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0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概述了无入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多无人机编队控制、多无人机协同控制与决策、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与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2章“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主要建立了无人机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几种典型的飞行控制方法,建立了编队相对运动学模型,研究了编队飞行的队形集结、队形保持、队形重构与编队自适应控制技术。 第3章“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主要研究了二维空间下的单机航迹规划、多无人机协同离线航迹规划和在线航迹规划,以及三维空间下的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 第4章“多无人机协同搜索”,主要研究了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的动态目标协同搜索,以及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静止目标协同搜索。 第5章“同构多无人机协同察打”,主要研究了考虑威胁躲避的协同
本书介绍了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概念、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地位作用,系统阐述了技术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以及军用软件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可作为研制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军事代表和与产品或武器装备采办、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的相关人员学习用书,以及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电磁波无疆无界,看不见,摸不着,跳动于无形空间,渗透在每个角落。电磁频谱像土地、森林、矿藏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人类共同拥有,军民共用、敌我共用、国际共用,具有资源无限性和使用有限性的特点。电磁频谱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世界范围内的频谱资源争夺日益激烈。 本书从电磁波的发现开篇,围绕电磁频谱的前世今生,全面地阐述了电磁波、电磁频谱、电磁环境、频谱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相关技术、精彩事例,还包含管理流程、规则和方法的介绍,并生动讲述了频谱管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现代战争中的典型应用。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的电磁频谱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磁频谱蕴藏的巨大经济军事价值及面临的激烈国际争夺,期望能够引导各位读者关注电磁频谱领城,创造“人人争当
推理集情报分析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在情报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本书系统介绍并梳理了关于推理工作的背景知识与专业理论,借鉴哲学和逻辑学思想,突出需求牵引与实践运用,从多维度提出针对情报分析中假设推导、因果分析、前景探索、战略评估等相关问题的推理方法,有利于深化对情报理论的认识,推动情报分析能力提升,为情报分析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可供从事情报研究、情报工作、情报分析智能化平台研发的相关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情报学、战略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本书聚焦于无人机作战,首先梳理分析了世界各国在无人机作战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历程,介绍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无人机作战,到今天无人机在作战领域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全过程,以“捕食者”(MQ-1)和“死神”(MQ-9)等著名无人机为例,描述了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的无人机以及配备导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重要作战行动中采用的作战样式和达到的作战效果;其次,本书变换视角,从无人机在特别分子手中所带来的危害切入,以反无人机为重点,讲述了针对无人机的防御作战;再次,以蜂群、人工智能在无人机作战中的应用,指出了当今无人机作战应用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对未来无人机作战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用于关注世界军事格局与武器装备发展,想了解更多无人机革命史的军事爱好者;适用于从事无人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想
本书是一本有关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与审核的新书,也是一本驻厂、所军事代表实施武器装备质量审核的新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的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和承制单位内审、外审的要求、做法、市级审核的案例和注意事项。全书分八章,即包括:综论、装备研制质量工作策划、装备研制质量管理、装备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审指南、装备承制单位资审查、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检查与案例等,
《装备性能试验》是“装备试验鉴定系列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装备性能试验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装备性能试验的概念、地位作用、特点与要求、组织管理、总体筹划、专用性能试验、通用性能试验、试验方式方法、试验设计与评估、试验组织实施、试验条件建设、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等。 《装备性能试验》主要适用于从事装备研制、试验和鉴定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也可作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和培训用书。
《国防动员研究》面向全军、开放办刊,是国防大学的窗口,是理论创新的园地,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防动员研究》前沿性强,覆盖面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军队中高级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教研人员了解理论动态、交流学术、促进工作的重要助手。
本书围绕“后发国家何以突破关键技术”这一主题,通过五个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案例,探索我国在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现实情境下,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在哪里。 针对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载人航天工程五个国之重器,书中在详细介绍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历程、我国所进行的技术追赶及当前全球格局的基础上,对我国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关键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这些关键经验包括双循环创新模式、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面向商业运营的技术追赶、主供模式、决策伦理等,它们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赶超路径与自主创新经验。 本书基于作者在铁建重工、中国商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所做的大量访谈和调研写作而成,还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我国核心技术突破的艰难历程和
《现代枪械大百科(图鉴版)(第2版)》精心选取了二战以来世界各国研制的200余款经典枪械,现代军队的主要枪种均有涉及,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和霰弹枪等,每种枪械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研制时间、主要构造、作战性能、使用单位等知识。 《现代枪械大百科(图鉴版)(第2版)》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版式新颖别致,不仅适合资深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还可作为少年儿童的军事启蒙读物。
全书分七部分,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章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至六章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章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内容分为讲座、访谈、时平、战略四方面。全书以附录文章《2049: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收尾,此与正文第七章相呼应。 “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电子战又称为电子对抗,从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从电子战走向电磁频谱战:电子对抗史话》主要以这段百年历史为创作素材,从电磁频谱的利用、占有、争夺与管控的视角对电子对抗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点面结合的阐释。主要包括:电子战的作战域;电子战的诞生,即20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中通信电子战、导航电子战、雷达电子战相继登上历史的舞台及其在电磁频谱中所开创的全新作战样式;电子战的兴起,即20世纪后半叶光电对抗将电子战的用频范围从微波频段拓展至光波频段,这一时期的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交战各方在电磁频谱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电子战的异军突起,即21世纪前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电子战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全新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电磁频谱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