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 地理条件 能量 支配作用 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保守思想 从埃德蒙 伯克到唐纳德 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是美国著名政治研究学者科里 罗宾,经过多年对美国保守主义潜心研究后的重磅力作!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即引发热烈反响和广泛探讨。 本书第二版不仅对盘根错节的保守主义思想史,开展了系统性的丰富和完善;而且结合了美国当下不容忽视的政治事件,例如,特朗普的竞选手腕和执政理念,生动展现了保守主义这一始终游荡于美国政坛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幽灵。 作者科里 罗宾对何谓 保守主义 的阐述,不仅将令读者醍醐灌顶,所提供的案例更是扣人心弦。书中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清楚呈现了保守思想的核心理念,梳理出美国的政治谱系和变迁历程,最重要的,是揭开美国政界更迭背后的永恒逻辑。
本书是《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十版)的英文影*版。承继该书前九版的写作脉络,第十版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本书阐述了从20世纪、21世纪的战争到全球金融与治理的诸多内容,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久耐用的分析框架,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变幻。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为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者储殷对美国政治的基础理论和历史的研究。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起源讲起,在近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视野下,全方位地分析了美国从建国到帝国形成的过程,以及宗教、种族、政党、社会运动等多维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错综复杂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大国竞争中的中美关系。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尤以对美国总统大选运作机制的分析为特点,将其作为透视美国政治的棱镜,揭示出美国政治长期以来的制度性问题和局限,并探讨了一系列大众读者关心的美国问题,诸如身份政治、种族平权、资本介入政治、对选举的影响、媒体的政治化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等。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旨在帮助中国读者跳出自身文化语境的局限,匡正流俗误解,真正 读懂美国 。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 帝国碰撞 ,对 帝国 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 塑造 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个人主义是美国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之一,今天其影响力无处不在。本书作者亚历克斯 扎卡拉斯深入剖析了安德鲁 杰克逊总统时代的政治辩论,揭示了个人主义思想如何在当时萌发,并深刻影响了美国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杰克逊时代的政治辩论为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普及了 自力更生的拼搏者 自然权利的拥有者 白手起家的英雄 三种神话,将美国塑造为自由和独立的理想之地。然而,这种个人主义话语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决定谁能享有平等权利和自由时存在的偏见,以及对自由市场的过度理想化等。通过深入研究杰克逊时代的政治辩论和相关历史事件,本书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公元3 9世纪欧洲历史从古代转向中古。半个世纪以来,依赖于某些经典叙事性史料建立的宏大叙事备受挑战,新的史料与新的解释多种多样。在这一学术背景之下,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参照,基于史料分析,广泛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的罗马帝国 3 9世纪的欧洲政治与政治观念》从政治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角度,以罗马帝国观为关键词,对这一段历史转型进行了重新解释。随着古代罗马帝国遭遇政治和军事危机,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涌现,帝国东西部也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率先成功转型为神圣的罗马帝国,而西部则经历了帝国消失、蛮族王国兴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基督教化,并于7 8世纪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精神世界。9世纪加洛林王朝以独特的方式复兴罗马帝国,从而明显地回归到从古代罗马帝国向中古神圣的罗马帝国的历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对出版于1998年的《冷战及其遗产》作了补充、修改与完善,包括增加文献资料、改写部分章节等。该书以战争与和平为主线,尝试理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描述、理解与解释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与较量,重点探讨冷战的起源、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冲突案例、核武器与冷战、冷战时期的东西方经济关系、联合国在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世界与冷战、中国与冷战以及冷战的结束等相关历史问题,也思考冷战的遗产对冷战后世界的影响。
在过去的 20 世纪,美国逐步成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以及后冷战时代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文化都出现了裂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分化,思想观念、政党政治、国家治理的两极化,孕育了一个失衡的利维坦。 贯穿在美国古今之争中的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的斗争,凝结了晚近五六十年来美国两大政党、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例外论之间南辕北辙的撕裂,更延续了殖民时代 两个新英格兰 背道而驰的分裂底色。本书追索其背后的历史记忆、政治斗争、文化分歧,并且深入当代美国最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亨廷顿的思想轨迹,从而更恰切地理解美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航向,以及更为现实的现代政治世界与现代政治困境。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在此进程中,国家建构是基础,权威进化、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内外融合相互调试构成了政治发展的重要机制。凭借这些机制,东南亚国家在政治发展中初步建立了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国家形态,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改变社会、改变传统时代遗留下来的力量的同时,各种传统的多元力量在适应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既改造着自己,也影响着国家建设。由此也就使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体现为,在接受现代的因素的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从而使政治发展充满了曲折性。
从5世纪到12世纪,当欧洲大片地区仍然无人居住时,一个社会已经成长了起来。这个社会必须学习如何组织公共生活秩序。今天西方的许多基本政治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及稍后一段时间形成的。 在这本写于1960年代的小册子里,作者追溯了西欧政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例如主权、议会、公民权、法治和国家等我们熟悉的观念。在他看来,中世纪有两条意识形态的主轴影响着一系列观念、制度以及历史进程的发展。以13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理论在欧洲重现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主导历史进程的是神权 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在此之后前者则逐步让位于自然法 自下而上的意识形态。作者展示了这两种政府观念的冲突过程,以及它们的罗马或日耳曼根源,并解释了中世纪社会中教会权力的主导地位,以此诠释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
20世纪90年代,麦克福尔长期住在莫斯科,目睹了很多事件,并掌握了一手资料。《俄罗斯未竟的革命》是一部深入了解这个艰难时期的俄罗斯历史的著作。麦克福尔的结论是,任何对俄罗斯向民主化成功转型的分析,必须同时关注它的失败。他说,俄罗斯 苏联的案例揭示了缔造社会契约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俄罗斯精英缔结联盟的努力为什么会失败,以至于产生两个对立阵营的暴力对抗和一个迟滞的民主化转型。
立足东南亚四个国家数百年的历史演进,本书致力于回答 为什么在经历了民主转型、新自由主义改革乃至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之后,第三世界国家依旧难以扭转自身的发展命运 。基于比较历史分析,本书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所经历的种种变革都几乎是由精英主导的,旧秩序中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结构被保留下来。依附性的人身关系、碎片化的权力结构以及事实上的权力世袭机制等 前现代 因素与那些作为 现代性 价值的市场体系和民主制度结合在了一起。脱胎于封建一殖民时代的权力精英在历经多次变革之中依旧展现出强大的历史延续性,这使得普通民众拓展实质自由的诸多努力变得异常艰难。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本论文集是作者近年来研究冷战时期东亚地区国际史与中国有关的外交政策所公开发表的成果,主要内容是研究二战后期到全球冷战结束大约50年的东亚地区国际史的一些问题的体会,特别是冷战的兴起到终结带给东亚的影响。从这些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了解到,当今很多发展趋势和一些障碍等,有不少实际上都是那个时代的国际体系、区域问题的矛盾和演变的延续或遗留物;当今东亚国际体系的出现及其诸多特点,显然是非预期的,其发生与演变的部分逻辑的确早已经蕴含在二战后期直到冷战时代的争论之中。关于冷战对东亚的影响,作者与国内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一个时期之后的确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前面的路仍然很长,这些研究对其后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