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价值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科技观。力求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所爱之人的患病或离世,该如何应对注定无法阻止的失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以治疗死亡焦虑著称,却在得知相伴六十载的爱妻罹患癌症、来日无多的时候,也一时无法承受。当治疗师成了当事人,该如何与绝望相抗?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本书是亚隆夫妻献给对方的临终礼物,是大师亲身经历丧偶、孤独和哀悼的心路历程,更是对芸芸众生的拳拳关怀,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在受苦的人们带来一丝抚慰。
《逻辑哲学论》是英国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创作的逻辑学著作。 《逻辑哲学论》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部分,并在每一种情形下都表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解决是怎样由于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出来的。 《逻辑哲学论》中作者阐述了一个计划,试图用它来识别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地说出“逻辑上完美的语言的条件”来定义哲学的界限。它的目标是完善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系统。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7-1882年手稿)》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创作时期。马克思在这一创作时期撰写的手稿收入第40卷(上)和第40卷(中)。其中第40卷(上)收载马克思于1867—1868年围绕《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撰写的13篇手稿。第40卷(上)收载的与《资本论》第二册有关的手稿包括:《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章开头部分》、《 资本论 第二册按主题挑选的引文摘录》和《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Ⅳ稿)》。该卷收载的与第三册有关的手稿一共有7篇,分别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札记、第一章开头部分的四篇草稿、《利润率的规律》、《级差地租。采自摘录笔记本的摘录》。在该卷收载的手稿中,有三篇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它们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利润率规律、成本价格和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八五规划项目,本项目于1986年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正式启动,计划出版70卷,约6300万字。本卷收入的是马克思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属于《资本论》第三册。论述了总过程的各种形态。具体内容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般利润率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趋向下降的规律;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或转化为商人资本;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生息资本;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等。
当人生陷入困境,不妨问一句:哲学家塞涅卡会怎么做? 如何处理和时间的关系 如何克服担忧和焦虑 如何战胜困境 如何在困难和特别财富中生存 如何保持真实并为社会做贡献 给悲伤留一席之地 …… 斯多葛主义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斯多葛哲学崇尚理性,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应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被认为是斯多葛学派最有才华、最人性化的作家,他教导人们自由而有目的地生活。他历久弥新的作品,是一百多封写给朋友的书信《斯多葛主义者来信》,阐述了如何应对逆境,如何克服悲伤、焦虑和愤怒,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成长机会,如何认识友谊的真正本质等重要人生议题。 《与塞涅卡共进早餐》是第一本介绍塞涅卡哲学思想全貌的指南。在这本书中,大卫·菲德勒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深入阐释了塞
罗杰·M.怀特著的《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是为有心钻研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朋友而写的一本导读书。这意味着,虽然本书的写法使得读它的时候可以不同时读《逻辑哲学论》,但从本意上说,它是为阅读原著的读者而写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在研读《逻辑哲学论》时予以参考,也能反过来参考。 《逻辑哲学论》是一部难读的文本,因此关于其正确解读就有了相当多的争议,而争议不但涉及特定段落的具体注疏,甚至关乎整本书所论述的主题。因此,无论哪位作者的著作,凡是论及《逻辑哲学论》之处,读者绝不可简单地听信其言,一定要拿作者的论述与原著文本对勘一番。这条告诫显然既适用于本书,又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谈及《逻辑哲学论》的著作。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哲学反思。今天,我们居住的不仅是地球和天空,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主导着我们的生活。韩炳哲对信息社会的批判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信息和通信狂热的后果。现实的计算机化正在大规模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关系。韩炳哲的新文章围绕着世界的非事物化。他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既发展了智能手机的哲学,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批判。同时,他转向具体事物的迷人魅力,反思当今人类在信息噪音中迷失的沉默。
暂时没有内容
爱、希望、恐惧与死亡,当你被这些人生问题困扰,请随身携带这本斯多葛人生答案之书。
本书是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五个部分,展现了罗素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及其广博的学识。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超负荷工作,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在本书中,他还为“无用的”知识作激烈的辩护,他推崇冷静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美德,认为传统的财富积累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贫困。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快一百年,但对当今的读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唯物辩证法大纲》是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主持编写的最后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是原定计划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前半部,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地阐述了哲学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际,从方法论上论述了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的重要意义。本书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在新时代,其对于帮助广大读者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塔木德》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之一,是真正的传世经典。犹太民族正是因为有《塔木德》这一精神支柱和智慧的指引,才得以在饱受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依然生存了下来,并获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书根据《塔木德》介绍和阐述了犹太人在经商和处世上的智慧,并运用精练的语言,通过一个个富含寓意的故事,诠释了犹太民族智慧的博大精深,相信对读者们会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游历印尼、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亲身走访科罗拉多州的露天火葬、印尼公共墓室、墨西哥亡灵节、日本琉璃殿骨灰供奉等等。在这些葬礼文化中,既蕴涵着当地的历史传统,也让我们看到关于葬礼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没有义务远离死亡,也没有义务对死亡感到羞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现身,然后出席,然后参与。死亡需要被重新认识和接纳,以便让我们学会好好告别。如果你曾失去过亲人,哀悼过逝去的友人,或者想象过自己的死亡,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究竟什么才是真理?我们该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讨着生活和存在的本质,诸多伟大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哲学百科》一书语言平实,以短小精悍的分析打破专业术语的桎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理论,借助经典的名人名言令哲学理论真正为我们所理解和记忆,采用诙谐的例证和图解将哲学家们的思想逐一剖析。无论你是刚踏入哲学大门的新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哲学知识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公正、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婚姻、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描绘了一幅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因而,《理想国》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的一部哲学思考札记,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共497则。各卷无明确的系统划分,各则之间也没有确切的联系,有的很简单只占一两行,有的多至数十行。“沉思录”的名字是后人添加的,这部书原本不是为了出版给人看的,只是作者和他自己心灵对话的记录,也是作者“每日三省吾身”的记录,所以其内容深刻而朴实诚恳,颇有启发意义。作为古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末代皇帝,玛克斯·奥勒留不但是一个智慧贤明的君主,同时也是哲学流派斯多葛派的著名哲学家。而这部《沉思录》正是斯多葛派的传世代表作。《沉思录》原书为古希腊文,在很长的时间里以手抄本流传,1588年开始公开出版。译本很多,仅英译本就不下数十种,现行中译本多由英文转译而来。本版《沉思录》为翻译大家梁实秋在深入研究多个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