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神会的文录实际主要是宣传南宗[顿教]禅法的谈话和讲演的记录 ,故决定题为神会和尚禅话录,由三部分组成:一,正编,有新校敦博本坛语、南宗定是非论、重校南阳和尚问答杂微义等,文前曾皆加编校按语,说明所依底本、参照资料及编校体例等。二、附编,从宋高僧传及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书上抄录的神会的传记和禅法的资料,以备参考。三、研究,发表笔者的两篇研究论文,供读者参考,普请指教。
本书理性与悟性并重,揭示禅宗诗歌所蕴含的怫心、禅韵、诗情,并揭示了禅宗的关怀“本来面目”,禅宗审美感悟三阶段“见山只是山”的内涵,作者指出,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对禅宗本心论、开悟论、境界论的体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此类名言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
《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本书述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因由、发愿、十五善生、不受十五恶死等之功德,千手陀罗尼及受持之功德、咒诅法、四十各各之功德,日光、月光二菩萨拥护之咒等。由于经中《大悲咒》普遍流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为民间尊敬的菩萨之一。在佛教界,显密二教的崇拜对象往往不同,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则是显密二教佛所共同尊仰的大慈大悲菩萨。
卦下面的言辞就是《彖》。孔夫子逐卦加以解释,总称之为《彖传》。《彖传》是讲一卦的含义的,因此,智者看了《彖传》的言辞,对一卦意义的理解就过半了。 “啊乾元”是赞叹“乾元”始生万物之道的。乾卦四德中的“元”,好比五常中的“仁”,单独而言就是四德之一,专门而言则涵盖四德。“万物凭此始生,因而统率天”,是解释卦辞中的“元”。乾元一是概括地说天之道。天道始生万物,万物凭天始生。
这本《以人为本(全球化世界的发展伦理学第9版)》由阿玛蒂亚·森和贝纳多·科利克斯伯格著,由马春文、李俊江等人译。本书从一个新学科——发展伦理学的视角,讨论关于这个全球化的世界的最重要的问题。发展伦理学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学科的目标是重建伦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思想中,在伦理学和经济学二者之间存在鸿沟,这对政策制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了当前的危机。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传世儒家经典,其著述者,以李唐为极盛。如:唐初孔颖达等之《五经正义》,以及其後宋人加以增益,乃成十三经注疏,堪称经学训诂集大成之作。史部则有司马贞之11史记索隐》、张守节之《史记正义》、颜师古之《漠书注》、李贤之《后汉书注》,还有杨惊之《荀子注》、王冰之《黄帝素问注》、李善之《文选注》等,流传至今,均为不刊之作。训诂专书,则首推陆德明《经典释文》。此书汇集漠代以来诸家音义,辨音释义,不仅保存大量文字、训诂、语音资料,且为唐代佛经音义之学奠定基础,应当受到重视。 玄应、慧苑、慧琳、希琳等既为佛门高僧,精通印度声明,亦为训诂大家,广阅儒典,精究文字诂训,故无论玄应《众经音义》、慧琳食一切经音义》,还是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均能广引文字、声韵之书,注释训解,援引群籍,证据粲明。故
人类古代浩繁的哲学文献恰如一座全息蕴涵人类古老智慧的思想宝库。其中既有泥土沙石,也有珍珠美玉。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和解读时,便可能会得出十分不同的意见和结论。本书所做的工作,是作者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运用一种特定的方法对人类古代哲学文献中蕴涵的部分思想的再挖掘和再阐释。
本书是作者最近几年的论文辑录,也加上了少数几篇20世纪90年代的旧作,主题多半与“海德格尔”和“形而上学批判”相关。除几篇旧作之外,近几年的文章多为演讲稿或会议报告。 ????我把本书18篇文章分编为三块,差不多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现代性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与后形而上学”。为体现本书的整体性,我对所选文章作了适当的加工处理,办法包括重立标题、增补内容、统一格式,等等。特别是几篇旧作,虽然主题大致相合,但因为成文较早,不免稚嫩和粗糙,且其中一些想法和说法,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偏差和问题,个人文气自然也应该有了变化,故趁此机会对它们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有的文章里的一些段落几近重写。 ????至少与我此前出版的另一本文集《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东方出版社,2001年)相比较,本书中的文章算是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代表作,是一本公认的难以理解的著作。该书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哲学研究》有最全面、最系统和最深刻的解读。 该书从维特根斯坦的世界观、心灵观等个人观点出发,解读写作这本书的背景知识,并着重解读了语言和心灵的关系,以及《哲学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命题。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写作《哲学研究》的写作思路,出版情况等等。
本书主要针对日本“神道”的性质、如何形成、历经的变化以及思想发展史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尤其是中国思想对于日本神道的影响,成为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中国思想中的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为日本人所吸取,又在日本人的谨慎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弗洛伊德传(精)》是一部将精神分析、个人传记与历史时代相结合的著作,显示出探索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辩证的创作理念。本书将个体、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的大规模传记历史互相整合,读来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弗洛伊德生前销毁了大批书信和手稿,因此书中引用的史料更显珍贵。作者彼得·盖伊几乎通读了所有能得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资料,并说服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一些传主仅存的书信,从而完整地再现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及其学术历程。读者不但能通过本书了解弗洛伊德其人,还可一窥精神分析学的真面貌。
《尼采著作全集·第五卷: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是尼采畅论“善”与“恶”两种对立的价值观的力作,它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角度入手,揭示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甚至病理条件,挖掘人在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的价值观的共同的原始动力,以重估一切旧的价值,确立未来道德哲学的标准。全书论题鲜明,结构紧凑,条理清晰,论述充分。就理论完备性而言,是尼采最为成熟的著作。《论道德的谱系》是尼采道德哲学的代表作,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主张的集中体现。
本书本着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运用文化比较学的观点,在系统阐述佛教的历史、经典、教理、仪轨制度和寺院,以及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变化及其中国化过程的基础上,多方位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佛教与中国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的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 本书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该书也一版再版。为此,中国主教闭专门邀请方先生讲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和规律,以此作为中国化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