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计算机和博弈论自半个世纪前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而发明它们的冯 诺依曼瑰丽而传奇的一生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威廉 庞德斯通以 囚徒的困境 作为探寻这位美籍数学家的生平和20世纪广阔历史的透镜,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科学家,看到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如何变成生活中的思维工具,看到了 二战 之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你对冯 诺依曼这样的 天才之脑 有着刻板的印象,那么读罢本书你会发现科学家的个性其实生动可爱;如果你以前没接触过博弈论,那么从这本书开始你会发现它的魅力;如果你对原子弹的了解只停留在 二战 与广岛之劫,那么在这里你将看到科技武器背后的权谋与大国纷争。科技、历史的波诡云谲与人类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在21世纪开始之后,也许回望过去
......
在广受赞誉的《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彼德·斯洛特戴克将“实践”视为决定性的“人类境况”。而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这种有关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新视角,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工作者与科学工作者看待其学科的方式和他们的工作内容。彼德·斯洛特戴克将理论和科学理解为一种通过生成的练习而唤醒工作者投入生活的方式。 本书的叙述涵盖了两干多年的哲学发展历程。它始于柏拉图对他的老师的描述——那位老师因沉思而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继而涉及胡塞尔、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 初的雅典学院是一个练习的地点,在那里人们学习如何从世界中抽离。胡塞尔的现象学劝导人们从存在执态中后退一步,练习不参与。斯洛特戴克呼吁人们思考“悬置的人”如何保持创造性。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忙于调整合理的限度。可以说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触摸变得让人厌恶?本书作者后退一步,揭示了冲突的核心:自我和社会的日益敏感化。 聚焦敏感,围绕身体、心理、道德、审美四个维度,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早期到现代的敏感发展史,以辩证的角度,结合不同时代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对敏感的讨论,涉及诺 ·埃利亚斯的文明史、尼采和列维纳斯的哲学观、卢梭和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弗洛伊德的创伤分析、巴特勒的语言行事观、托克维尔和罗尔斯的平等观等,分析当下的创伤、语言伤害、性别问题、同情的限度以及高敏感性人群,引导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分裂社会的身份政治,走出 “囊泡化”的傲慢。
本书是法国出版的关于雅克 朗西埃思想研究的著作。作者按照朗西埃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逻辑进程,对其整体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突出了朗西埃在哲学、政治和美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作者以朗西埃近年来的著述(许多尚未翻译成中文)为重要根据,在介绍的基础上不乏反思、对照和批判。 从《阿尔都塞的教谕》中拒绝科学和意识形态之对立开始,一直到关于我们 现代时代 审美之平等的描绘,朗西埃始终将智力平等作为人之解放的前提条件 这种解放就像在小说中那样,每一种生活都向每一个人敞开着。
......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 ,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 地融合、价值观相似…… 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人囗、优生等话题,罗素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时至 ,这些睿智的言谈仍然在启发我们如何经营婚姻并收获幸福。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目的是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所以,在本书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辟有专门的章节来作详细的论述,比如,他专门分章讨论了雅典与文化的关系、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犹太人的宗教发展、黑暗时期的罗马教皇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等等。罗素认为“哲学家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的”,因此在写作本书时,他特别注重阐述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历史关联。本书内容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大板块,由古希腊文明说
......
如果我们一直处在精神内耗中,又怎会感到幸福? 你是否 常常不自觉地与自己为敌,伤害自己而不自知? 即使触碰到的规则不合理,也会自责反思,产生负罪感。 期盼通过别人的赞誉、艳羡和认可,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你是否会感到物质方面的压力,为收入焦虑不安? 当 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时,大多数人很容易挫败和沮丧。 被迫卷入有形或无形的财富竞争中,我们的焦虑随之而来。 你是否 过度看重他人,因他人而产生不好的情绪? 通过跟别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看到的都是自己所缺乏的。 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害怕被非议被批评。 翻开《幸福之路》,看透使我们精神内耗的根源,获得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英美出版后,又陆续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被称为西方大学生运动的教科书。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当代工业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对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这是一部大师解读大师的著作。在本书中,哲学家德勒兹尝试以自己的方法解读另一位哲学家柏格森。 德勒兹主要参考了柏格森的《论意识的直接所予》《物质与记忆》《创造的进化》几本重要作品,对其几个重要概念——绵延、记忆与潜能性、直观、生命冲动与绵延的繁复体等——进行了细致解读,而本书的直接目标正是确定绵延、记忆、生命冲动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蕴含的进展。对德勒兹而言,柏格森哲学是建立在直观上的严格的、方法论的哲学。借由柏格森,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差异”“虚拟”“重复”这些德勒兹重要概念的痕迹。
\"【内容简介】: 《我们误解了自己》是一本有趣、宁静又充满了智慧的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如何认识自己, 清楚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是一件 重要的事情。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听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对谈,听他们将长者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娓娓道来。谈话内容涉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与自我密切相关,人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理性的作用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到答案,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的对谈值得每一个被烦恼和焦虑所困的人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