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0-30元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5折-6折
筛选:
    • (现代人小丛书)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
    •   ( 2238 条评论 )
    • [加]罗伯特·弗尔福德 著,李磊 译 /2020-07-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在这个大众传媒让我们比祖先花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故事的时代,叙事是我们生活中基本而不可替代的需求之一。本书穿越由都市传说、杰克 尼科尔森、《艾凡赫》、纳博科夫、性丑闻与闲谈,以及《罗马帝国衰亡史》构成的奇妙图景,巧妙地将文学和电影评论结合起来。 弗尔福德将半个世纪以来作为记者和批评家的经验浓缩成了一部论述人类生活与故事之间相互塑造过程的著作。在那些来自交谈中的,尤其是我们讲述自己和我们认识的人或真或假的故事中,弗尔福德强调不受拘束也不被认可的叙事形式的价值,把自己日常应用于文学的认知工具带入业余的故事讲述中。 关于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 老大哥 的普遍统治

    • ¥22.5 ¥45 折扣:5折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解码广告
    •   ( 660 条评论 )
    • [英]朱迪斯·威廉森 著,马非白 译 /2021-08-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广告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一张张熟悉且令人愉悦的面孔,它显然具有经济功能,但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现代经济。本书并没有简单地批评广告的虚假和剥削,而是通过一百多幅插图详细研究了广告的魅力,从而厘清它们毋庸置疑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显然,广告的经济功能是吸引我们购买更多商品,而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让作为个体的我们置身于支撑我们社会经济基础的观念中。意识形态在经济环境中不可或缺,因为意识形态使经济环境看似不可或缺。 想要改变社会,就必须打破这种 不可或缺 与意识形态的恶性循环。本书试图打碎这条锁链中由我们自己铸造的一环,它提供的不是一个 答案 ,而是一套 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它改变自己对社会微妙、复杂的宣传形式之一的认知。 因此,本书对任何想了解图像和意识形态在我们社会中的运作方式的人来

    • ¥29.5 ¥59 折扣:5折
    • 嬉游志 透过电子游戏看世界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 2 条评论 )
    • 孙静 /2024-05-01/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电子游戏不仅仅是供人娱乐的媒介,更是通向理解世界的知识之门。本书作者历时10年,深度解读电子游戏,并以克劳福德(Chris Crawford)的游戏设计理念和费尔南德兹-瓦拉(Clara Fernandez-Vara)的游戏批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游戏批评范式,从消费、性别、跨媒介、区域文化等维度触及1960-2020年代全球热门电子游戏,试图借由批判性反思的视角,透过数字的纷繁,为读者提供理解游戏文化内涵、提升游戏素养的路径,进而以电子游戏为媒,理解这个多元复杂的世界。

    • ¥29.5 ¥59 折扣:5折
    •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艺术
    •   ( 287 条评论 )
    • [意]罗伯托·卡拉索Roberto Calasso) 后浪 /2018-06-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 ¥24.4 ¥46 折扣:5.3折
    •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97 条评论 )
    •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 /2003-10-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本书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 ¥24.9 ¥49.8 折扣:5折
    • 融合新闻学概论(理念实务操作解析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学系列
    •   ( 1 条评论 )
    • 李沁|责编:汤慧芸//谢旋|总主编:方汉奇 /2021-08-01/ 中国人民大学
    • 《融合新闻学概论》视野开阔,基于 外新闻实务变革实践,紧扣媒体技术变革发展趋势,关注相关新闻传播学理论热点,力图在媒介化和 化的大背景下建构融合新闻学知识体系。全书体例完备,理念、实务、操作解析三位一体,既具理论深度,又有实操指南。本书引入大量中外新案例,通过赏析 的融合新闻报道,归纳融合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随着融媒体时代出镜报道应用日益广泛,本书设专章介绍融合新闻的出镜报道与主持,帮助学生提升镜头前的语言及非语言表达能力。 全书分为十章,各章依循“学理—历史—实践”的逻辑线索结构内容,均配有“学习要点”“阅读、思考与练习”,全书穿插“操作解析”“案例分析”“作品赏析”,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实操和复习。 本书既可用作高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教材,

    • ¥24.9 ¥49.8 折扣:5折
    • 新闻传播学——理论、方法与实务
    •   ( 27 条评论 )
    • 黄辉 /2013-10-01/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本书根据*有关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要求,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理论方法和实务应用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全书共十三章,内容涵盖社会体系下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与现实观下的新闻传播学;大众传媒中的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体、电影、广告与公共关系;传播学理论与实务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传播媒介变革;等等。除了学理阐述,更有大量案例分析,使读者真切感受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本书供有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教材使用,越可供从业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及理论素养之用。

    • ¥21.2 ¥38 折扣:5.6折
    • 媒体伦理
    •   ( 132 条评论 )
    • (英)基兰 编,张培伦郑佳瑜 译 /2009-07-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新闻记者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吗?民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间,应该如何取得平衡呢?媒体应该如何被规范?媒体公关幕僚以及支票簿新闻是否有其存在的正当理由? 媒体的角色和责任一直都是公共辩论的议题。本书集合了思想家、学者以及媒体专家,共同讨论记者与媒体所面对的新闻伦理和道德问题,并检视真理、美德、隐私、权利、冒犯、伤害等等基本概念,以及构成上述概念的基础,也就是自由。 各篇作者揭示的议题包括公正与客观、政治新闻的伦理、隐私权与媒体非法入侵的规范,以及新闻检查的正当性等等。他们探讨新闻与公关活动间的关系、波斯湾战争中的战事报导和军事宣传、媒体对性与暴力的描绘、图像新闻学以及小报媒体。本书的其中一章是由贝尔所撰写,谈及负责任的新闻报导(responsible journalism)和波士尼亚的战地报导。

    • ¥21 ¥35 折扣:6折
    • 转型与抉择(十字路口的传媒业)/人民日报传媒书系
    •   ( 2 条评论 )
    • 张辉锋 /2016-05-01/ 人民日报
    • 由张辉锋著的《转型与抉择(十字路口的传媒业)/人民日报传媒书系》所述,皆为当前传媒业之重点问题:它们或是在传媒业整体中地位重要,对行业本身有很大影响,如报业、电视业,很长时期占据着行业 主流位置,影响力大、从业人员众多,其目前的变动,对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有很大影响,甚至还深度影响到 的宣传体制的变革;还有就是当前重要未来会 重要的领域,如电视剧、互联网内容聚合平台,这些现在已很重要,未来还会成为行业运作的关键部分,在行业市场中成为主流市场,收益巨大,影响也会巨大;再有就是当前重要未来会 重要的操作,比如活动营销、融资、股份制改造,从现实看,它们当前已在行业的运作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未来则会担当 重要的角色,会被 频繁地操作。 有关以上所有的意义、特点以及未来趋势等,笔者在书中

    • ¥20.88 ¥36 折扣:5.8折
    •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 杰里·施瓦茨
    •   ( 9 条评论 )
    • 杰里·施瓦茨 /2014-04-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是一本职业记者的推荐导读,作者系美联社前资深记者杰里·施瓦茨。杰里在本书所举案例,均为美联社报道目前产生过广泛社会影响的经典案例,他逐一做了生动有趣、富有现场感、同时又深刻独到的解说。作者既叙写了对整个新闻事件深入调查的经过,包括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一波三折、牵动人心、牵动整个社会关注的,当时的记者是怎么摸到线索、找到关键的信息提供者、并让他们说出了实话;同时也示范了如何撰写一篇成功的新闻稿——既是一个有趣味的、能吸引读者的故事,又优选限度地影响社会、触动有关部门的神经。

    • ¥28.8 ¥48 折扣:6折
    • 近视集:关于新闻过去式
    •   ( 3 条评论 )
    • 魏长健 著 /2012-06-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魏长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华新出版物发行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报协文化体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动漫艺术家协会理事。《近视集:关于新闻过去式》这本书就是由他所编,收录了他评论性新闻108篇,分“驶向军营”、“开始广播”、“出走江东”|“闯荡上海”、“返回南京”、“流向文化”6部分辑录。 《近视集:关于新闻过去式》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2.8 ¥38 折扣:6折
    •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丛书)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
    •   ( 39 条评论 )
    • 潘文年 /2018-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者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阅读法、专家咨询法、考察调研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出版业 走出去 的内涵、实质、动因、主要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以及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出版企业各自的角色和可资实施的、有助于出版业 走出去 的宏观、中观、微观策略。

    • ¥23.4 ¥39 折扣:6折
    • 社交媒体简史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 中信出版社
    •   ( 100 条评论 )
    • (英)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2019-02-01/ 中信出版社
    • 社交媒体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信,到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了信息的散播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 汤姆·斯丹迪奇在书中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网络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天主教会在回应马丁·路德的攻击上的两难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业回应网络上的批评时的状况;17世纪人们对于咖啡馆会分散人们工作、学习注意力的指责也很像今天对社交媒体负面作用的担心。借助对托马斯·潘恩和“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人的讨论,作者还探索了一些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从言

    • ¥24 ¥48 折扣:5折
    • 朋友圈传播效应与点赞心理
    •   ( 2 条评论 )
    • 编者:韩建民//李婷|责编:马一萍 /2022-03-01/ 浙江大学
    • 微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担,朋友圈里的点赞尤其是个大课题。看似简单的点赞往往折射出十分丰富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心理。 本书不仅剖析了人们发圈、点赞的心理,也引导人们反思技术的疯狂冒进给人类文化和心理带来的变化,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 ¥27.39 ¥49.8 折扣:5.5折
    • 中国城市新闻榜
    •   ( 6 条评论 )
    • 习瑞 主编 /2004-07-01/ 北方文艺出版社
    • 660多个中国城市!哪些发展突飞猛进品牌名扬四方!哪些经济平平淡淡知名度只局限本省本市!进入和没进入新闻榜的城市!也许都该为此深思并敬畏,新闻的强大推动力。难道不是吗——新闻的参照与牵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方向;决定城市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多少决定着新闻中国千千万万市民的幸福生活!

    • ¥20.1 ¥38 折扣:5.3折
    • 政府新闻学译丛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第七版)
    •   ( 118 条评论 )
    • (美)戈瑞伯尔 /2011-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政府新闻学译丛: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第7版)》采用的依然是跨学科、客观的研究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通过这种方式,以及引用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读者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政府新闻学译丛: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第7版)》所采用的方法直接明了,适用于该领域的初学者,同时也具有高水平读者所要求的学术深度、文献以及精确度。

    • ¥25 ¥50 折扣:5折
    • 那一张旧书单(精)
    •   ( 5 条评论 )
    • 俞晓群 /2014-01-01/ 浙江大学
    • 回顾这一段文字生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近年来,我的写作愈加勤快,愈加一发而不可收。 初是几年的文字积聚起来,才可以凑成一本小书,现在几乎是一年一本。比如《那一张旧书单(精)》所收文章,大多是二〇一二年到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同时还完成另一本小书《可爱的文化人》。此时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响起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告诫:“文章不宜写得太多,否则会降低水准。”但是没有办法,到五十岁前后,我创作的驱动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读者和一些媒体编辑的鼓励,使我几乎将写作当成工作之外,另一个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每天工作之余,不写一些东西,就会产生某种抑郁的情绪,似乎工作与生活都会显得平庸许多。当然,为了不落入朋友警示的处境,我只能落笔时 加认真, 加辛苦。 《那一张旧书单(精)》由俞晓群著。

    • ¥21.5 ¥43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