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纵览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兰西、德意志、美国7个世界大国争霸的历史,从各国初期的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到后期的战略失误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再现了西方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过程。 书中从战争、贸易、政治、外交、科技等多个维度,对各国历史做了综合分析,讲透大国争霸过程中的热血与残酷、文明与杀戮、算计与征服、欲望与眼泪。
《保守思想 从埃德蒙 伯克到唐纳德 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是美国著名政治研究学者科里 罗宾,经过多年对美国保守主义潜心研究后的重磅力作!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即引发热烈反响和广泛探讨。 本书第二版不仅对盘根错节的保守主义思想史,开展了系统性的丰富和完善;而且结合了美国当下不容忽视的政治事件,例如,特朗普的竞选手腕和执政理念,生动展现了保守主义这一始终游荡于美国政坛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幽灵。 作者科里 罗宾对何谓 保守主义 的阐述,不仅将令读者醍醐灌顶,所提供的案例更是扣人心弦。书中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清楚呈现了保守思想的核心理念,梳理出美国的政治谱系和变迁历程,最重要的,是揭开美国政界更迭背后的永恒逻辑。
本书是《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十版)的英文影*版。承继该书前九版的写作脉络,第十版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本书阐述了从20世纪、21世纪的战争到全球金融与治理的诸多内容,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久耐用的分析框架,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变幻。
行将崩溃、战败的1945年,是日本历为悲惨,从很多方面来说也存在很多独特现象的年份。本书作者根据史实和史料,全面介绍了1945年前后日本面临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及外交局面。 军事上,日军军纪崩坏,在战术、战略和指挥等问题上失当,甚至出现以气球炸弹轰炸美国本土的疯狂之举,经过吕宋战役、硫黄岛战役、伊洛瓦底会战等战的惨败后迎来了覆亡。在社会和经济上,日本帝国政府对国民的着装、食品、职业、储蓄、生育、娱乐等方面进行控制,将节省出来的物资用于军事。在外交上,日本内阁为体面地投降而四处问路。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帝国终走向灭亡。 1945年的日本,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交接台。作者叙述客观,有理有据,旨在让读者清醒地认识战后远东历史,更好地展望未来。
个人主义是美国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之一,今天其影响力无处不在。本书作者亚历克斯 扎卡拉斯深入剖析了安德鲁 杰克逊总统时代的政治辩论,揭示了个人主义思想如何在当时萌发,并深刻影响了美国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杰克逊时代的政治辩论为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普及了 自力更生的拼搏者 自然权利的拥有者 白手起家的英雄 三种神话,将美国塑造为自由和独立的理想之地。然而,这种个人主义话语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决定谁能享有平等权利和自由时存在的偏见,以及对自由市场的过度理想化等。通过深入研究杰克逊时代的政治辩论和相关历史事件,本书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现实政治 ,一个被无数政治家、外交家挂在嘴边的词,多用来抨击政敌的幼稚、异想天开,并彰显自身的成熟冷静、低调务实。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比尤则试图突破这些政治话术的罗网,从历史当中还原 现实政治 的真实含义。 通过梳理概念内涵的演变史,以及俾斯麦、张伯伦、基辛格等人的政治思想与外交实践,比尤挖掘出 现实政治 所不同于 强权政治 世界政治 等术语的独特力量,并强调了更广义的现实主义外交策略在当今世界的重要价值。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为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者储殷对美国政治的基础理论和历史的研究。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起源讲起,在近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视野下,全方位地分析了美国从建国到帝国形成的过程,以及宗教、种族、政党、社会运动等多维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错综复杂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大国竞争中的中美关系。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尤以对美国总统大选运作机制的分析为特点,将其作为透视美国政治的棱镜,揭示出美国政治长期以来的制度性问题和局限,并探讨了一系列大众读者关心的美国问题,诸如身份政治、种族平权、资本介入政治、对选举的影响、媒体的政治化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等。 《权力之路:36面透视美国政治》旨在帮助中国读者跳出自身文化语境的局限,匡正流俗误解,真正 读懂美国 。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在此进程中,国家建构是基础,权威进化、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内外融合相互调试构成了政治发展的重要机制。凭借这些机制,东南亚国家在政治发展中初步建立了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国家形态,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改变社会、改变传统时代遗留下来的力量的同时,各种传统的多元力量在适应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既改造着自己,也影响着国家建设。由此也就使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体现为,在接受现代的因素的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从而使政治发展充满了曲折性。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 霍夫施塔特在本书中精彩分析了美国一部分边缘群体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选举政治,为理解美国当代格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书中,霍夫施塔特剖析了在美国政治动荡中各方力量的角力,以及一小部分边缘群体对美国政党的重大政治议程所施加的作用。 霍夫施塔特发现,政治中的非理性以及个体行为的凸显,会对现实政治问题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更甚者,会对更大的群体产生一种传导作用。本书不仅是一部美国政治史,而且是理解美国政治团体发挥作用方式的经典著作。
本书从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视角出发,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评析国际日本研究,特别是欧美英语学界的日本研究。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共19个篇章:部分为学术史回顾。第二部分关注译介,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国内出版的国际日本研究译著,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其第三方镜鉴的意义。第三部分为书稿的主体,聚焦国际日本研究经典作品析论。书目的甄选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考量:其一,作品本身具有较高质量,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目共睹;其二,中国国内对其关注或了解相对较少,或在日美等不同学界境遇迥然,值得探究其背后的褒贬臧否;其三,作品反映出较强的典型性和样本意义,能够尝鼎一脔,透视不同学科在特定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学术风格。在行文中,着意以下几点。首先, 以点带面 ,以一部作品为借力点或切入口,进而引发对该研究领
20世纪90年代,麦克福尔长期住在莫斯科,目睹了很多事件,并掌握了一手资料。《俄罗斯未竟的革命》是一部深入了解这个艰难时期的俄罗斯历史的著作。麦克福尔的结论是,任何对俄罗斯向民主化成功转型的分析,必须同时关注它的失败。他说,俄罗斯 苏联的案例揭示了缔造社会契约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俄罗斯精英缔结联盟的努力为什么会失败,以至于产生两个对立阵营的暴力对抗和一个迟滞的民主化转型。
本书将保守主义和贸易法改革作为影 响 新孤立主义 的两个自变量来详细阐述, 并使用 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冲击效果和保守 派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这两个核心变量来 解释 新孤立主义 在美国从 观点 变为 实践 的发展过程,即它们共同促成 新 孤立主义 观点的产生、发展并逐渐被付诸 实践。 本书按历史经纬论述了塔夫脱、肯尼迪 至里根、布坎南、克林顿、小布什至奥巴 马、特朗普等六个时期,美国保守主义与自 由主义各政治派别在政治、经济上斗争历史 演变的过程。利用大量贸易自由化的数据和 保守派政治力量在各个时期的政治浮沉,来 解读美国 新孤立主义 的兴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