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印度瑜伽大师专门写给中国瑜珈爱好者的一本瑜伽启蒙书。作者指出,虽然瑜珈已经普及到中国,但大多数流行的瑜珈观念都是片面或错误的。 在书中,作者结合自己修习瑜珈20余年的体会告诉读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瑜珈?瑜珈的各种体位有什么意义?业报、轮回等概念在瑜珈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层次瑜珈能给人怎样的快乐?怎样才能直接到达层次的瑜珈……等问题。 相信对于所有对瑜珈感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灵读本。
孝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这一根本是由先秦儒家奠定和确立的。本书以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为题,就是想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发展,认识其本来面目,对其性质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本书着重探讨了孝道的源起及其宗教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发展;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确立——孔子对西周传统孝道观念的重构;孔门后学对孔子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孝经》等。
人一生的成长,犹如蝉蜕,只有勇于舍去身上那看似无比重要的壳,才能脱胎換骨,长出一双能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而人很大的痛苦,在于不愿失去。対于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过去,折磨现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复失更苦,想要紧紧抓住,却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杰克?康菲尓徳告诉我们: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会做减法的述程——減去无用的欲望、 累赘的习性、杂乱的心念。简单的心性,オ能过好复杂的人生。
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西学东渐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传入我国,产生很大影响。《实用主义在中国》分析了实用主义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过程,揭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反传统形而上学、效用的真理观、行为主义和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在中国》遵循唯物主义历史观,将实用主义传入及其传播的历程,放到当时我国社会政治环境中加以审视,分为四个时期:五四前后关用主义大师杜威在华讲学,实用主义传入在我国掀起高潮;三四十年代,各种学说、思潮的斗争空前激烈,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挑战,对实用主义的研究也在深入发展;五六十年代,我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引下,实用主义成为首当其冲的批判与斗争的对象;80年代后,我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对实用主义的研究开始走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韩非子还原,下编为韩非子还原研究资料长编。作者对《韩非子》的文本做了全息的考证与阐释,尝试对韩非子及其书的一些未解之谜进行探究与破解。
如何去现实地定位佛教与现实人生、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对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佛教的兴由是,佛教的衰亦由是。看看历史上佛教兴衰跌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有不少学者常常这样讲:“佛教产生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每次听到话,总不免要兴起许多感慨来,在宋以前,我国佛教非常发达,当明有八个主要的大宗派,其中禅宗是有中国特色、最能体现佛陀本怀的一大宗派。那时禅宗的法脉几乎遍及整个大江南北,并东传日本、韩国,南达越南等地。南宋以后,我国佛教开始慢慢走向衰落。到了近代,佛教的影响力就更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与中国后期的佛教脱离社会现实的修行作派有关。
本书所介绍的主要是逻辑中的演绎法,全书前两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介绍与批评,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个现代西方数理逻辑系统,第四部分则就关于逻辑系统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枯燥的逻辑理论娓娓道来,令读者感觉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本书是一本以法哲学范畴为对象的学术论著。作者在书中以科学阐释法哲学范畴、推动法学理论体系建构、更新社会法律和法治观念为宗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语义分析、历史考察、价值分析、阶级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范畴和法学范畴进行了全方位的哲学分析,对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中心范畴、基石范畴作了层层深入的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及其转换。本书修订版总结了版以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同化了外学术界关于法哲学范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永嘉禅是唐朝高僧永嘉大师所实践证悟和弘扬,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禅法。永嘉禅集中了如来清净禅和南宗顿悟禅的特点,使教理的学习能够落实在观心实践当中,也能够使顿悟自心的禅法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出来。此法有理路可依循,此道无踪迹可执著。廓然透彻,万法皆显。 本书共分两编:上编为《止观入门》,共分十三章,系统介绍了天台止观的基础训练和世间禅法的禅修境界,有助于学人依理观修,层层递进,体验安心,练习禅定,了解平凡生命内在境界的丰富多彩。下编为《禅修要义》,共分十一章,按照明代幽溪传灯大师重编的《永嘉禅宗集》整合原著和修行次第的需要,从修行入门、发心学习,落实于自己身心之中,明了学佛的次第,了解佛法的权巧方便和究竟真实之法,再详细介绍了大乘佛法的禅修理论和方法,最后叙述了观心证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