对时评写作的热情,契合高考语文时政类阅读与评论写作的命题方向,受到中学生读者群体及中学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曾被列入中学生假期阅读参考书,入选多地高中语文考试时政类阅读材料,并被语文特级教师推荐。本书分为“思维方法”“时代记录”“冰点暖评”“不同观点”“媒介素养”“写作精要”六辑,将延续《时评中国》系列对于社会议题、民生热点的理性评论,同时在内容体例上,将进行升级调整,增加对评论写作的实践性指导,对近年高考作文题进行专业分析,提炼评论的写作方法,以满足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和学生对于评论写作方法的关注与需求。
本书根据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翔实、生动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本书共分三部分:“逆水行舟”、“砥柱中流”、“拨乱反正”。本书通过对“文革”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介绍,阐明了十年浩劫对党和国家带来的沉重灾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屈不挠的斗争。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第一编内容为中央官制,第二编内容为地方官制,第三编内容为秦汉时期官吏的选用、考课及其他各项制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传统史学方法,充分利用传世和考古资料,对汉代以后尤其是乾嘉以来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考究和审订,全面阐述了秦汉中央与地方官制结构,条理清晰,把各种官位的源流、演变以及作用、评价都作了足够的交待,成为了解和研究秦汉官制乃至中国古代官制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真正的秦汉官制“史”著作。
劳动,人类摆脱荒蛮、创造历史直接的因素。 纵观一部人类文明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当今的信息时代,劳动一直推动着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直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与全面发展。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庙,中国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这些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无不辉映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本书以“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为时空场域,以“农民政治社会化”为研究对象,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静态与动态、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就不同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化展开立体式探讨。运用文献和比较研究方法就建国70年来的农民政治社会化进行纵向考察,总结不同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载体、特征、效果,探讨农民政治社会化变迁的机制、目标、原则、动力以及逻辑规律。 继而,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从政治认知、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评价、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行为等方面考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样态,着重从农民身份、文化、区域和经济等四类要素分析农民政治社会化内容的相关性及其呈现的总体性特征,对农民政治社会化各变量与其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解析农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结,开创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革命道德,对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革命道德》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道德,分析其历史地位、重大作用,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历40多年高速发展,迅速成为 化创新城市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深圳过去40多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从微观角度解释了深圳取得创新奇迹的内在原因,以及深圳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内在机制与效果,总结深圳经济增长并伴随着持续转型升级所具有的内在规律与经验。 深圳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从而吸引孕育海量的中小微企业,是创新政策实施的重要基础。市场主体与有关政策的良性互动构成了高效的创新生态。创新政策在中小企业的人才、融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培养样本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政策通过加强行业内外企业与科研院校联系,构建创新网络,促生创新集群。创新政策在补齐企业发展短板,增强公共知识的积累,
本书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研究马克思合作思想的新视角,从两个方面拓展了对合作概念的分析。并从马克思合作思想出发研究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共享资源与共享利益相适应的、不断演进的、合作的生产方式。针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共享经济的合作之困,提出了以合作为目标的共享经济治理方略和促进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运用马克思合作思想分析共享经济,有助于揭示共享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把握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为解决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难题提供新的对策思路。
“中书门下体制”是本书提出的用以涵盖唐中后期政治体制的核心概念。这个体制是在原有“三省制”框架内成长起来的,基本特征是以中书门下宰相机构为中枢,决策行政合一,以尚书六部和内外使职为行政主体,“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整个官僚系统的运作形成了新的体制。 政务的申奏与裁决则依托不同于三省制下的政务文书体系,形成了新的政务运行机制。这个体制在开元十一年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时初步建立,经唐中后期和五代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北宋政治体制的基础。本书力图摆脱以往制度史研究中的静态描述,厘清宋人著述中对唐朝制度理解造成的混乱,从政务文书等基础史料出发,研究唐朝各个时期实际运行的制度及其变化,以期建立一个有利于描述唐代政治体制总体变化的叙述框架。
本书构建了一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的要素体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时间要素、渠道要素、保障要素、评价要素等,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具体来说,政府、媒体与公众是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主要参与主体;在内容上要坚持真实性、全面性、权威性、统一性、开放性、人文关怀等原则;在时间上要处理好时新性、时宜性的关系;在渠道上应坚持发布渠道的多元化;优化政府应急信息管理制度、应急信息发布的行政问责制度、法律法规等保障体系,并科学评价应急信息发布效果。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本书全面论述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的反贪斗争史。主编王春瑜曾组织多位学者,倾其多年心血著成《中国反贪史》,截止到民国前,实则为中国古代反贪通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获国家出版奖。时任中纪委书记曾专门致电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购买10套送中纪委委员(书稿后记中有说明)。2013年,本书经过修改完善,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民国部分,以《中国反贪史》之名在我社出版。反贪是历史性的更是现实性的问题。本书的价值在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者对书稿再次修订,但该书版权已到期(签了5年)。 作者就此书稿专门致电,福建人民有意向出版该书,问我社是否还有兴趣。为此已向分管社领导做了汇报。 因书稿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及作者的影响力,建议收入我社 人民文库 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