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森教授提出,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与此对应,有效教学有三大策略:为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为增进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为提升学习体验,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全书深入一线教学实际,沿引典型案例,分析透彻,可操作性强。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师入门和提升专业素养的智慧读本。书中汇集了朱永新、高万祥、朱小蔓、邵统亮等12位誉满全国的著名学者和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和研究的佼佼者们对教师成长所需的专业素养和成长途径的思考和建议,包括阅读教育大师、心理学知识、教科研、写作、口才、人际交往等,内容丰富,案例精彩,思想深刻,对处于生无所息的职业倦怠与现时代精神危机背景下的教师,更好地守望道德,拓宽视野,研究、探索、设计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达到在教育教学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书写个人的生命传奇富有帮助。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然选择。本书首先梳理当前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整合无方向、目标设定不适切、评价实施太滞后、活动设计欠周全等。根据以上问题去梳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以整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为基本流程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框架,开发具体可行的实施量表,并结合大量的课堂实践案例,总结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形成适合于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可借鉴的新的操作范例,充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刘建军等编著的这本《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是十几位高校教师写给学生们的几十封书信。这是些普通的信件,但其中讨论的却是一个不寻常的话题――信仰。在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中,在充满个性的思路言说中,师生们探讨了人类心灵世界中的这一敏感而奇妙的话题。什么是信仰,怎样来把握信仰?信仰对社会有何意义,对人生有何意义?是否没人都需要信仰,是否人人都具有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怎样的信仰选择,树立起怎样的信仰呢?……《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线索。
本书是在总结、吸收全国现代学徒制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政策和理论研究,针对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需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思想(含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开发路径及方法)、专业教学标准基本框架、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说明、课程标准基本框架、课程标准编制说明等五大部分。本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的范式,指导全国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本书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文笔优美。每每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其随笔对一线教师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本书从社会变迁的视角,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关照的原则,对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历史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全书共九章,包括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乡村教育发展历程、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及乡村教育治理和教育质量监测 等 。
本书从多重视角聚焦想象和想象力问题。作者们从历史、哲学、社会和心理等多个角度探讨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并考察想象在公共教育中的作用和含意。他们相信,学校必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想象力,以确保他们获得成功而富有意义的教育经验。然而,极其常见的是,尽管教学方案看上去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材料和方法,但课程和活动仍然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中的决定性方面。这本书致力于对想象力培养之价值和意义的深入理解,确立想象在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书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作者从历史和哲学等多个视角看待“想象”这个概念。第二部分的作者提出了一些有关想象的通行的迷信说法,探讨了想象是如何成为学习的基础部分,并说明了实践中是如何看待想象教育的。
本书是陈玉琨教授对我国27位中学校长在“人民教育家论坛·全国很好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讲演的评论,或者说是互动与分享,涉及教育的基本追求、教育应当回归人的生活、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发展与学校改革
成为学者,也许是大学教师很重要的职业期待。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聘任制度、科研资助制度的变化,使成为学者之路增添了更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青椒”、“工蜂”等关于大学教师的热词不断涌现,在诸多戏谑、调侃和自嘲中,这些隐喻及对这些话语的再实践突显着大学教师在职业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制度壁垒和个体心境。那么,大学教师理想中的学术工作该是如何?变革中的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对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大学教师又是如何阐释和理解这些制度变革的?大学教师个体采用何种策略应对制度要求?本书通过大量访谈,勾勒出高等教育急剧变革的当下中国大学教师的群像,对典型个案的深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也为未来学术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实证基础。
本书是一本教师职业成长的指导手册型图书。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师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本书主要通过介绍教师的职业素质模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心理建设、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同时,本书提供了一些很好教师的成长案例,供广大教师,特别是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经教师借鉴。 本书联系我校青年教师助讲制度的实际情况,在提供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一般路径外,对我校的教师培养总结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体现了高校教师培养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特点。
本书共十四章,基本上覆盖了幼儿园园长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本较完整地论述园长领导艺术的著作。 本书除了加入大量鲜活的幼儿园一线管理案例,可以让园长对领导艺术的具体形式有直观的把握之外,*的一个特点是立足现代领导科学的*成果,从中国古老的领导智慧中汲取营养。比如,从《道德经》中提炼出园长领导艺术的基本原则、服务型领导的基本特征、处理无为和有为关系的指导思想;借助荀子思想阐明园长的“王者”风范;用诸葛亮的“七观法”说明园长怎样观察了解下属;用《三国演义》故事诠释科学决策的风格和“十胜”标准以及激励方法;用《论语》思想阐明园长的反思之道……既深刻又易懂,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启迪性和操作性。
全书共有7章,第1章概述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概念与框架,第2~7章分别对现代学徒制项目操作中重要环节的内容、原则、方法、流程、策略、质量控制要点等进行梳理与阐释,第8章提供了部分制度、方案、标准、表单等
本书系“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以《大公报》这份独特的报纸为研究资料,梳理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若干重要制度和举措演进的历程,描述了近代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的群体形象,还原了近代高校某些管理事务的复杂关系,并以相关的传媒理论为框架,探讨了《大公报》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影响,阐释了《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公共空间的建构机制以及对“现代性”的诉求方式。
......