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出于2006年,此次全新增订。全书分为三篇。上篇《轮回》是全新增加的,以《妙法莲华经》为依据,在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中,架构了一部玄幻小说;中篇《六道》以历险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恢宏生命轮回历程,揭示了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下篇《彼岸》则介绍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体系,向我们普通人传达心灵自由之道。 这本书让人们从困顿于自我执着中开始点亮心头一盏智悲之光。从个体到家庭,从社区到社会,让我们从写好自己的 人 字开始,构建起本属于我们生命的自然美好与世界的和谐安宁。这一步,让我们从当下出发! 纪录片(DVD): 继佛教纪录片《超越轮回》引发全体佛教网络长达三年的视听轰动后,《超越轮回》的完整升级版 七集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从当下出发》隆重上市! 在
大圆满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犹如无价之摩尼宝,是 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圆满前行则为其登堂入室之阶梯。其内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师所作的“不共前行”,和他的弟子多竹钦一世所撰写的“共同前行”,两大主轴合而为《大圆满龙钦宁体能显遍知妙道前行仪轨》,也就是通称的《大圆满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为利益后世行者,特别阐述“大圆满前行”,而成《普贤上师言教集》,作者即根据此《普贤上师言教集》及宜阔嘉扎仁波切的释义而讲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参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备忘录》等前行释论及资料,形成较完整之论述。
《维摩诘经译注》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说无垢称经》等,是印度大乘佛教初期的重要经典之一,一般认为大概成书于公元一世纪时,代表了初期大乘的思想特征。本书所采用的《维摩诘经》版本,是由欧阳竞无、吕潋先生所编的《藏要》本,个别文字也参考了大正藏及经疏本。
通明禅禅观出自于《大方等大集经》,在天台智者大师后,这个禅法才开始定名为“通明禅”。 “通”是指六种神通,“明”是指三种智明。本禅观以智慧来观察呼吸的出入,而开启心眼,彻见无碍,获得三明六通的境界。
《当代妙用》写与时俱进后的大手印文化与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智慧碰撞,是传统大手印与时俱进的产物。本书分为 对学者说 、 对学生说 、 对读者说 、 对都市精英说 四个部分,讲述了大手印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 妙用 。这 妙用 ,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作者认为,能影响人类生活,能影响人类心灵,活在 当下 的文化,才是 活 的文化。本书不但能引起我们的思考,更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给现代社会带来一种灵魂的清凉。
作者是意识内化的创立者,是一位有修有证的实证者。他的讲解不仅来自于字面,更来自于他本人的禅修亲历,如果你亲历过,你的语言将携带着能量,而那个能量将能够激发、引导读者。本书以更契合现代人的方式,生动翔实地阐述了悟入源头的方法和步骤,对求索中的修行者来说,不啻为一部能够报本参禅、步步深入的悟道指南。同时,它也是一部深邃优美的灵性书,让人可以一读再读,不断获得新的领悟与启迪,并使你真正打开视野,有能力辨识所有类型的灵性和宗教。
由纪华传著的《世界佛教通史(第6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论述了晚清以来中国佛教的状况,学派的演变,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佛教造成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民国时期的佛教僧团组织,庙产兴学运动,佛教教派的复兴以及佛教僧人积极参加抗战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由纪华传著的《世界佛教通史(第6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论述了晚清以来中国佛教的状况,学派的演变,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佛教造成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民国时期的佛教僧团组织,庙产兴学运动,佛教教派的复兴以及佛教僧人积极参加抗战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这些经典累世而积,便构成了卷帙浩繁的汉译大藏经。本书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本书与以往所出的同类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以历史说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说明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种佛学思潮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佛学本身出发,勾勒佛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以丰富的文本为基础,努力还佛学之真面目。本书作为 社科基金
“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几个重要变化之动因研究——以佛教及佛经翻译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为视角”的主要成果形式本书是编者共同主持的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RGC)2015年的优配研究基金(GRF)项目“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几个重要变化之动因研究——以佛教及佛经翻译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为视角”的最终成果。论文集中的文章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古汉语代词专题研究综述;二,中古文献代词专书的或专题的描写;三,汉语代词在中古及近代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四,以梵汉对勘为基础的中古译经代词的专书研究或专题研究。
由尕藏加著的《世界佛教通史(第7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上下)/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文库》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中国藏传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吐蕃佛教时期。吐蕃历史文化,吐蕃赞普与外来佛教,吐蕃外籍僧侣及其传教活动等等。二、藏传佛教复兴时期。史称“黑暗时期”的佛教,下路复兴之律藏传承,上路复兴之正统佛教,阿底峡入藏与道次第的推行,喀切班钦之戒律传承在藏流行,量论在藏兴盛及摄类学之建立,《俱舍论》在藏传播及法脉传承,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特质。三、宗派形成与发展时期。宁玛派的形成及法脉传承,噶当派及其法脉传承,萨迦派与昆氏家族,噶举派多源法脉传承,其他学派及其学说。四、萨迦达钦法王时期。元代帝师·八思巴,萨迦达钦政权,萨迦四大拉章,从学派到宗派的
本书共计六章,旨在对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考古资料进行梳理与勘察,同时结合“天龙八部”文献研究,从图像学角度探索巴蜀石窟寺“天龙八部”的特征及演变过程,并兼及与此相关的民俗文化。本书稿为佛教文化研究和佛教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本,对丰富巴蜀佛教石窟和壁画艺术研究成果,具有探索性意义和价值。就此而言,本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具有开创之功。而且本书稿图文并茂,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且问题意识明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部《不闲着,但别忙:不疲惫的活法》 如今的生活,所有人都处在忙的状态之中,老有老的忙,少有少的忙,穷人穷忙,富人更忙。你究竟在忙什么?静夜深思,不妨自问自答。 无论白天有多么忙碌,每夜入睡前,请放下对他人的埋怨不满,忘了对事情的耿耿于怀,别再反复计算那些得与失。愉快的、不愉快的都放下,这一刻,让心回归到*简单的状态,过去的事情不再思量,未来会怎样不去妄想。其实,人生*好的状态是"不闲着,但别忙",做重要的事,别让人生闲下来,但不可因忙碌而少了生活的闲适。这就是不疲惫的活法。 第二部《吃咸点,看淡点:不焦虑的活法》 吃饭本是件小事儿,咸一点还是淡一点,没那么重要,有些人却能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在餐厅大吵大闹。行走在当今世界,扛着火药桶、背着炸药包的人真不少,随时随地可能爆破
《印度 史》(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的作者是印度 学者戈耶尔(S. R. Goyel),曾著有《印度古代 史》和《印度古代政治史》等多种著作。这部《印度 史》将 在印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放在印度古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综合近百年来印度 外学者,尤其是印度本国学者对印度 的研究成果。因此,这部印度 史也是一部印度 研究史。长期以来,印度学者对印度 做了大量的全面深入的研究,他们具有熟悉本国文化传统和掌握原始资料的优势,而我们 的 学者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很少。因此,翻译和出版这部著作有益于我们 学者拓展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