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E系列”这一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策划的“下一代坦克车族”为核心内容,详细地从政治、经济、战局、技术乃至人物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剖析了纳粹在即将灭亡的关头,企图以怎样的一幅“未来派画卷”来扭转战局的妄想,以及这个妄想——E系列的起源、技术特点、取得的成就和最终破灭的全过程。
《武器》主要阐述了相互威慑理论的原则。后来,这一理论曾一度被作为美国的核战略原则。《武器》认为,核武器是一种无法防御的;武器;它的出现,将使战争从人类世界上完全消失,或至少必须消失。《武器》还认为,在核攻击面前,不存在任何防御手段,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必将在核报复打击下同归于尽。因此,发动核战争已不再是一种符合理智的政策选择了。布罗迪写道:迄今为止,我们的军事机构主要目的都是赢得战争。而从今以后,它的主要目的必须是避免战争。它大概不可能有其他什么有益的目的了。
从德国的阿拉多Ar-234 “闪电”、日本的三菱“零”式、美国的B-29“超*空中堡垒”、英国的费尔利“剑鱼”、苏联的伊留申·伊尔-2M3,到法国的莫拉纳-索尼埃MS 406C1……本书详细介绍了1939年—1945年二战期间各国的主流战机,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此外,本书还为一些战机提供了整页的彩色侧视图,且标注了每一个细节,用图解的形式详细解读了这些战机的特点,深入描述了该战机的发展、制造历史和技术参数。对喜欢二战战机的军事迷来说,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精美读物。
前苏联远洋水面舰艇发展道路曲折而坎坷,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个陆权国家走向大洋的种种侧面都能得到体现。《走向大洋:前苏联冷战时期远洋水面作战舰艇》全面回顾了前苏联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解体之前,面临的海上环境、潜在对手的发展情况、海军战略,以及以上各方面因素对前苏联海军从82型重巡洋舰、68系列巡洋舰到“现代”级、“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等各级别大中型远洋水面作战舰艇设计、性能以及作战部署等方面的影响。 《走向大洋:前苏联冷战时期远洋水面作战舰艇》图文并茂,适合对海军舰艇及舰载武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与收藏。
内容简介:n 本书主要讲述了后苏霍伊时代的故事。苏霍伊设计局新任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领导设计局对苏-27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使其成为传奇式的飞机。本书从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对抗开始写起,描述了苏-27飞机方案的诞生,以及苏-30、苏-33等系列改型飞机的发展,其中涉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当然更多的是对飞机、发动机、机载雷达、武器系统等研制工作的描述,可以说本书是苏联30多年航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部近代世界巡洋舰的发展史,海人社编著的《世界近代巡洋舰史》从1910年所建的最早轻巡洋舰——英国的布里斯托尔级起,直到今日的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为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包括世界各国海军建造的巡洋舰。虽然巡洋舰的特征以及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仅次于主力舰的地位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世界近代巡洋舰史》中,对于军舰中广受喜爱的各种巡洋舰,以大量富有魅力的照片和详细说明,将其发展历程进行了说明。
发生在20世纪4O年代的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回顾那段历史,除了感叹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之外,我们也应该正视日本海军的发展史。 回顾日本的海军发展,主要就以明治维新前后即l87O年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这76年为主。本手册就是一本讲述旧日本海军舰船建造、设计历程的大型文献史册,一本涵盖这76年间旧日本海军33类2000余艘舰船的完全资料手册。 本手册从策划到完稿历时半年时间,作者遍览了日本出版的数十本相关书籍,很多资料都是次披露,作为军迷,特别是对太平洋战争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可作为内弹道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火炮、轻武器、弹丸、引信和火药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的教材,并可供从事武器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使用。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1904 年至今研发、生产的各种坦克与装甲车,包含了像艾布拉姆斯、谢尔曼、黑豹和T-34坦克这样的的坦克和装甲车,并详细列出了每种车的重量、尺寸、行程、装甲厚度、动力和机动性能等参数。 本书全彩印刷,配以数百幅全彩的车辆侧面展示图,是一本各种坦克与装甲车的详尽图文指南,非常适合军车爱好者及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这部拥有三十万字的论述、千余幅精美图片的《刀兵相见》,是一本从冷兵器、火器两方面考究明清至民国期间轻武器研发成果的兵器类图书。书中附带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造型奇特的兵器。我们从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中走进文字的字字珠玑时,那种激荡人心雄浑深厚的感染力便极强的冲击着我们。其实每一件兵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饰,其背后总是深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作者以敏锐的视角,深厚的洞察力,窥探兵器背后的故事。又如那把锋利的“戚家刀”,曾无数次劈开昔日倭寇氤氲东南的迷雾,而这一切消失的历史都原封未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历史再现性便成了《刀兵相见》独特性价值之一。《刀兵相见》另一独值在于其编排逻辑性。有意识的将兵器类别归结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两大类。而在冷兵器的介绍中作者又细腻的将其分为短柄
《赤色风暴:苏军坦克部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明确的图片解说指南。本书包括从连到军一级的部队结构以及作战序列说明,并介绍了整个战争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战役的组织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本书对苏军在各场战役中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全面的研究,这些战役包括1941年德国的入侵、莫斯科防御战、斯大林格勒反击战、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战役、“巴格拉季昂”攻势以及1945年5月在柏林、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最终击败轴心国军队的战役。 本书涉及到苏军所有主要的坦克以及许多次要的坦克,其中包括在东线投入战斗的BT快速坦克、T-26轻型坦克和T-34坦克及其各种变款。书中还囊括了苏军根据租借法案得到的大批坦克——例如英制“丘吉尔”式坦克以及美制“谢尔曼”式坦克,同时还包括许多苏制的轻型车辆
本书是经典战史回眸·兵器系列中的一本,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日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的设计、建造、命名、战绩等等。堪称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铁路在战争中有两项基本功能:快速投送兵力和保障后勤补给。装甲列车又被称为“移动堡垒”或“轨道上的战舰”,是人类利用火车自身优势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 的大胆尝试。这种威风凌凌的 曾在二战前航空兵和装甲坦克兵未发展壮大的年代出尽风头。美 战时,它为战场决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几乎所有拥有铁路系统的交战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装甲车辆,从维护殖民地治安时的低强度应用,到俄罗斯内战期间的大规模使用,这种前线 越发受到欢迎。后来,坦克和其他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使得装甲列车略显失色,但直到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内战期间,装甲列车仍在发挥作用。 《世界装甲列车图解百科:1825—2016年》(Armoured Trains: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1825-2016)是该题材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按 名字分类,以翔实的图文介绍了1825—2016年近两个世纪里世
本图集介绍了世界国海军现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各类舰艇近300艘,不仅介绍了各主要海洋大国的大中型军舰,同时也包括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小型舰艇。内容分为水面舰艇和水下舰艇两大部分,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登出舰、补给舰、训练舰以及水雷战舰艇等;水下舰艇包括: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等。 本图集是一部较全面介绍世界各国海军主要舰艇的彩色图集,图文并茂,资料翔料,有彩色照片近300幅,对每一型舰艇的战技指标均有文字说明。本图集具有科普性、资料性、趣味性等特点,是广大青少年以及兵器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各国海军的现状与发展的资料,并有较高的实用,鉴赏和收藏价值。 由于资料收集难度大,加之编著水平有限,图集在内容编排及资料整理方面难免存在不足,怒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